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下行,制约了增值税收入增长。图为上海的堆矿场。视觉中国/图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有三个年份,全国税收收入增速为负:2020年、2022年和2024年。
2025年上半年仍旧如此。
7月25日,财政部公布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6万亿元,同比下降0.3%,其中全国税收收入9.29万亿元,同比下降1.2%。
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国GDP初步核算值为66万亿元,增长5.3%。
2024年,GDP增速为5.2%,税收收入同比下降3.4%。
为什么GDP在增长,税收收入反而在下降?
7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胡静林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税收与经济的协调性来看,经济决定税收,但也会有一些因素影响,造成经济与税收不完全同步。”
影响因素包括减税降费、价格变动、税源结构等,“剔除这些因素后,中国税收收入与GDP增速大体是匹配的。”
现价与不变价的核算差异
中国的GDP总量通常是以现价计算的,而GDP增速,则是以不变价计算的。
现价,就是当时的价格。不变价,是以某年份现价作为基期,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价格,多用于计算与某个指定年份相比的增速。
计算GDP增速时,通常采用固定基期,基期每5年更换一次,如2021-2025年,GDP增速参考的是2020年的价格。
国内的经济指标,如GDP总量、税收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都采用的是现价计算。
例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介绍,全年GDP为134.9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万亿元。均为现价计算。
在一些研究报告里,也会见到名义GDP与实际GDP的表达。名义GDP,就是通过现价核算的,实际GDP则是通过不变价核算的。
总之,现价核算,就是没有剔除通胀影响;不变价,则剔除了。
这会带来多大变化呢?
以2014年,湖北省统计局官网的一则文章为例:某地2004年和2005年的GDP,按现价计算,分别为2918亿元、3327亿元,2005年的GDP增速是14%;以2000年为基期,按不变价计算,GDP分别为1511亿元、1680亿元,2005年的实际GDP增速是11.2%。
现价与不变价计算带来多大差异,要看价格水平的变化,也就是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PPI下滑拖累增值税
过去二十年里,多数年份的税收收入增速要高于GDP增速。特别是2005-2014年的十年间,税收收入增速均高于GDP增速。
“为什么每年财政收入会高于GDP的增长,就是因为价格因素,有些年价格因素影响比较多,有些年比较少。”2012年3月,时任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答记者问时介绍。
“话说回来,我们历史上也出现过财政收入增幅低于GDP增幅,就是通货紧缩,价格负增长。”他说。
反映价格变化的数据,PPI尤其重要,它是指产品出厂时的价格指标,反映企业生产成本的变化;CPI衡量消费端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动,反映居民的生活成本。
对于政府收入来说,PPI更重要。
2025年6月,《中国税务报》微信公众号的一则文章介绍,中国现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均按现价征收,受价格因素影响较大。自2022年10月以来,中国生产领域价格持续处于低位,PPI连续两年同比负增长,成为拖累税收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PPI同比下降2.8%。
该文介绍,PPI持续下行直接压缩名义工业增加值的规模。名义工业增加值由实际工业增加值与工业品价格相乘得出,当工业品价格下降,即使实际产出保持稳定,名义工业增加值也会下滑。
增值税以名义增加值为税基,PPI回落,即价格水平下降,直接导致名义增加值缩水,随之增值税减少。
增值税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税种。财政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增值税占税收收入比重为39%。
前述文章介绍,受PPI下行影响,2024年对增值税收入贡献较大的采矿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营业收入分别下降5.2%、3.7%、6.2%和11.1%,制约了增值税收入增长。
以一个例子,来解释这种传导。
假如,一个服装加工厂以100元的不含税价格购入布料,加工后以200元的不含税价格卖出,增值税税率为13%,征收范围仅是增值额部分,即100元,因此增值税为13元。如不含税销售价格下滑至180元,增值税就是10.4元,下滑了20%。
“从过去10年看,PPI的增减会带来税收收入的同幅度增减。”胡静林在前述新闻发布会上解释,“可以说,这两年的税收受PPI影响是比较直接的。”
2025年1月,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撰文介绍,2011-2015年、2017-2020年、2021-2024年三轮典型价格下行期,税收对PPI的增速弹性分别为1.6、1.6、1.5。
换言之,PPI同比增速每下滑1%,税收收入同比增速下滑1.5%-1.6%。
张瑜进一步解释,增值税等于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PPI上行周期,其上涨带来的增收效果更明显。如果前几个月采购成本价格较低,进项税额相对少,而当月销售产品价格较高,销项税额相对多,增值税就会更高。反之,PPI处于下行周期,减收效果也更明显。
根据财政部数据,2024年增值税收入同比下降3.8%,是四大税种里增速最低的。
与此同时,PPI下滑会压缩工业企业的利润空间,进而拖累企业所得税的缴纳能力。
综合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8%,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1.9%。
减税降费与收入承压
过去二十年里,2015-2016年、2019-2020年、2022年、2024年,税收收入增速低于GDP增速,原因大多与减税降费有关。
胡静林在前述新闻发布会上解释:“近年来我国减税降费力度较大,这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对长期税收也是有利的,但是会减少当期的税收收入。”
2015年,国内增值税3.1万亿元,同比增长0.8%。
财政部在当年财政收支情况中介绍,国内增值税主要受工业生产增速放缓、PPI下降以及前期扩大营改增范围,减税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
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写道,“扩大结构性减税范围,实行普遍性降费。”将全面实施营改增(营业税改增值税),从5月1日起扩大试点范围,并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秘书处发布的《中国税收营商环境改革发展研究报告(2016-2020)》介绍,2016-2020年,中国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超过7.6万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2020年全国税收收入的一半。
胡静林介绍,“十四五”时期(2021-2025),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达到10.5万亿元,办理出口退税预计超过9万亿元。”
减税降费基础上,中国还面临着税源结构调整的问题,导致税收收入承压。
胡静林表示,对税收贡献相对较大的房地产等传统行业增速下降,带来相应税收增速放缓甚至减收。“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兴行业发展势头好,但是税收总体规模较小。
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里,前两项通常是契税、土地增值税。根据财政部数据,2019年,这两项收入分别为6213亿元、6465亿元;2024年,分别是5170亿元、4869亿元,并仍在下滑。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仍享受着较多优惠政策,对税收增长的拉动作用还不够大。
2023年6月,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将延长至2027年底。
时任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吹风会上介绍,2014年9月1日起,对购置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截至2022年底,上述政策累计免税规模超过2000亿元。“2024-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规模总额将达到5200亿元。”
税收收入增长受影响后,政府不得不通过增加非税收入以弥补缺口。
2024年,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3.4%,非税收入同比增长25.4%。
财政部解释,主要是部分中央单位上缴专项收益和地方多渠道盘活资源资产,拉高非税收入增幅约24个百分点。
南方周末记者 吴超
责编 张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