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春节跟邻居吵架,爷爷奶奶被打,伯父叔叔堂哥立马到场

那是一九八八年的春节前夕,北方的天空低垂着,厚重的云层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老槐树早已褪去了叶子,光秃秃的枝条在寒风中抖动,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仿佛在提醒人们,这个冬天还没结束,春天还远着呢。

巷子里的人家都开始贴春联了,家家户户门口挂起了红灯笼,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喜庆的气息。

李长安家住在这条巷子里已经三十多年了。他们家的房子不大,却因为他和老伴儿王桂芝的勤劳,收拾得干净利索。

正屋三间,东厢房两间,西厢房只有一间小屋。院子不大,但也栽了几棵果树,夏天能结出些杏子和苹果。

李长安今年六十三岁,是个老实巴交的木工,年轻时在家具厂做工,手艺精湛,做出来的桌椅板凳结实耐用,方圆十里都有口皆碑。尽管退休了,仍有不少人登门求他打些家具。

他脸上的皱纹像是树皮一样密布,眼睛却亮得出奇,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但从不含糊。

王桂芝比丈夫小两岁,干瘦的身材,麻利的手脚,操持着这个家几十年如一日。她曾在纺织厂当过女工,手上的老茧厚厚的,却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辛。

李家在这条街上颇有些名望,不为别的,就因为李长安一家和和睦睦,几个儿子也争气,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李家大儿子李长兴在纺织厂当工人,成天和棉花、机器打交道,那一身的线头已经成了他的标志。他为人憨厚,话不多,但做事踏实,是厂里的先进工作者。

二儿子李长富在建筑公司上班,从小就爱爬高,现在成了工地上的吊车师傅,手上的活没人挑得出毛病。他生性活泼,嘴皮子利索,在街坊四邻中人缘极好。

老三李长贵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人勤快,跟着师傅学了木匠手艺,在家具厂干得不错。他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尤其擅长雕花,做出来的家具总能卖个好价钱。

三个儿子都已成家,住在离老家不远的地方。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他们都会带着妻子孩子回来看看父母,小院子里常常充满欢声笑语。

巷子口住着一户姓赵的人家,男主人赵德忠比李长安小几岁,在煤矿上班,因为年轻时不小心,左腿落下了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

那年春节跟邻居吵架,爷爷奶奶被打,伯父叔叔堂哥立马到场

这本没什么,可这赵德忠生性爱喝酒,喝醉了就爱找事,街坊四邻没少受他的气。

他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总是带着几分戾气,走路时总是低着头,像是对整个世界都有几分不满。

他老婆张淑梅是个瘦小的女人,平日里少言寡语,眼神总是躲躲闪闪的,像是害怕什么。她脸上的青紫痕迹偶尔会露出来,虽然她总是急急忙忙地用围巾遮住,但邻居们心里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过去这些年,李长安和赵德忠相安无事,虽然不常来往,但也能点头打招呼。李长安曾经帮赵家修过桌椅,赵德忠家的门窗也是李长安给安上的。

可这事情就怪了,自从去年赵家儿子赵铁柱从部队退伍回来,这家人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赵铁柱,这名字和他的人一样结实,中等个头,方脸盘,浓眉大眼,一副横冲直撞的样子。他退伍回来后,总喜欢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军装外套,腰板挺得笔直,走路带风,一副目中无人的架势。

他回来后没去找工作,整天和一帮闲汉在街上晃悠,偶尔还会带些不三不四的人回家喝酒。街坊邻居见了,都会躲着走,连小孩子都知道不要去招惹赵铁柱。

李长安老两口虽然不满,但也没说什么,毕竟各家有各家的事。老人们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李长安深以为然。

