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重拳反制后,美国贸易代表当着全球对华喊出一句话。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将我方的此轮反制称为“贸易战的重大升级”,他在接受美媒向全球直播的采访时公开喊话,称东大“展现出对全球高科技供应链拥有否决权,而西方世界不能让其掌握这套规则”。
可能很多人对“重稀土”没概念,但你每天用的手机芯片、开的新能源汽车电机,甚至航天领域的精密仪器,都离不开它。更关键的是,在这玩意儿的供应链里,中国的分量可不是一般的重。
根据海关总署2024年发布的全年数据,全球重稀土产量里中国占比超过90%,而且高端加工产品的出口占比更是达到95%以上。就拿dysprosium(镝)这种关键重稀土元素来说,它能让永磁材料在高温下保持稳定性,新能源汽车电机要是没它,性能得打对折。
但这种“说一不二”的能力,真不是凭空来的。有人可能觉得不就是挖石头吗?其实这里面藏着全产业链的硬功夫。从开采环节来看,中国早就不是过去那种“粗放挖矿”了。
比如江西赣州的稀土产业园,现在用的是“原地浸矿”技术,不用大规模开挖,就能把稀土从地下萃取出来,这种技术不仅效率高,还能把开采过程中的污染降到最低。
挖出来之后的冶炼加工更见真章。重稀土的提纯难度特别大,比如要把镝的纯度提到99.99%,得经过几十道化学工序,差一步就会影响后续产品性能。
以前这技术被日本和美国垄断,但现在中国企业已经完全掌握了自主技术,而且成本比国外低30%。就拿中国稀土集团来说,2024年他们的高端稀土加工产能突破了5万吨,占全球市场的60%。
更让西方着急的是技术壁垒。现在中国在稀土永磁、稀土催化这些关键领域的专利数量,已经占全球的55%以上,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2025年1月发布的统计结果。
比如新能源汽车用的钕铁硼永磁体,中国企业研发的“晶界扩散技术”,能让磁体的耐高温性能提升20%,而且成本还降了15%,现在全球主流车企比如大众、宝马,都得用中国的这项技术授权。不是他们不想自己搞,是短期内根本突破不了这个技术门槛。
其实西方对中国重稀土的依赖,早就深入骨髓了。美国商务部2024年10月发布的《关键矿产依赖报告》里承认,美国半导体行业需要的重稀土,92%都得从中国进口。
去年下半年,美国有家半导体企业因为中国加强了重稀土出口监管,供应链断了半个月,结果工厂直接停产,损失了近10亿美元。
欧洲那边更明显。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2025年初的声明里说,现在欧洲每生产一辆新能源汽车,平均要用到2.5公斤重稀土,其中90%来自中国。去年年底,德国大众本来想在本土建一个永磁体工厂,结果找了半年都没找到能替代中国的重稀土供应商,最后只能推迟工厂建设。
不是不想摆脱依赖,是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能稳定提供高纯度、低成本的重稀土,而且还能保证供应链不中断。
不过这里得说句公道话,中国掌握重稀土供应链优势,不是为了搞“霸权”,反而是在推动全球产业可持续发展。
比如中国从2024年开始,就在和蒙古、布隆迪等有稀土资源的国家合作,帮他们建环保的开采设施,分享加工技术,目的是让全球稀土供应链更稳定,而不是自己独吞好处。
而且中国还制定了《稀土行业绿色发展标准》,要求国内企业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必须符合严格的环保标准,这比西方过去“只买资源不管环保”的做法,负责任多了。
再回头看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的喊话,其实本质上是西方没法接受“全球供应链规则不再由他们说了算”。以前西方靠技术垄断和资源掠夺掌握话语权,现在中国靠实实在在的全产业链能力和技术创新,在重稀土领域占据了主动,这本来就是公平竞争的结果。
而且中国一直遵守WTO规则,所谓的“反制”,不过是对西方之前不合理贸易限制的正常回应,毕竟谁也不能一边拿着中国的重稀土发展自己的高科技,一边又处处卡中国的脖子,这没道理啊。
可能未来几年,全球重稀土供应链的竞争还会更激烈,但有一点很明确:中国的优势不是靠运气,是靠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链建设得来的。
而且中国也愿意和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完善供应链,只要西方放下“霸权思维”,别总想着搞对抗,其实大家完全可以一起把蛋糕做大。
毕竟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靠的是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这大概就是美国不愿意承认,但又不得不面对的真相。#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