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宋宁华)车棚少,停车难;充电桩少,充电难;充电车棚乱堆物、小区私拉电线、乱充电现象比比皆是,这些已成为社区平安稳定,精品城区建设和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堵点”。

为破解这一难题,塘桥街道针对辖区小区的不同特点,通过建立“一小区一方案” “一楼一策”“一户一档”等,探索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共治、居民自治”的非机动车全链条安全治理新模式。

图说:塘桥街道拧紧非机动车全链条管理“安全阀”。塘桥街道供图(下同)

缓解停车、充电“两难”问题

南城居民区临沂北路100弄小区毗邻仁济儿医两所医院和巴黎春天商场,周边人流密集,是塘桥街道非机动车整治管理的重点区域。针对停车、充电“两难”问题,相关负责人经多次实地踏勘和居民协商,在充分掌握居民对充电桩的需求后,商定小区非机动车棚升级改造方案,引入集中式充电棚、充电桩,安装雨篷,配备消防喷淋等。目前2个非机动车棚已改造完成,共计安装60个充电接口。

此外,南城居委联合物业,通过线上线下发布车辆清理搬移和新车棚开放使用的通知,提醒居民及时清理废弃“僵尸车”,合理合规使用新车棚。“新建车棚干净敞亮,既美化小区环境,又大大缓解了我们居民非机动车安全充电的需求。”小区居民陈阿姨竖起了大拇指。

改造停车棚和加装充电桩仅仅是第一步,如何真正解决居民难题和杜绝安全隐患,必须依靠长效管理机制。南城居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建立小区非机动车监督协调小组,广泛征询居民意见,经过两轮居民听证会后,制定《小区非机动车棚使用规范须知》,规范公共用电账号管理,明确非机动车充电费用的收集、使用和分配,督促物业公司采取监控监管、24小时巡查等方式,持续开展乱停乱放、违规充电现象的整治。

同时,南城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发挥楼组长、党员志愿者等模范引领作用,在以身作则的同时,组建志愿服务队伍,不定期在小区内进行安全巡查、宣传劝导。对飞线充电或带“瓶”回家的居民及时劝阻,对违规停放的车辆、“僵尸车”及时劝导至停车棚。

由于小区地理位置优越,周边商场员工、外卖小哥图方便,时常悄悄驶入小区充电,导致小区居民无法停放车辆,多次引发充电矛盾。南城居委联合志愿服务队,开展小区非机动车专项排摸,对67辆非机动车建立“一户一档”,并邀请居民一同设计醒目的车辆标识,向每一辆居民非机动车发放张贴,便于日常巡逻识别和检查,已多次成功劝导外来车辆至道路沿线充电桩充电。

推进“一件事”全链条安全监管

目前,塘桥街道成立了安全治理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制定《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正在开展为期2个月的拔点攻坚行动。同时,街道全面推进落实电动自行车“一件事”全链条安全监管,强化各环节部门监管事项落实,完善协同监管机制,有效整治重点问题,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从生产、 销售、改装、停放、充电、使用、报废、回收等环节构建形成常态化安全监管工作机制,有效降低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动态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切实保障辖区安全稳定。

今年以来,塘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多次召开“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攻坚”部署、督导会议,班子成员下沉至各居民区,分别对包干对口联系居委进行督查走访。同时,各部门联动执法、协同查处。各居委则组织排摸在用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设施及消防设施等信息,形成工作台账,建立定期动态更新机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向居民发放《本市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告知书》,开展入户充电飞线充电危害性的宣传教育,引导推动居民安全使用室外集中充电设施。利用“三口一视界”电子屏公开警示一批违规停放、飞线充电的行为,加强警示宣传。

截至目前,对辖区41个电动车充电车棚集中整治。其中20个电动车车棚开展了智能化改造。街道已安装集中充电设施120处2841个充电口,其中地面93处1935个充电口,地下停车库27处906个;为9个既有集中充电装置的老旧小区非机动车棚加装喷淋设施。今年还将对4个小区的电动自行车车棚消防设施、烟感设施、监控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塘桥街道将持续推进非机动车辆规范管理工作,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规范使用、停放非机动车辆,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加快配套充电设施建设,切实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塘桥街道社区平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