全智贤《暴风圈》台词辱华,一句“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引爆跨国连锁反应:海蓝之谜删光、伯爵撤图、LV屏蔽

原创君之言之君之言之2025年09月22日 02:12湖北

9月10日迪士尼流媒体平台全球同步上线韩剧《暴风圈》,全智贤在第一集第16分钟以女主角身份说出“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核弹可能会落在边界地区”,字幕同步显示中、英、韩三语,瞬时被中国观众截图扩散。

该韩剧豆瓣当日开分7.1,24小时内跌至4.2,页面顶端高赞短评只有一句“台词已涉污名化,无法容忍”。

同一时段,平台弹幕出现“举报”字样刷屏,哔哩哔哩剪辑视频《全智贤新剧中伤中国》单条播放量破600万,up主标注“素材来自官方公开播出片源,未做任何变声处理”。

争议镜头随后被逐格拆解,剧中字幕标注“2025年中国大连”,画面却为香港深水埗棚仔旧区,街道招牌沿用繁体中文并加灰绿滤镜。

反派集中戏份全程使用普通话,会议场景出现红底黄五角星地毯,角色多次踩踏。

中国网民比对大连市政府2024年发布的城市航拍宣传片,认定“刻意呈现与事实不符的破败形象”。

9月11日凌晨,微博话题“全智贤辱华台词”阅读量突破4亿,大连本地自媒体发布实地航拍视频,标题直斥“把沿海GDP前十城市拍成贫民窟,取景造假”。

品牌方在48小时内完成第一轮切割。

海蓝之谜(LA MER)官方微博9月11日10时删除全智贤名字,搜索显示“无相关内容”。

同日下午,海外Instagram账号同步隐藏与她有关的九条图文。

伯爵(PIAGET)9月12日撤下中国区官网首页轮播图,并终止原定9月15日上线的新品预热短片,该决定被其瑞士总部客服邮件证实,理由为“消费者对合作艺人产生情绪反弹”。

路易威登(LV)未发声明,但9月12日晚网友发现其微博小程序已屏蔽“全智贤”关键词,此前由她出镜的“Horizon 55”旅行箱广告被替换为模特Freja Beha。

科沃斯机器人9月11日午间在官方粉丝群公告,“与全智贤女士合作已于2025年初到期,后续无商务关联。”该截图被多家媒体引用,成为国货品牌率先表态的范例。

中国粉丝组织同样快速解体,全智贤微博后援会账号“贤动我心”运营十年,拥有粉丝43万,9月12日置顶声明宣布停止应援:“国家尊严在前,个人喜爱在后,即日起关站。”

百度贴吧“全智贤吧”一日内失去约三成关注,吧主发帖称“已删除所有集资链接并解散打投群”。

韩国粉丝论坛“theqoo”9月13日出现热帖“中国反应过度”,但留言很快被搬运至中国网络,进一步推高对立情绪。

事件并非是首次,在2020年Netflix剧集《王国》第三季将病毒源头设定在“明朝边境”,全智贤客串出场。

当时中国驻韩文化参赞通过外交渠道向平台表达关切,Netflix在亚太媒体会回应“纯属虚构”,但相关讨论仅限行业内部,未形成公共事件。

2014年她与金秀贤共同代言恒大冰泉,因包装标注“长白山”水源,在韩国国内遭遇“白头山”民族主义抗议,两人随后单方面解约并支付违约金。

该细节被《朝鲜日报》2014年8月15日经济版报道,标题为“为安抚国内情绪,代言人选择退出”。

两次旧闻被重新翻出后,网络舆论普遍认为“早有倾向,并非偶然”。

《暴风圈》制作方与全智贤本人截至9月21日未就争议台词道歉。

迪士尼韩国企业事务部9月13日回复韩联社邮件称“尊重创作独立,不对剧情作额外解释”,被中文媒体转引后再次点燃怒火。

韩国放送通信审议委员会网站显示,已收到中国网民跨境投诉37起,系统状态为“受理中”。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9月18日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此事,回应“希望各方尊重中国历史与文化,避免任何可能伤害人民感情的内容”。

商业代价也在持续扩大,根据《财经》杂志不完全统计,全智贤现有商业合作至少涉及美妆、珠宝、家电、时装四大领域,过去五年单年中国市场代言收入年均超过一亿元人民币。

此次已确认下架或隐藏物料的品牌覆盖其全部高奢头衔,估算“直接经济损失不低于8000万元”。

韩国证券商NH投资证券9月19日发布报告,下调全智贤所属文化企业“文化仓库”目标股价11%,理由为“中国收入通道存在被封堵风险”。

舆情监测平台数据显示,事件相关讨论中超过62%的帖子提及“限韩令”,呼吁“扩大限制名单”。

虽然中国政府自2016年后从未发布正式行政命令,但行业内部把对韩文化产品审批趋紧俗称为“限韩”。

多位演出商透露,原已洽谈的全智贤2026年中国粉丝见面会项目“被无限期搁置”,主办方内部代称“冷处理”。

视频平台爱奇艺、优酷、腾讯皆未引进《暴风圈》,检索结果为零,豆瓣页面仅存条目,播放源一栏显示“暂无”。

一句台词、一个取景、一张地毯,经过互联网扩散,演变为跨国品牌与公众情绪的正面对撞。

中国网友的强烈反应并非简单的“玻璃心”,而是多重历史与现实情绪交织的结果。

首先,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饱受列强侵略,战争创伤深深烙印在民族记忆中,任何将中国与“好战”挂钩的言论都极易触发集体敏感神经。

其次,中国长期以来在国际舆论场中面临刻板印象与“东方威胁论”的叙事压力,公众对外部世界如何看待中国高度敏感,尤其警惕影视作品中的负面符号潜移默化地影响国际认知。

再者,近年来中韩文化互动频繁,韩国艺人在中国市场获利丰厚,公众对“吃中国饭、砸中国锅”的行为容忍度极低。

全智贤作为在中国拥有二十多年高人气、高商业价值的明星,其这次辱华台词更容易被视为“忘恩负义”。

最后,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民族主义情绪在平台上易于聚合、放大,形成“舆论风暴”,使得个体情绪迅速转化为集体行动,推动抵制、脱粉、品牌切割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全智贤方面保持沉默,等于放弃解释机会,合作方用“隐藏物料”代替公开声明,既规避违约责任,也迎合中国消费者。

抵制行动自发而成,剧集评分骤降、品牌连夜切割、粉丝站队关站、演出计划搁置,无论全智贤后续是否道歉,市场已用数据完成投票,尊重是准入门槛,越过底线即需付出代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