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极到单极:地缘经济时代的兴衰
Rafał Ulatowski
波兰华沙大学政治学与国际研究学院教授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6, 2025.
导读
当今国际舞台上,“贸易战”“关税战”“技术脱钩”频频登场,许多人认为世界正走向一个“地缘经济时代”。本文的作者却旗帜鲜明地反驳了这一观点:地缘经济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地缘政治正在强势回归。
文章提出了新的地缘经济的结构理论(structural theory of geoeconomics),认为国际体系的权力格局(单极、两极、多极),决定了国家偏好使用经济手段还是军事手段,并对最近百余年的大国博弈演变进行了梳理。在其看来,所谓“地缘经济时代”只是苏联解体后美国“单极时刻”的短暂插曲,如今随着世界重新走向多极,大国安全竞争再起,军事联盟、军费扩张与战争风险抬头,地缘政治将重新压倒地缘经济。
地缘经济的研究路径
(一)传统路径
爱德华·卢特瓦克(Edward Luttwak)认为,国家并没有改变其地域性(territorial nature)的特征,且仍然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体。但是,由于大国之间不太可能发生战争,经济实力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卢特瓦克看来,国家的地域性和国家的竞争行为构成了地缘经济一词的地缘维度。这一观点成为地缘经济研究传统路径的源头,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地缘经济的概念,例如将地缘经济理解为:(1)经济权力的地缘战略运用;(2)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来实现地缘战略目标,即由经济手段驱动的强权政治;(3)国家利用经济手段促进和捍卫国家利益,并产生有利的地缘政治结果,以及其他国家的经济行为对一国地缘政治目标的影响;(4)推进国家利益的一种非军事手段。
因此,传统路径的学者都认为地缘经济是国家战略的一种形式,其假定利用经济手段能够达到战略目的,而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的区别仅在于使用的手段不同。
(二)非传统路径
也有部分学者对地缘经济的定义区别于卢特瓦克的传统现实主义路径,例如:(1)将地缘经济与经济方略相关联,前者是系统层面的因素,后者则为单元层面的因素;(2)对传统路径进行颠倒,将地缘经济视作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以获得特权经济地位,同时利用由此产生的经济权力工具攫取政治权力;(3)批判地理学认为地缘经济时代是国家边界重要性下降的时代,跨国行为体作为国际关系中的关键行为体正在崛起;(4)马克思主义则认为地缘经济学可以被视为古典地缘政治学与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之间趋同与对立的综合体。
本文延续了卢特瓦克对地缘经济的传统现实主义定义,即地缘经济是“经济权力的地缘战略运用”,同时将地缘政治定义为“国家控制和争夺领土的实践”。
地缘经济的结构理论
(一)多极体系
多极体系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大国主导,它们无时无刻不相互恐惧,并在安全问题上相互竞争,所以它们必须时刻做好军事对抗的准备。在多极体系下,虽然大国偶尔也会运用经济工具来行使权力,但都是次要的。尽管大国之间的经济能力存在差异,但从定义上讲,每个大国都有足够的经济资源来进行竞争,没有任何一个大国会默许来自其他大国的经济压力。此外,在多极体系下,大国可以求助于另一个大国来重新安排彼此的经济关系。另一个大国可能愿意从国际经济关系的这种转变中获得战略优势;它也可能从这种转变中获得经济利益。
(二)两极体系
在两极体系下,两个大国将集中精力进行军事竞争。它们互相恐惧,对安全问题斤斤计较。在行使权力时,它们主要依靠军事手段;经济手段仍然是次要的,因为每个大国都有足够的资源来抵御外部压力。无论是多极体系还是两极体系,地缘政治都压倒了地缘经济。
(三)单极体系
单极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对国际关系具有缓和作用,大大降低了爆发大规模战争的风险。单极国家不会面临严重的军事威胁,而且是唯一一个可以对小国自由行使军事力量的国家。至于是否使用军事力量,则取决于它所选择的大战略。拥有核武器的大国不必惧怕单极国家或小国,它们的生存不会受到威胁。但小国在使用军事力量方面受到限制,由于军事力量薄弱,它们必须确保不挑衅单极国家。单极体系并不会消除国际关系中的战争,但它确实从结构上限制了战争,使国家从军事手段转向经济手段。单极体系创造了一个地缘经济压倒地缘政治的独特环境。
地缘经济的历史实践
(一)多极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大国间激烈的安全竞争与通过密集的贸易协定网络开展的密切经济合作并存。由于一战前的大国很少干预经济生活,因此19世纪发展起来的贸易、移民和资本流动与新兴的联盟结构关系不大。数十年来,大国之间在经济上高度相互依赖,但在20世纪之交,这引发了安全问题。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逻辑相分离的最典型案例是英国与德国之间的密集贸易关系:两国都是对方最大的贸易伙伴,二者之间的货币合作也非常密切。更常见的情况是,大国在与小国的关系中同时体现出了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的逻辑——它们综合运用军事和经济手段来获取和控制殖民地。
第一个提出在大国政治中广泛使用经济工具这一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的国家是美国。威尔逊总统认为,美国可以像使用军事力量一样成功地运用经济力量。然而,威尔逊的论点被证明是矛盾和错误的,因为二战前使用的经济工具并没有改变德国、意大利或日本的对外政策,也没有阻止战争的爆发。
(二)两极体系
在两极格局下,地缘政治竞争占据主导地位。两个大国各自建立了自己的联盟体系。在竞争最为激烈的欧洲,美国领导着北约,苏联领导着华约。冷战期间,国防开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20世纪30年代初,全球军费开支占全球GDP的3%到3.5%。从1950年到1970年,这一数字上升到7%-8%,在20世纪80年代前半段仍超过5%。同时,军事开支由大国所主导,例如,1985年美国占全球军费开支的 30.9%,苏联则占22%。在两极体系下,国家也更容易发生武装冲突。冷战期间,武装冲突的数量从17起不断上升,出现了数次高峰,到1992年达到55起武装冲突的最高峰。
