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支持率跌破20%”——这条新闻不是普通的民调跳水,而是日本政坛的“熔断”警报。
公明党一句“不换人就不合作”,等于把联合政府的氧气面罩直接拔掉;日元148、股市两周跌7%、超市囤货,则是市场对这场政治“窒息”的即时投票。
一句话:日本不是在换首相,而是在拆“自民党”这台用了近70年的发动机。
把镜头拉近,你会发现这次危机和以往“首相撑不下去”完全不同。
过去是船长换岗,现在是大副、二副、轮机长一起抢方向盘,船还正对着台风眼。
三条新裂缝,让“自民党”突然变成危房
1. 公明党“退群”
公明党一向是自民党的“政治止血贴”:选票少,但能把自民党够不着的市民阶层、宗教票仓一次性打包。
山口那津男这次放狠话,等于把贴布撕掉,让自民党血流满地。
更狠的是时间点——10月临时国会前,预算委员会必须靠公明党人数才能开席,没有他们,自民党连“拖延”都做不到。
2. 安倍遗孀“夜奔”石破茂
9月12日,安倍昭惠罕见现身石破茂的政策研讨会。
别小看“遗孀”二字,她手里握的是安倍派最大“感情股”。
年轻议员原本想“高市是安倍路线继承人”,一看遗孀都转台,立刻改喊“止损”。
政治行情里,这叫“情绪反转”,比任何政策白皮书都致命。
3. 经产省“拔网线”
半导体补贴说停就停,表面是“程序审查”,实则是官僚系统提前踩刹车:
“你们先选出能签字的人,再来谈钱。
”
日本官僚一向“不粘锅”,这次罕见把“锅”端到台面上——等于告诉全世界:政府已经没人能负责。
为什么这次“党内换人”救不了场?
自民党内部正在传一份“非常时期委员会”草案,核心只有一句:
“跳过党员投票,由两院议员直接指名临时总裁。
”
翻译成大白话:大佬们想关起门来“紧急剖腹产”,把孩子(首相)先抱出来再说。
但孩子爸是谁,他们内部都没谈拢。
石破茂看似领先,其实拿到的只是“反高市同盟”——共同敌人一消失,联盟立刻散伙。
麻生派更尴尬:老巢里年轻议员连夜连署“再挺高市就退派”,逼得麻生太郎一边骂“叛徒”,一边找退路。
一句话:自民党现在不是“谁能赢”,而是“没人敢输”——输的人要背日元贬值、股市失血、APEC出丑三口大锅。
市场在用脚投票,民众在用手投票
超市囤货、91%受访者怒斥“政客只争派系”,社交媒体“首相辞职”话题单日两百万条——
情绪已经从“看热闹”升级为“抢物资”。
政治真空如果拖到10月,国际评级机构下调日本主权信用是大概率事件;
一旦评级下调,日本央行再疯狂买债也压不住长期利率,日元可能直奔155。
那时就不是“换首相”,而是“救国债”。
最该关注的不是“谁上台”,而是“规则重写”
早稻田大学中林美惠子提醒:
“1993年细川护熙上台,终结了自民党一党独大;今天如果自民党被迫接受‘政策基本法’,等于把总裁权力关进笼子,战后‘55年体制’才真正谢幕。
”
换句话说,我们可能在见证日本从“一党支配”滑向“联合执政常态化”的历史拐点。
以后的首相,不再是谁拳头大谁当,而是“谁能凑够小党拼图”——
政策交易、内阁席位、预算分赃,每一步都要公开化、制度化。
对日本民众,这未必是坏事;对习惯了“密室政治”的自民党,这是拆楼重建。
给普通人的三点“避险清单”
1. 外汇:日元波动区间短期看150~155,留学、海淘可等日本央行干预后的小反弹再换汇。
2. 投资:日经225的急跌已price in政治风险,但别急着抄底,等“非常时期委员会”名单落地再动,避免第二波情绪杀。
3. 生活:日本国内日用品涨价6%只是开始,若10月预算难产,政府补贴退坡,电价、燃气价还有一轮跳涨,提前锁定年度套餐比囤货更划算。
结尾没有“大团圆”
这场危机最可能的结局,不是“新救世主”登场,而是自民党被迫学会“分权”——
把总裁从“天皇替身”变成“首席协调员”。
对日本民众,这像把一辆老旧丰田换成零件拼装的混合动力车:
也许不再拉风,却再不能由一个人把方向盘锁死。
至于日元、股市、超市货架,不过是换车过程中的颠簸。
记住:当政治拆掉“一人独大”的安全带,每个人都得自己系好安全带——
你的钱包、你的工作、你对未来的计划,才是这场政治拆楼里最该被优先加固的承重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