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夏天,房地产市场的凉意比往年更甚。
国家统计局与中指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从4月到7月,全国一二三线城市的二手房价已连续四个月环比回落,且跌幅还在不断扩大。
曾经被视为"稳经济压舱石"的房地产市场,正与全年"止跌回稳"的宏观调控目标渐行渐远。
8月8日,北京率先释放政策信号,宣布五环外放松限购——北京户籍居民或在京缴纳两年以上社保、个税的人群,在五环外购房不再受限。
但这份政策暖意很快被现实冲淡:非京籍且社保不达标的人群仍被挡在门外,更关键的是,北京房价下跌并非仅限五环外,核心城区的房价同样在下行通道中徘徊。
这场局部放松限购的尝试,再次将一个核心问题抛到台前:在楼市全域遇冷的当下,为什么彻底取消限购政策如此艰难?
那些"修修补补"的边缘政策,真能托住不断下滑的房价吗?
局部放松难破全域困局:政策效力卡在"边缘地带"
当前各地出台的限购放松政策,大多带着明显的"谨慎基因"。以北京为例,选择在五环外放松限购,看似精准施策,实则避开了市场的核心矛盾。
熟悉北京楼市的人都清楚,五环外并非购房需求的主力区域,部分板块空置率居高不下,本就属于买方市场。在这样的区域放松限购,能撬动的购房需求相当有限。
这种"边缘放松"的思路并非个例。近一年多来,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都在不同程度放松限购:上海外环外取消部分限制,深圳关外放宽购房门槛,广州更是一度全面取消限购。
但市场反馈却出奇一致——没有一个城市因限购放松出现房价反弹,甚至连"止跌"的目标都未达成。广州全面取消限购后,二手房价反而加速回落,今年二季度环比跌幅扩大至3.2%。
究其原因,在于房价下跌早已不是局部现象。从北京东西城到上海内环,从深圳南山到广州天河,这些过去的"房价高地"如今都面临相同的困境:挂牌量激增,成交周期拉长,买方观望情绪浓厚。
数据显示,北京核心区二手房挂牌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0%,而月均成交量下降近20%;上海内环内二手房议价空间已扩大至8%-10%,不少业主为快速成交主动降价10%以上。
在全域下跌的市场中,把政策发力点放在需求本就薄弱的边缘区域,如同"往漏水的水桶里补边缝"。
购房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当核心区域房价都在下跌时,没人愿意为边缘区域的房子"买单",局部放松限购自然难以形成有效支撑。

上涨恐惧VS止跌诉求:调控陷入逻辑矛盾
为什么不敢全面取消限购?不少人将原因归结为对"房价反弹"的担忧。2015-2016年全国房价大幅上涨的记忆仍在,决策者担心放松限购会重蹈覆辙,引发新一轮非理性上涨。
但这种担忧,正在与"止跌回稳"的目标形成尖锐矛盾。
从现实来看,房价报复性上涨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自2021年楼市调整以来,全国重点城市房价普遍下跌20%-30%,部分三四线城市跌幅甚至超过40%。
北京通州、上海临港等曾经的"热点区域",房价较高点已腰斩。经过四年多的市场调整,购房者对房地产的认知早已回归理性,"买房必涨"的神话彻底破灭。
更关键的是,房地产的资产属性决定了"止跌"与"上涨"的逻辑关联。人们买房时,不仅关注居住功能,更在意资产价值变化。
这与买手机、汽车等消费品完全不同——没人会因为手机降价而推迟购买,但房价下跌时,刚需会观望,投资者会撤退。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全国购房者信心指数降至42.3,创五年新低,其中"担心买后贬值"是首要顾虑。
调控者若想实现"止跌回稳",却又害怕房价上涨,本身就是逻辑悖论。资产市场的规律是:没有上涨预期,就难有稳定成交;没有成交回暖,就无法真正止跌。
近一年多的实践已经证明,在"严防上涨"的心态下出台的限制性放松政策,根本无法扭转市场下行惯性。
广州全面取消限购后,因缺乏配套的信心提振措施,购房者仍在"等待更低点",成交量仅短暂回升一个月便再度下滑。

全域政策缺位:一线城市需扛起"稳市"大旗
当前楼市调控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全域性的增量政策。三四线城市早已全面取消限购,但市场反应冷淡——今年上半年,三四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同比下降18%,房价环比跌幅扩大至2.1%。
这说明,在人口流出、库存高企的背景下,三四线城市即便完全放开限购,也难以拉动市场回暖。
真正能撬动楼市信心的,是一线城市的政策表态。一线城市聚集了全国最优质的资源,其房价走势对全国市场具有"风向标"意义。
但目前一线城市的限购放松仍停留在"边缘试探"阶段,核心城区的购房限制几乎未动。北京五环内、上海内环内、深圳关内的限购政策,与2021年相比变化甚微,这些区域的购房资格门槛仍将大量潜在购房者挡在门外。
距离年底仅剩三四个月,要实现房地产止跌回稳的全年目标,必须打破"局部放松"的思维定式。一方面,应全面取消一线城市的限购政策,让符合基本居住需求的购房者能顺利入市。
另一方面,要正视房地产的资产属性,通过舆论引导和配套措施,营造"房价适度回升"的市场预期。只有让购房者相信"买房不会贬值",刚需才敢入场,市场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房地产调控的核心,是尊重经济规律。当全域市场都在下行时,寄希望于边缘区域的政策修修补补,无异于缘木求鱼。
唯有拿出全域性的政策魄力,让市场看到"稳房价"的坚定决心,才能真正扭转当前的下行态势。毕竟,楼市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而信心的重建,从来都需要直面问题的勇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