相比之下,美苏两大国的地缘经济战略可能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也绝非微不足道。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开始支持世界各地的反苏反共政权。美国(1)向其欧洲盟国提供经济援助;(2)创立布雷顿森林体系;(3)限制本国及其盟国与整个苏联集团的贸易;(4)建立广泛的出口管制体系;(5)允许其盟国保留歧视美国的贸易政策。
冷战期间,苏联也采取了地缘经济措施。尽管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但它还是向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信贷。
(三)单极体系
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迎来了美国的“单极时刻”,并进入了“地缘经济的时代”。各国减少了军费开支:1990年降至占全球GDP的3.3%,2000年降至 2.2%,在21世纪头十年有所增长后,2018年再次降至仅占2.1%。在单极体系下,武装冲突的数量急剧下降。
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倾向于不参与军事冲突,各国在军事上表现克制,并广泛使用地缘经济战略来建立自己的影响力。以俄罗斯为例,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军费开支由于GDP的原因而有所下降,在这十年间,俄罗斯经历了经济的急剧萎缩。1998 年,俄罗斯深陷金融危机,军费开支仅有181亿美元。
自21世纪初以来,俄罗斯还试图运用经济手段来重振大国地位。俄罗斯的地缘经济战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激励措施。对俄罗斯政策友好的国家可以期待有吸引力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价格,而与俄罗斯关系紧张但仍依赖俄罗斯商品的国家则必须支付高得多的价格。这一地缘经济战略有几个目标:(1)恢复俄罗斯在后苏联地区的关键地位;(2)通过让中欧和东欧国家继续依赖俄罗斯能源,并在能源合作的基础上与欧洲主要大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从而获得在欧盟的影响力;(3)利用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收入发展信贷外交(credit diplomacy)以提高其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地区的地位。
地缘政治的回归
随着世界均势的变化,世界再次走向多极化,这意味着大国竞争的回归,并同时在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两个维度上展开。
地缘政治方面的安全竞争首先表现在大国的内部制衡上。以军费开支作为衡量指标,在2013-2022年的十年间,全球军费增长了19%,在2022年达到2240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自2015年以来,军费开支每年都在增长。在2022年,美国在全球军费开支中所占份额为39%,遥遥领先于第二名中国的13%,俄罗斯则排名第三,占到3.9%。
外部制衡方面,印太地区的大国彼此之间以及与美国开展了更紧密的合作,例如美、日、印、澳发起的四边机制(QUAD),美、英、澳联合的AUKUS等。此外,日本正在加强与北约的合作,鼓励北约更多地参与印太事务,并致力于发展北约与AUKUS、QUAD之间的联系。韩国也在迅速深化与北约的关系。欧洲主要大国也在印太地区发展了其战略存在。
大国甚至一些小国都在参与代理战争。利比亚和叙利亚等国就是众多大国利益发生冲突的例子,但主要通过第三方实施。俄罗斯与美国(及其盟国)之间的对抗也以类似的方式在乌克兰上演。此外,大国战争的可能性再次被讨论。尽管到目前为止,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但低于大国战争级别的冲突数量已经增加:数据显示,2024年是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上冲突最多的一年(61起)。并且自2015年以来,基于国家的武装冲突数量一直保持在历史高位,从未低于52起。
这种地缘政治竞争与地缘经济竞争相辅相成。当前中美在经济领域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贸易、技术和全球基础设施。针对前两个领域,美国希望限制中国的长期经济潜力及其与美国竞争的能力。美国及其盟国正试图在从高科技产品到稀土等众多领域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并对与中国的经济关系进行“去风险化”,通过回流政策(reshoring)和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确保供应链的安全。针对第三个领域,2023年,在中国宣布“一带一路”倡议十年后,美国与欧盟、印度、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共同宣布了一条“现代香料之路”,为中国主导的项目提供了替代选择。特朗普的卷土重来极大地改变了现有的地缘经济战略。现在,美国对敌人和朋友都征收关税。美国政府正在表明其重建世界经济的意愿,并将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交织在一起。
地缘经济的终结
根据本文地缘经济的结构理论,在多极或两极格局下,地缘政治胜过地缘经济,但在单极格局下,地缘经济胜过地缘政治。几个世纪以来,地缘政治一直压制着地缘经济——后者一直存在,但在大国政治中的作用微乎其微。三十多年前开始的“地缘经济时代”是史无前例的单极权力分布的结果。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地缘经济的相对重要性已经下降。现在,大国之间相互利用的主要手段是军事和政治。虽然它们既参与内部和外部平衡,也利用经济工具,但地缘经济现在扮演的已经是次要角色。两极体系下,美国对苏联的战略是经济遏制辅以军事遏制,如今也是如此,经济手段固然重要,但不如政治和军事手段重要:地缘经济的时代已经结束。
译者:陈扬,国政学人编译员,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来源:Rafał Ulatowski, “From Geopolitics to Geoeconomics and Back. Why Age of Geoeconomics Is Over,”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6, 2025.
审核 | 吉红燕
校对丨张倍祯
排版 | 李雨函
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