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师政委上任,师长见到他后愣住了:你不是我当年的那个勤务兵吗?
34626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1933年6月,万源一处营房口,许世友整队迎新政委。尘土未落,他愣住了。
来人年轻清瘦,眼神却很稳。他先一步伸手“老营长,我是海松。”
这声称呼,把旧日的上下,翻成并肩的同袍。
此前四年,时针拨回到1929年仲夏。平汉路一战,许世友所部在机动中合围郭汝栋部两个连,战果清楚,代价也不轻。
那会儿他的勤务兵牺牲。转日,新兵补入队列。陈海松,湖北大悟人,出身清寒,大概十六七岁。
他话不多,做事急快。更确切地抓要点快,讲出来也明白。
许世友看在眼里。空下来,他把行军布置、射击要领,掰开揉碎教。
陈海松领悟很快。转年,他主动请到战斗连,随后被拔为机枪连教官。
据战友回忆,他做政治工作像打靶,先找靶心,再一语中的。
再往后,十八岁上下,他已是一个团的政治委员。少见,但并非孤例。
宏观局势转急。1932年,川军刘湘调集三十八个团,约六万人,对红四方面军三面合围。
彼时红军以三个月硬抗,机动反击,多条战线压回原处。据当时简报,敌攻受挫。
在这一系列反“围剿”里,陈海松立功,被任命到红二十五师做政委。编制称谓在不同材料里略有差异,但任职方向一致。
等到1933年6月,他背着行囊走进许世友的师部。新旧身份,在营门口对接。
对照就摆在眼前年长的师长,和未满二十的政委。辈分并非问题,能扛事才是要害。
“老营长”三个字,既是敬称,也是提醒。战争里,岗位靠得住,关系才靠得住。
随后,局势再紧。刘湘转而发动“六路围攻”。川东山岭密集,垭口众多,机动空间受限。
红二十五师奉命在万源一线阻击。黄草垭的垭口,坡陡林密,是要点,也是险点。
兵力对比并不占优。据当时记载,敌军多路楔入,试图撕开侧防,合围万源。
陈海松白天跑连队,夜里做动员。他的办法很直白把任务拆小,把道理讲清。
许世友则盯地形,调整火力点,先打其冲锋队,再敲后梯队。合起来,就是硬扛与穿插兼用。
黄草垭一战,敌人未能突破主线。战后清点,补给紧张,部队还得往前挪。
关于陈海松的职务,还有一层说法。有研究认为,他在1933年前后曾出任红九军的政工主官,时年不满二十一岁。
这一点在不同资料中起迄月日不一,仍需核对。更有说服力的是,他的确在军一级岗位上担责,年纪极轻。
转年,红军大部北上。三大主力会合的消息传来,士气为之一振。
其后,形势再变。1936年,西路军组建西征,目标是河西走廊,打通通道。
西出后,补给线被拉长,河谷开阔而侧防空虚。马家军跟进,寻机截击。
梨园口一带的战斗,尤为惨烈。多方资料指称,陈海松在此段血战中阵亡,年仅二十三岁。
这则消息来得迅猛。营房里传开的时间,大概是1937年初。许世友其时在另一线,收到后沉默甚久。
从1929到1936,七年时间,人事翻覆。战争把人的生长按倍数推快,也把告别来得更早。
反过来也正是那几年,许世友与陈海松的关系,从“勤务兵—营长”,变为“政委—师长”,再到各自一线担责。
制度也在变。编制合并与拆分,军、师、团的番号几度调整。史料中的“红二十五师”“红九军”,在不同版本里会有称谓差。
据此写人,须存一分谨慎。关键年份与地点,可核;具体头衔与先后,仍待比对。
末了再提那声“老营长”。它既是个人记忆,也是时代的切片。
等到战争散去,这声称呼留在营门口,也留在史料的行间。
年轻人的去处,成为那场对照的另一端;而那天的握手,定格了一个清楚的主旨——在动荡里,能担者上,至于年岁,并非决定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