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如何看待沪指再创十年新高

文|郑子轩

一、突破3900点:资金与政策的共振结果

10月9日沪指以1.32%的涨幅站上3900点,创下近十年新高,背后是三重力量的叠加驱动。从资金端看,2025年“长期资金入市元年”效应凸显,全年2万亿元增量资金中,险资4500亿元、公募基金7000亿元已逐步进场,叠加央行1.1万亿元逆回购操作释放的流动性,为市场提供了坚实支撑。政策面更形成“组合拳”:有色金属行业“反内卷”政策控制产能增速至1.5%,核电领域因《原子能法》修法及聚变技术突破迎来发展窗口,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定调则彻底激活市场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突破伴随成交量显著放大至2.65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放量4718亿元,显示增量资金正加速入场。但创业板指冲高回落的分化特征,也预示市场对高位成长股仍存谨慎情绪。

如何看待沪指再创十年新高

二、板块轮动:主线清晰与风险暗藏

强势板块的可持续性逻辑尤为关键。有色金属板块的爆发兼具政策与周期双重属性:八部门限产政策改善行业供需格局,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推动国际金属价格上涨,江西铜业等龙头涨停恰是这一逻辑的印证。核电板块更具长期想象空间,中核集团150亿元组建聚变公司,配合BEST装置技术突破,使板块脱离短期题材炒作,进入产业趋势驱动阶段。

反观调整板块,影视院线的集体跌停揭示结构性风险:国庆档18.08亿元票房同比下滑14.1%,既反映消费场景分流的长期压力,也暴露行业缺乏爆款内容的现实困境。这种“政策受益板块领涨、需求疲软板块承压”的格局,将成为四季度市场的核心特征。

如何看待沪指再创十年新高

三、后市挑战:三重压力下的平衡之道

当前市场需警惕三大潜在风险。其一,技术面隐忧显现:创业板指出现日线级顶背离,且沪指突破前经历26个交易日箱体整理,短期获利盘了结压力可能引发震荡。其二,经济基本面尚未完全企稳:三季度GDP增速预计低于5%,房地产投资低迷与财政紧平衡仍制约企业盈利修复节奏。其三,外部流动性存在变数:美联储10月降息预期虽强烈,但12月政策路径分歧可能引发外资波动。

不过积极因素同样突出:沪深300仅13倍的市盈率仍处全球估值洼地,二十届四中全会临近带来的“十五五”规划预期,将为科技、高端制造等板块提供新催化。小鹏机器人发布、ESMO年会等事件性机会,更可能成为资金轮动的下一站。

如何看待沪指再创十年新高

四、投资策略:主线聚焦与仓位管理

针对不同类型投资者,需采取差异化策略:

进取型投资者应聚焦高景气主线,重点布局两大方向:一是算力产业链与AI应用,华为全联接大会催化下,半导体、通信设备等“硬科技”板块兼具政策与业绩支撑;二是周期资源品,关注铜、稀土等供需缺口明确的品种,精艺股份6天5板的走势已验证板块弹性。

稳健型投资者需构建“防御+进攻”组合:以高股息的银行股打底(当前板块市盈率仅6倍),同时配置核电、电力设备等政策确定性强的品种。

操作层面需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回避高位题材股,对涨幅超50%的科技股可适度获利了结;二是跟踪成交量信号,若沪指能站稳3900点且成交额维持2万亿元以上,可维持7成仓位;若缩量跌破3856点支撑位,需降至5成以下防御。

如何看待沪指再创十年新高

结语

沪指突破3900点既是资金与政策共振的结果,也是市场信心修复的标志。但结构性分化与基本面约束决定行情不会一蹴而就,“主线清晰、波动加大”将是四季度常态。投资者唯有锚定政策受益主线,平衡成长与价值配置,方能在资金潮起潮落中把握机遇。(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