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62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身上是不是有点‘老人味’?”
这句话,听着不太好听,却让不少中老年人无从反驳。
李阿姨今年才刚过五十,身体健康、生活规律,可每次和孙子亲近点,对方就嫌她“身上味道不好闻”。她怎么都想不明白:天天洗澡、换衣服,怎么还会有味道?
其实,这不是她一个人的困扰。研究发现,大多数人在45岁以后,身体确实开始悄悄“变味”。而这股味道,并不仅仅是“年纪大了”的结果,而是跟一种物质——壬烯醛,密切相关。
“老人味”不是幻觉,而是化学反应的结果
日本资生堂早在2001年就针对“老人味”做过研究,发现45岁以上人群皮肤表面会明显增加一种名为2-壬烯醛(Nonenal)的化合物。它带有类似油脂氧化后的“陈油味”或“旧纸箱味”,就是我们常说的“老人味”。
但问题是,它不是脏出来的。即使天天洗澡,也洗不掉这种味道。因为它来自人体内的脂肪氧化反应。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抗氧化能力下降,脂肪酸代谢紊乱,大量脂肪酸在皮肤腺体内被分解、氧化,最终释放出这种特殊的味道。
也就是说,“老人味”其实是身体老化的“气味信号”。
不是每个人老了都有味,关键在生活习惯
虽然壬烯醛的产生和年纪有关,但并不是所有老人都“带味”。生活方式是决定因素之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专家指出,高油脂、高热量饮食,尤其是长期摄入动物脂肪、油炸食品、加工肉类等,会加剧体内脂质氧化反应,壬烯醛水平也会随之升高。
而吸烟、熬夜、久坐、压力大等生活习惯,同样会导致自由基大量堆积,进一步促进皮脂氧化。
简单来说:
吃太油、睡太少、动太少的人,更容易“有味”。
医生提醒:45岁后要少碰这几样东西
为了减少体味中的“老人味”,医生特别提醒:以下几种东西,尽量少碰。
1. 动物内脏和高脂红肉
这些食物富含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不仅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还会加重自由基负担,加速脂质氧化。
2. 反式脂肪酸食品
如蛋糕、饼干、人造奶油、炸鸡等,反式脂肪酸代谢困难,容易积存在体内,加重氧化压力。
3. 含糖饮料和精制碳水
糖分过高会引起糖化反应,形成糖化终产物(AGEs),这些物质也会参与体味形成。
4. 烟酒
香烟中的多环芳烃、酒精代谢产物乙醛,都会增加皮肤氧化负担,使气味更明显。
5. 压力和熬夜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提升皮质醇水平,干扰正常激素代谢,也会影响皮肤分泌物组成。
不是香水遮不住,而是从源头“除味”
很多人为了掩盖“老人味”,会喷香水、搽止汗剂,但这只是“盖味儿”,解决不了根源问题。
医学专家建议,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清洁方式三方面出发,才能有效减轻体味问题。
1. 规律作息、适量运动
每天保持7小时以上高质量睡眠,每周至少3次中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代谢、增强抗氧化能力。
2. 多吃抗氧化食物
如蓝莓、绿茶、西兰花、番茄、坚果等富含维生素C、E和多酚类的食物,可有效清除自由基。
3. 注重皮肤清洁
尤其是背部、腋下、胸前等皮脂腺分布密集部位,可选用含有温和果酸或茶树精油的沐浴产品,帮助清除氧化皮脂。
4. 保持心情愉悦
研究显示,长期负面情绪会导致体内应激激素升高,间接影响皮脂分泌与代谢。
5. 合理使用衣物护理产品
建议选择天然纤维衣物,避免合成纤维吸味、藏味;同时注意衣物清洁与晾晒,防止异味积聚。
老年不是“有味”的借口,健康才是最好的“体香”
“老人味”并非无法避免,也不是“变老”的必然代价。它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信号:该改变生活方式了。
45岁以后,身体的新陈代谢确实开始放缓,但只要吃得清淡、睡得踏实、动得勤快、心态平和,不仅可以“没味”,还能“有光”。
“老了味道重”,不是命中注定,而是生活方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合理膳食指南》
[2]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老年性皮肤病防治指南》
[3] 日本资生堂研究报告:2-壬烯醛在体味变化中的作用分析,2001
[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科普讲座《中老年人皮肤变化管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