矛盾是从一堵墙开始的。

李家和赵家之间有一道矮墙,是当年两家人一起砌的。这墙不高,只有一米二左右,刚好能隔开两家的院子,却不至于挡住阳光。

墙是二十多年前砌的,那时候李长安和赵德忠的父亲关系不错,两家一起出钱出力,请了砌墙的师傅,用的是当地最好的青砖。

这墙年久失修,去年秋天的一场大雨后,墙体开始倾斜,有几块砖头都松动了。

李长安本想着冬天过去,开春和赵家一起修一修。毕竟这墙是两家共有的,修墙的事自然要两家商量。他还特意打听了砌墙师傅的价钱,准备春节后和赵德忠一起去找人。

可赵家没这个耐心,一天趁着李长安不在家,赵德忠和儿子竟然把那道矮墙给推倒了,还把土地界限往李家这边挪了足足半米。

王桂芝当时正在屋里做针线活,听到外面"轰隆"一声响,急忙跑出来看,只见赵家父子正在挥汗如雨地搬砖头。

那年春节跟邻居吵架,爷爷奶奶被打,伯父叔叔堂哥立马到场

"这是干啥呢?"王桂芝站在院子里,一脸疑惑地问。

赵德忠头也不抬,继续干着手上的活:"推倒重砌,这墙都快倒了。"

王桂芝这才注意到,赵德忠用石灰在地上画了一条新的界线,比原来的位置足足往里挪了半米。

王桂芝发现后,当然不干,隔着那堆砖头和赵家人理论:"赵大哥,这墙咱们得商量着来啊,再说了,你这画的界线不对,咱们家的地被你划走了一大块!"

赵德忠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这墙早就不行了,推倒重砌,怎么了?再说了,这地界一直就是这样,你们李家占了我们家的地,现在不过是物归原主!"

他的声音粗嘎,像是砂纸摩擦木头的声音,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味道。

王桂芝急了:"我和老李在这住了三十多年,地界在哪儿谁不知道?你们这是明抢啊!"

赵铁柱站在一旁冷笑:"奶奶,您这话就不对了。我爸说得没错,这地方本来就是我们家的。您这么大岁数了,记性不好也正常。"

他说这话的时候,嘴角挂着一丝轻蔑的笑,眼神傲慢得很。

这话一出,王桂芝气得浑身发抖。她虽然上了年纪,但脑子清楚得很,怎么能被人这样污蔑?

"赵铁柱,你这孩子怎么说话的?我年纪是大了,但脑子没糊涂!这地界当年是你爷爷和我家老李一起定的,白纸黑字写着呢!"

赵铁柱不以为然地撇撇嘴:"那玩意儿谁知道是真是假?反正我爸说这地方是我们家的,就是我们家的!"

王桂芝气得眼泪都要出来了,但她知道,和这对蛮不讲理的父子争辩没用。她转身回屋,准备等李长安回来再说。

李家三个儿子知道后,都很生气,纷纷表示要去找赵家理论。李长兴甚至握紧了拳头,说要给赵铁柱点颜色看看。

但李长安拦住了他们:"算了,过几天我找街道调解一下,咱不和他们一般见识。毕竟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别把事情闹大了。"

李长安一辈子都是这样,遇事总是先忍一步,先退一步,总想着和气生财。他常说,人这一辈子,难得的是平平安安,和和美美。

儿子们虽然不服气,但还是听了父亲的话。李长富还是忍不住嘟囔:"爸,你太老实了,这年头,谁老实谁吃亏。"

那年春节跟邻居吵架,爷爷奶奶被打,伯父叔叔堂哥立马到场

李长安摇摇头:"吃亏是福,别看赵家现在嚣张,日后有他们的苦头吃。"

就这样,事情暂时搁置了下来。李长安忙着准备过年的事情,把这事儿暂时放到了一边,准备年后再说。

可谁知,这只是风暴前的宁静。

春节前三天,李长安正忙着贴春联,从小木箱里找出去年买的红纸,仔细地展平,准备贴在门上。这些春联是他一个老朋友写的,字迹苍劲有力,墨香四溢。

李长安站在小板凳上,正要把春联贴上去,忽然听到院子里有动静。他放下手中的活计,走出门一看,只见赵家却开始在争议的地界上堆砖头,明显是要开始砌墙了。

赵德忠穿着件灰色的棉袄,帽子歪戴在头上,正指挥着几个人搬砖头。那几个人都是街上游手好闲的年轻人,跟赵铁柱一伙的。

王桂芝正在灶台前和面,听到动静也出来了。她一看这情形,心里就"咯噔"一下,知道要出事。

她走上前去,试图讲道理:"赵德忠,你这是干啥?这事还没说清楚呢!"

赵德忠一脸不耐烦,眼睛都不看王桂芝一眼:"说啥说?我家的地方,我想啥时候砌墙就啥时候砌墙!你一个老太太,懂啥?"

