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千年古都长安城,繁华璀璨,却在唐玄宗时期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百万人口的盛大都市,竟然在唐玄宗仓皇而逃的时刻,沦陷于安禄山之手。这一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引人深思:安禄山究竟如何能够轻易攻破如此庞大的都城?
       本文将深入研究这段唐朝历史的转折时刻,揭示长安城沦陷的复杂原因和安禄山的谋略手段。透过历史的追溯,我们将还原长安城的繁华和唐玄宗的仓皇,深入解析安禄山如何在这个时刻左右了局势。
       一同踏入这段充满传奇的历史,我们将探讨安禄山如何巧妙地攻破长安城的防线,以及这一事件如何在中国历史中留下深远的影响。透过深度解读,或许能更全面地理解这个令人震惊的历史时刻,以及唐朝盛极而衰的沧桑往事。


       玄宗出奔之夜:皇帝与百官的鸿门宴
       当晚,本应灯火通明,鼓乐喧天的宫殿冷清异常。自从杨国忠逼迫玄宗杀害忠臣杨庆之后,皇帝便日渐失去斗志,整日游手好闲,沉溺于酒色之中。这一晚也不例外,本该议政讨论如何应对安禄山大军压境的紧要关头,可皇帝和他的宠妃们却在花烛夜宴中尽欢而后各自睡去。
       直到半夜,杨国忠的亲信突然闯入宫中,催促玄宗赶快离开。原来,安禄山大军已经攻陷了长安城外的防线要塞潼关,镇守的名将哥舒翰投降,此时离长安城仅有不到百里之遥。玄宗这才猛然惊醒,仓促收拾了他最爱的妃嫔像杨贵妃、昭容等人,带着太子出奔逃命去了。


       至于住在宫外的文武百官,则完全没有得到通知。第二天清晨他们照常准时到达宫门,却发现宫门紧锁,里面空无一人。惊慌之间,他们才从负责看守宫门的宦官口中得知,天子已在之前夜晚逃跑多时。原本庄严肃穆的朝会现场,顿时鸡飞狗跳,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玄宗出奔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面对安史之乱的叛军大举南下,这位天子为何选择弃城而去,任由敌人来攻?


       安禄山:不战而破长安之城
       事实上,在玄宗仓皇出奔的前一天,也就是6月12日,他还当众宣称要亲自率军征讨安禄山。这原本是玄宗多年来少有的强硬姿态。眼见安禄山坐大为害,他也不得不正视这个隐患,亲自上阵志。
       当时朝野上下对此都准备热烈庆祝,以为天子总算重拾雄心壮志,要为江山社稷除害了。丝毫不料到,就在第二天凌晨时分,玄宗会带着妃子匆匆逃跑,留下身负重任的文武百官们在长安等待死命。
       没想到,不到24小时后,这位天子就丢下百官民众,匆忙逃命去了。更令人震惊的是,玄宗出奔后的当天,安禄山的大军就轻而易举地攻占了空虚的长安城,开始了长达1年有余的血洗与掠夺。那么问题来了:这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城,竟然在皇帝出逃仅仅一天后就沦陷了,这其中真相为何?


       长安城毫无防守之力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长安城本身在地理上就毫无防守的天险。这座由宇文恺设计建造的宏伟城池,位于关中平原的中心,四周无险可依。其城墙周长达36.7公里,想要防守如此漫长的城墙,光是布防士兵就需要数万人。
       而玄宗手头守军的数目与质量远远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大唐的精锐部队多半被派往外围边关,长安城内驻扎的只是某些教兵团,其防守战力可想而知。


       这些军队平日里除了阅兵表演,没有实战经验,面对安禄山的铁甲精骑也没有丝毫胜算。何况城池本身还居住着近百万平民,想要成功防守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还有一点,宇文恺当年设计长安城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它有朝一日会成为一座军事要塞,需要抵御外来入侵者的攻击。它更多的是政治象征,一座规模宏大、气势恢弘的帝王都城,至于防守性能与军事设施则是完全缺乏的。


       关中四大要塞沦陷
       但是仅仅依靠城池本身的防御力来判断长安城的巩固与否,其实是错误的。历史上,这座首都之城的防线,实则由外围的四大要塞组成。这四座关口分别为:东边的潼关,南的武关,西的大散关,北的萧关。它们联袂防守,关中才得以安宁。
       而这四大要塞之中,又以东边的潼关最为关键。潼关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必须要穿过这一关口,才可进入关中腹地。它就如同长安城不沦陷的钥匙一般,唐王朝历来在此驻扎重兵,防守森严。
       在唐玄宗忽悠之下,大将哥舒翰不听劝告,坚持带兵出潼关迎战,结果被安禄山全歼。潼关的沦陷就是长安危在旦夕的信号,因为这等于长安防线被突破,敌军直指都城而来。至此,严密的防线体系完全被攻破,长安赤裸裸地暴露在敌人面前。


       援军难以到达
       除了城池和要塞的防线,长安防守的最后一道屏障就是各路援军。但遗憾的是,在潼关失守的情况下,四面八方赶来救援的军队根本无法及时赶到。其中以东南两路最为致命:原本可以依靠东边汴梁的中原军队,以及南边的楚军湖广之师来解围,但此时这两路的关口都被安禄山控制,根本无力北上。
       至于西北的陇右、山西及河套的守军,也需要时间调动,更遑论远在西蜀的剑南军了。可以说,哥舒翰投降的那一刻,长安城内外已是四面楚歌,援军真正到达的期限,至少也要一个月以后。而敌军攻城的速度远快于此,因此长安注定会在援军到来之前便失陷。
       这样看来,守军援军皆无可奈何之际,玄宗放弃长安城的命运已经成定局。退无可退,进无由进,这位天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的首都沦陷。


       玄宗仓皇一逃再难回头
       当2月13日的晨光照亮长安城那一刻,玄宗明白,这座他统治多年的政治经济首都,已经失去战略意义。它的防线被攻破,援军又不可期,如今守则必败,攻则难返。于是这位怯懦的天子选择了最后一条路——与其在这座注定沦陷的城池里等待死亡,不如自己逃之夭夭,以保小日子。
       其实,玄宗的本性就是一个典型的迷信怯懦之辈。他不喜欢亲自处理政事,更不愿意面对危机与艰难。一向都是退避三舍,将问题扔给手下大臣来处理。这次眼见四面楚歌,大难临头,他本能地选择了逃跑这条路,和他处理政事的态度如出一辙。


       结语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那一幕幕离奇景象的出现:皇帝与他的妃嫔宫女们鬼祟地溜出宫门;百官朝臣对天子不告而别的惊愕与恐慌;以及仅仅一天之后,安禄山大军对这座空城的轻松攻占。
       原来,在我们质疑玄宗为何放弃长安城不战而逃之前,其实游戏的结果早已注定。这就是一个看似强大帝国的辉煌传统,在敌人面前不战而溃的过程。它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正如它在一夜之间被建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