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为何抛弃英伟达

OpenAI与AMD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正在重塑全球AI芯片产业格局。这项涉及6吉瓦算力部署和最多10%股权交换的交易,不仅让AMD股价在单日内暴涨23.71%,市值激增634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英伟达在AI加速器市场近乎垄断地位首次面临来自顶级客户的实质性挑战。

根据AMD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OpenAI将在未来数年内部署6吉瓦的AMD Instinct GPU算力,这相当于为450万个美国家庭供电的能耗规模。作为交换,OpenAI将获得最多1.6亿股AMD认股权证,按当前股价计算价值约326亿美元,相当于AMD约10%的股权。这种股权加采购的混合结构在AI芯片行业史无前例,将两家公司的利益深度绑定。

AMD执行副总裁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中透露,这笔交易预计为AMD带来"数百亿美元的年度收入"。更激进的分析师估算显示,考虑到连带效应,AMD有望在四年内从OpenAI及相关客户获得超过1000亿美元的新增收入。这是AMD历史上最大的单笔订单,也标志着该公司从英伟达追赶者向平行竞争者的战略转型。

供应链安全驱动的战略重构

OpenAI为何抛弃英伟达

图1:AMD Instinct系列GPU架构,专为大规模AI训练和推理设计

这项合作的背后反映了AI行业对供应链集中风险的深度担忧。目前,英伟达在AI加速器市场占据86%的份额,形成了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这种高度集中的供应结构给大型AI公司带来了多重风险:产能分配的不确定性、议价能力的缺失,以及技术路线的过度依赖。

过去三年,OpenAI的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GPT-4的训练使用了约25000块英伟达A100 GPU,而即将发布的GPT-5所需算力传闻是前者的10倍以上。然而,英伟达最先进GPU的交付周期长达8-12个月,且产能需要与谷歌、Meta、Anthropic等竞争对手争抢。这种供应瓶颈直接影响了OpenAI的产品开发节奏和市场竞争力。

The Information报道显示,为获得英伟达GPU的优先供应,部分云服务商不得不接受"捆绑销售"条款,在购买高端GPU的同时搭配网络设备和软件授权。这种做法进一步推高了AI公司的采购成本,促使它们寻求供应商多元化策略。

OpenAI CEO Sam Altman在社交媒体上强调,与AMD的合作是对英伟达采购的"增量补充",公司将继续扩大英伟达芯片的采购量。这种看似矛盾的表态实际上揭示了OpenAI的真实意图:通过多元化供应商建立第二供应链,在保持与英伟达合作的同时降低供应风险。

OpenAI为何抛弃英伟达

图2:AMD Instinct GPU服务器机架,展示了大规模部署的物理形态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两周前,OpenAI刚刚与英伟达签署了价值1000亿美元的股权加供应协议。这种同时与多家供应商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的策略,反映了顶级AI公司对算力安全的战略考量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技术实力的关键验证

AMD能够获得OpenAI这一标杆客户的认可,源于其在AI加速器技术上的持续投入和突破。AMD Instinct MI300系列采用3D封装技术,集成CPU和GPU功能,单卡拥有192GB高带宽内存,远超英伟达H100的80GB配置。在内存带宽方面,MI300X也比H100高出约60%,这对需要处理超大规模语言模型的应用场景具有显著优势。

更重要的是软件生态的改善。AMD在ROCm 6.0平台上取得重要突破,大幅提升了与PyTorch、TensorFlow等主流深度学习框架的兼容性。开发者现在可以相对容易地将CUDA程序迁移至AMD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采用AMD芯片的技术门槛。

根据AMD透露的信息,即将发布的MI450系列将基于OpenAI的直接反馈进行优化。这种客户深度参与芯片设计的模式在行业中极为罕见,通常只有谷歌TPU、亚马逊Trainium等自研芯片才会如此贴合特定工作负载。这种合作模式不仅确保了产品的适用性,也为AMD在技术路线上提供了来自顶级客户的指导。

OpenAI为何抛弃英伟达

图3:AMD Instinct MI300X与英伟达GPU的性能对比(数据来源:AMD官方测试)

从性能对比来看,虽然AMD和OpenAI均未公开具体的基准测试数据,但行业共识认为AMD Instinct系列在性价比方面优于英伟达同级产品。SemiAnalysis在分析报告中指出,AMD MI450X在理论带宽上有望超越英伟达2026年下半年的VR200产品线,尽管在系统复杂度和技术成熟度方面仍存在挑战。

OpenAI作为全球估值最高的AI公司,对芯片性能的要求极为苛刻。其愿意将未来数年的算力基础设施部分托付给AMD,本身就是对AMD技术实力的最有力背书。这种信号效应将促使其他大型AI实验室和云服务商重新评估AMD的技术可行性。

产业格局的深层变革

OpenAI为何抛弃英伟达

图4:AMD MI400系列芯片架构图,展示了CDNA技术的核心设计

这笔交易的意义远超两家公司的商业合作,它预示着AI芯片产业正在经历结构性变革。从宏观层面看,全球AI芯片市场正在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客户开始拥有更多选择权和议价能力。

当前,多家大型科技公司正在实施供应商多元化策略。Meta宣布将部署超过60万块GPU,包括英伟达产品和自研MTIA芯片。微软在Azure云服务中同时支持英伟达、AMD和自研Maia芯片。谷歌则通过TPU系列保持了算力供应的完全自主。这种趋势表明,单一供应商主导市场的时代正在结束。

从投资市场的反应来看,AMD股价的暴涨反映了资本对AI芯片竞争格局变化的预期。摩根士丹利将AMD目标价上调至230美元,理由是"OpenAI订单验证了AMD在AI领域的技术可信度"。这种估值逻辑的改变意味着AMD不再被视为"英伟达的替代品",而是被认可为具备独立竞争力的核心厂商。

对中国市场而言,这一合作模式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面临英伟达高端芯片出口管制的情况下,国产AI芯片厂商可以借鉴AMD通过深度定制和联合开发实现性能优化的策略。华为昇腾、寒武纪等企业若能与头部AI公司建立类似的战略伙伴关系,有望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突破。

然而,AMD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MI450系列能否按期量产并达到预期性能,软件生态能否在短期内与英伟达CUDA平台形成有效竞争,以及能否吸引OpenAI之外的大客户,都将决定这笔豪赌的最终成败。

这场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合作,究竟是AI芯片市场多元化的开始,还是AMD孤注一掷的冒险?答案将在未来几年内揭晓,但可以确定的是,英伟达垄断AI芯片市场的时代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