他的语气粗鲁,像是在驱赶一只挡路的鸡。

王桂芝气不过,喊来了正在家里包饺子的李长安。李长安出来后,看到情况不对,心里虽然气恼,但还是压住了火气。

他语气平和地说:"老赵啊,这事咱们得商量着办。这地界有争议,不如等过完年,找街道来评评理?"

赵德忠撇了撇嘴,没说话,只顾指挥那几个年轻人干活。那几个年轻人看看赵德忠,又看看李长安,有些犹豫。

赵铁柱突然从屋里走出来,叼着根烟,一副痞气十足的样子。他看了看场面,冷笑一声:"李大爷,我爸都说了,这是我们家的地方!你们李家占了我们家的地这么多年,已经够便宜你们的了!"

他说话的样子,活像个二流子,一点也不像从部队回来的兵。

李长安皱了皱眉头,他最看不起这种没有礼貌的年轻人:"小赵,你说话注意点。我和你爸爸这么多年的邻居,从来没占过谁的便宜。这地界一直就是这样,不信可以问问巷子里的老住户。"

那年春节跟邻居吵架,爷爷奶奶被打,伯父叔叔堂哥立马到场

巷子里住着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都知道这地界的事。李长安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赵铁柱不听这些,挥手示意两个朋友继续搬砖头:"别废话了,赶紧干活,今天这墙必须砌起来!"

那两个年轻人被赵铁柱一催,又开始忙活起来。

李长安一把拦住搬砖头的年轻人:"等等,这事没说清楚之前,不能动工!"

那年轻人不知所措,看看李长安,又看看赵铁柱,犹豫着停下了手。

谁知赵铁柱一把推开李长安,老人一个趔趄,差点摔倒。他的身子已经不如从前灵活了,膝盖也不好使,这一推差点要了他的命。

王桂芝见状冲过去扶丈夫,嘴里不停地数落着赵家人:"赵铁柱,你怎么能推人呢?这可是长辈啊!你爸妈没教过你尊老爱幼吗?"

赵德忠见状,脸色一沉,走上前来指着李长安的鼻子骂道:"老东西,你以为你家孩子有出息就了不起啊?我告诉你,这墙今天必须砌!"

他的脸涨得通红,酒气熏天,显然是一大早就喝了不少。

李长安气得脸色发白,但还是忍住了。他是过来人,知道和喝醉酒的人讲道理没用,只能尽量平息事态:"老赵,你这是何必呢?咱们好好说话。这事儿闹大了对谁都不好。"

谁知赵铁柱一个箭步上前,一把揪住李长安的衣领:"说啥说?滚回你家去!"说着猛地一推,李长安一个踉跄,后背重重地撞在了院子的石桌上。

"哎哟!"李长安痛呼一声,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那石桌是前几年李长贵做的,结实得很,棱角也硬,这一下撞得李长安肋骨生疼。

王桂芝见状,急忙扑过去,却被赵德忠一把拽住了胳膊:"老婆子,你也别多管闲事!"

"你们干什么?欺负老人啊?"王桂芝挣扎着,眼泪都急出来了。她年轻时是个泼辣的性子,但现在上了年纪,力气大不如前了。

"快放开我,我要看看我家老头子!"王桂芝声音都哽咽了,心疼丈夫的伤。

赵德忠不但不放手,反而把王桂芝推了个趔趄,老太太一下子摔在了地上,膝盖磕在砖头上,顿时破了皮,血渗了出来。

她的裤子瞬间被血染红了一片,疼得她直抽气,却不敢大声喊,怕惊动了邻居,惹出更大的麻烦。

那年春节跟邻居吵架,爷爷奶奶被打,伯父叔叔堂哥立马到场

这一下,惊动了邻居。住在对面的刘大娘探出头来,她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寡妇,性格泼辣,在街上很有威望。

"哎呀,这是怎么了?赵德忠,你干啥呢?打老人家啊?"刘大娘的嗓门大得很,一喊,半条街都能听见。

赵德忠恶狠狠地瞪了刘大娘一眼:"关你屁事!滚回去!"

