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闲的反击正式开始,
笑到最后的不再是李云睿。

我们话接上回,
言冰云回到鉴查院后,
凭借提司的腰牌成功调动了一批人马,
这批人马率先解决的,
就是出卖范闲踪迹的那些北齐间谍,
也就是大皇妃身边的那群人,
并且言冰云也亲自找到了大皇妃,

劝说她还是要端正一下自己的立场,
毕竟现在的大皇妃是庆国人,
并不是北齐的大公主了,
这场行动中,
言冰云也让人解决了十三城门司中其中一位统领,
以及刑部里面的一位侍郎,
这是他跟范闲决定的一件事,
将目前手中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一处破局。

这一夜中鉴查院的行动,
让太后跟太子也明白了,
这是范闲对他们表明的态度,
告诉了他们自己有能力杀死所有的人,
就是在威胁他们,
让他们暂时不要乱动,
不要去动范家,
不要去动天牢里面关押的数十位大臣,

否则到时候谁死在谁的刀下还真说不定,
其实范闲这种激化矛盾的做法,
很可能是非常愚蠢的,
一旦太后打算鸡飞蛋打引兵入京,
范闲完全没有任何办法了,
但是巧就巧在,
太后跟太子都选择了沉默,
面对范闲的威胁竟然没有进行反击。

接下来的两天,
李云睿的势力联合了起来,
依旧在京都中努力寻找范闲的踪迹,
甚至还派人包围了言府,
结果不仅没抓到言若海和言冰云父子,
连沈大小姐的踪迹都没找到,
现在他们也只能对靖王府进行更加严密的监视,

却没有任何人敢领兵进去抓人,
一夜之间,
鉴查院大部分密探接到了命令,
不再回衙门办公,
消失在了京都的人潮人海之中,
隐藏着力量,
保护着自己的安全,
太子的登基大典此刻也没有了任何消息,
这也让百姓们渐渐意识到了,
皇宫里面出了大乱子了。

京都的这几天中,
处于一片萧条的景象,
连白天出门的百姓都不多了,
本来按照李云睿的计划,
现在李承乾已经成为了庆国新一任皇帝,
结果迟迟无法上位,

就是因为没能找到范闲拿到遗诏,
尤其是抓了一大批官员,
庆国各地送上来的奏章已经批不完了,
政务也即将陷入混乱之中,
而在这时,
一道消息传入了李承乾的耳中,
让他勃然大怒了起来,
那就是李承平遇刺了。

这件事让李承乾一时失去了分寸,
他虽然想要当皇帝,
要杀掉范闲,
也知道李承平是范闲的学生,
是自己皇位的最大敌人,
却依旧没想要杀掉李承平,
因为在李承乾的眼中,
这位老三只是一个孩子,

要是老三真的出事了,
谁知道原本动乱不堪的皇宫和京都,
会疯狂成什么样子,
一时间李承乾也只能祈祷一下,
无论如何现在老三都不能死,
在李承乾去处理李承平遇刺的事情时,
范闲路过工部衙门顺手救下了杨万里,
然后跟言冰云汇合开始筹备下一步计划。

现在那群人都在宫中,
所以在言冰云的视角中,
将皇宫控制了所有事情就全部被掌握在手中了,
紧接着范闲就决定了,
今晚他会将自己的亲戚们都救出来,
然后将另外一群亲戚们关了起来,
而后言冰云也告诉了范闲,

李承平遇刺的事情,
范闲思考了一会后便认定这不是李承乾做的,
现在已经见血了,
范闲原定在今夜入宫的事情也不需要提前了,
并且有着京都府尹的相助,
在外的黑骑也分散进入了京都,
一共四百人,
现在太后和李云睿都想不到范闲会强攻入宫,
这便是范闲目前最大的赌注。

李承平遇刺的一事,
是因为他被两位太监拿着一个信物,
引到了辰廊去进行了刺杀,
李承平能活下来的原因,
是他用范闲给他的匕首进行了反杀,
当然李承平也受了伤,

却没有危及性命,
这场刺杀在宜贵嫔的眼中其实是怀疑的范闲,
毕竟要不是范闲的人,
手中怎么可能有信物,
但其实这个信物不过是江南杭州西湖边彭氏庄园里,
三皇子最喜欢的一本书中的某一页,
弄假其实很简单,
李承平也选择相信了范闲。

但因为这件事的出现,
让太后和李云睿也开始走上了最后一步,
那就是开始调军进入京都,
第二天,
在元台大营中的京都守备师就会进入京都,
要是在这之前范闲还没能控制皇宫,

那么他必定会惨淡收场,
但没想到的是,
军队进入京都的时间被硬生生拖后一晚,
是贺宗纬出面以强横的态度拖出来的,
从某个意义上来讲,
这次贺宗纬也算是帮了范闲一个大忙,
等到了夜里,
范闲混入了大皇子的禁军之中,
依靠禁军的装扮成功混入了皇宫里面。

这批禁军其实也是黑骑装扮的,
足足有着两百人之多,
并且大皇子也在外面宣读了庆帝的遗诏,
范闲也将行玺给了他,
以便让大皇子更好的控制禁军,
随着行玺的出现,
那些将领们全部都不再多言,

大皇子告诉了他们,
范闲奉旨锄逆命他相助,
愿意跟随他救国于危难之间的人就跟着,
就这样所有的将领全部选择了跟随,
皇宫这里的局面逐步被范闲掌控,
那么这次皇宫强攻,
范闲会以什么局面收场呢?
就让我们下期再见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