刘大娘是个硬脾气,当即呵斥道:"你这人怎么说话呢?我这就去叫李家儿子们来!"说完,她真的转身就往外跑。

她虽然年纪大了,但腿脚还麻利,一溜小跑就出了巷子。

院子里的情形更加混乱了。李长安勉强站起来,扶着王桂芝,老两口相互搀扶着,脸上都是泪。

李长安的后背火辣辣地疼,他知道肯定青了一大片。王桂芝的膝盖上血迹斑斑,她的衣服也脏了,裤子也破了。

赵铁柱不依不饶,指着李长安的鼻子骂:"老东西,识相的赶紧滚回屋去,否则有你好看!"

他那张年轻的脸上满是狰狞,哪还有半点军人的模样?

李长安艰难地摇摇头,眼中满是失望:"赵铁柱,你爸当年是个好人,就是好酒误事。你从小我看着长大,怎么变成这样了?咱们这是邻居啊,邻里之间,和气生财..."

李长安记得赵铁柱小时候还是个乖孩子,常来他家玩,他还教过赵铁柱做小木车、小风筝。怎么这孩子长大了,反倒变成了这副德行?

"少他妈废话!"赵铁柱一把推开李长安伸过来的手,"就你这老东西会装模作样!我告诉你,这墙今天必须砌,你要是再拦着,有你好看!"

就在这时,赵德忠又喝了口酒,摇摇晃晃地走过来,对着李长安就是一阵数落:"老李头,别以为你家几个儿子有工作就了不起!告诉你,我儿子退伍回来,那是干部子弟!你那几个泥腿子儿子,算个屁!"

他说这话时,嘴里喷着酒气,眼睛红得像兔子一样。

王桂芝听不下去了。她的儿子们从小就听话,长大后工作也努力,从不惹是生非,凭啥被人这么说?

"赵德忠,你喝醉了就胡说八道!我家孩子怎么了?他们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从不欺负人,更不像某些人,整天游手好闲,还仗势欺人!"

王桂芝气得胸脯一起一伏,几十年的邻居,一下子变成了这样,她心里又气又难过。

那年春节跟邻居吵架,爷爷奶奶被打,伯父叔叔堂哥立马到场

这话刚落音,赵德忠突然抬手就给了王桂芝一个耳光!

"啪"的一声脆响,王桂芝一下子被打懵了,半边脸顿时红肿起来。她捂着脸,不敢相信自己被打了。

六十多岁的人了,自打嫁给李长安,从来没受过这种委屈。

李长安见老伴受辱,顾不上自己的疼痛,冲上去和赵德忠撕扯起来:"你敢打我老伴!"

他虽然上了年纪,但这口气怎么也咽不下去。

赵铁柱见状,一把拽开李长安,和他父亲一起对着老人拳打脚踢。李长安年纪大了,哪里是这父子俩的对手,很快就被打倒在地,蜷缩成一团,只能用手护着头。

王桂芝歇斯底里地哭喊着:"救命啊!杀人了!好心的邻居们,快来救救我们啊!"

她想去保护丈夫,却被赵德忠推到一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丈夫被打。

不知谁家的孩子看到了这一幕,撒腿就往李家儿子们住的地方跑去。那孩子叫小顺子,是李长安的忘年交,常来李家玩,李长安还教他做木工活儿。

李长兴正在家里挂灯笼,忽然听到有人急促地敲门。他放下手中的活计,走到门口,一开门就看见小顺子气喘吁吁地站在那里。

"长兴叔,不好了!你爸妈被赵家人打了!"小顺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脸蛋通红,显然是一路跑来的。

李长兴先是一愣,随即脸色大变:"你说什么?"

小男孩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赵...赵德忠和他儿子,正在打你爸妈呢!已经...已经打出血了!"

李长兴顾不上多问,抓起外套就往外冲。路上,他掏出了呼机,给两个弟弟发了信息,然后一路飞奔回老家。

他一边跑一边想,谁敢打我爸妈?这口气我李长兴咽不下去!

李长富正在单位值班,接到呼机后,二话不说,跟领导请了假就往家赶。李长贵最近在做一套新家具,接到消息后,锯子一扔就出了门。

当李长兴赶到家门口时,看到的情景让他心如刀绞:父亲倒在地上,嘴角渗着血,母亲哭喊着想去扶,却被赵德忠推开。赵铁柱和几个朋友站在一旁,一脸的得意洋洋。

"住手!"李长兴一声怒吼,冲了过去。

他平时是个温和的人,很少发火,但这一刻,他眼睛都红了。

那年春节跟邻居吵架,爷爷奶奶被打,伯父叔叔堂哥立马到场

赵德忠一见是李长兴,有些慌乱,但很快又壮起胆子:"怎么?你还想打架不成?"

李长兴顾不上回答,先冲到父母身边:"爸,妈,你们怎么样?"

李长安嘴角渗着血,艰难地说:"没事...别和他们动手..."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想着息事宁人。

王桂芝却哭得更厉害了,眼泪鼻涕一起流:"长兴啊,他们欺负我们老两口,要强占咱家的地方...你爸被打了,我也被打了..."她指着自己红肿的脸颊和流血的膝盖。

李长兴看着父母受伤的样子,胸中怒火难以压抑。他向来孝顺,最看不得父母受委屈。

他站起身,一步步走向赵家父子,眼中的怒火几乎要喷出来:"赵德忠,赵铁柱,你们好大的胆子,敢打我爸妈?"

赵铁柱不甘示弱,挺起胸膛:"怎么着?我就打了,你能把我怎么样?"

他仗着自己当过兵,身手不错,一点也不怕李长兴。

李长兴二话不说,一拳就朝赵铁柱脸上招呼过去。赵铁柱虽然当过兵,但没想到李长兴出手这么快,结结实实地挨了一拳,踉跄着后退几步。

李长兴虽然平时不善打架,但这一拳却用足了力气,赵铁柱的嘴角立刻流出了血。

赵德忠见状,拿起一根木棍就要打李长兴,却被赶来的邻居们拦住了。

"住手!都住手!"巷子里的老人们纷纷出面劝阻,"大过年的,都消消气!"

刘大娘气势汹汹地站在人群最前面,双手叉腰:"赵德忠,你这个不讲理的东西!欺负老实人,你还有没有良心了?"

赵德忠被众人指责,有些退缩,但嘴上还是不依不饶:"这是我家的事,你们别管!"

刘大娘冷笑一声:"哟,这还有理了?打人还有理了?"

就在这时,李长富和李长贵也赶到了。他们一看父母受伤的样子,顿时火冒三丈。

李长富二话不说,冲上去就和赵铁柱扭打在一起。李长富比赵铁柱高半个头,力气也大,没几下就把赵铁柱按在了地上。

李长贵则去扶起父母,检查他们的伤势。他虽然是老三,但最心疼父母,看到父母受伤,眼睛都红了。

"爸,妈,没事吧?要不要去医院?"李长贵小心翼翼地问,生怕碰疼了父母。

李长安摇摇头:"不用,不用闹大了..."

那年春节跟邻居吵架,爷爷奶奶被打,伯父叔叔堂哥立马到场

混乱中,不知谁喊了一声:"看,是李家大孙子来了!"

众人转头看去,只见一个高大的年轻人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这是李长兴的儿子李铮,今年刚上大学,放寒假回家过年。

李铮长得虎头虎脑,浓眉大眼,一看就是个聪明伶俐的小伙子。他在学校是篮球队的,身手矫健,一身的肌肉。

他一边走一边问:"爷爷奶奶怎么样了?谁打的?"

李长兴喘着粗气说:"儿子,扶你爷爷奶奶进屋,这里有我们呢。"

李铮先是看了看伤痕累累的爷爷奶奶,眼中闪过一丝心疼,然后目光转向赵家父子,眼中的怒火几乎要喷出来。

他从小就最疼爷爷奶奶,每次放假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他们。爷爷奶奶也最疼他这个长孙,家里有啥好吃的都给他留着。

他二话不说,走过去一把揪住赵铁柱的衣领:"就是你打的我爷爷奶奶?"

赵铁柱有些慌乱,但嘴上还是不服输:"关你屁事!滚一边去!"

李铮冷笑一声:"好,很好。"说完,他突然松开手,退后一步,然后一个标准的侧踢,正中赵铁柱的腹部。

这一脚又快又狠,赵铁柱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哎哟"一声,捂着肚子蹲了下去。

李铮在学校练过散打,这一脚用的是十成功力,赵铁柱疼得脸都白了。

赵德忠见状,挥舞着木棍就要打李铮,却被李长富一把抓住了手腕:"老赵,你再动一下试试?"

李长富的手像铁钳一样,紧紧地握住赵德忠的手腕,疼得赵德忠呲牙咧嘴。

这时,街道的调解员老钱和几个居委会的人闻讯赶来,连忙将双方拉开。

老钱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在这条街上很有威望。他退休前是小学校长,为人公正,说话有分量。

他严肃地说:"都别动手了!这是怎么回事?大过年的,打打杀杀像什么话!"

李长安勉强站起来,擦了擦嘴角的血迹。他是个讲理的人,即使受了委屈,也要把事情说清楚。

"老钱,事情是这样的..."他将事情的原委讲了一遍,从墙的问题说到赵家人动手打人。

几个邻居也纷纷作证,说赵家人确实理亏在先,还动手打了李家老两口。

老钱听完,脸色铁青,转向赵德忠:"老赵,你这就不对了!那墙是两家共有的,地界一直在那儿,哪有你说改就改的道理?再说了,有事好商量,动手打人,还打老人家,这像话吗?"

那年春节跟邻居吵架,爷爷奶奶被打,伯父叔叔堂哥立马到场

赵德忠被众人指责,脸上挂不住了,嘟囔着:"我家地方,我做主..."

他的声音小了许多,显然是心虚了。

老钱拍了桌子:"什么你家地方?这事我作证,那地界三十年没变过!你要是不服,咱们找房管所的老档案来看!"

赵铁柱还想辩解,被老钱一个眼神制止了:"小赵,你爸年纪大了,糊涂就算了,你当过兵,懂规矩,怎么能做这种事?军人的荣誉感哪去了?"

老钱的一席话,说得赵铁柱哑口无言。他虽然混,但骨子里还是有些军人的底子,被老钱这么一说,倒是有些惭愧了。

到这时候,赵家父子已经没什么话说了。邻居们七嘴八舌地指责他们,赵德忠的老婆张淑梅也红着眼睛走过来,向李家老两口道歉。

"对不起,对不起...都是我们家不好..."张淑梅哭着说,"老李,老王,你们大人大量,别和我们计较..."

她是个善良的女人,只是嫁给了赵德忠这样的丈夫,日子过得很苦。

李长安叹了口气,他看着张淑梅脸上的伤痕,心里明白这女人也不容易:"淑梅啊,我们做邻居这么多年,从来没红过脸。这次是怎么了?"

张淑梅擦着眼泪说:"都怪我家那口子,喝了酒就糊涂...还有铁柱,从部队回来就不安分,整天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

她说着说着,眼泪流得更凶了,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

老钱问:"那现在怎么解决?"

他看着双方,等待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李长安看了看儿子们,又看了看赵家人,沉默了一会儿说:"这样吧,地界还是按原来的来,那墙我们两家一起修。至于今天的事..."

李长兴插嘴:"爸,他们打了你和妈,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李长富和李长贵也附和道:"是啊,爸,这口气咱们咽不下去!"

三兄弟的态度很坚决,他们不能容忍有人欺负父母。

李长安摆摆手:"算了,都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赵家要是能认错,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他一生都是这样,宽容大度,不记仇恨。

赵德忠愣了一下,没想到李长安会这么说。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低下了头:"老李...是我不对...喝了酒,糊涂了..."

那年春节跟邻居吵架,爷爷奶奶被打,伯父叔叔堂哥立马到场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惭愧。

赵铁柱却不服气:"爸,你干嘛给他们道歉?我们又没..."

没等他说完,张淑梅一巴掌打在他脸上:"你闭嘴!都是你惹的祸!还嘴硬!给李家老两口道歉!"

这一巴掌打得响亮,赵铁柱的脸上立刻浮现出五个手指印。

赵铁柱被当众打了一耳光,脸上挂不住,但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只好咬着牙说:"对不起...李大爷,李大娘..."

这道歉虽然不情不愿,但总算是个态度。

李长安点点头:"年轻人,犯了错就要认,这才是好样的。你从小我看着长大,不希望你走歪路。"

老钱拍了拍手:"好,这事就这么说定了!地界恢复原样,墙两家一起修。赵家赔李家医药费,再登门道歉。都是邻居,以后和睦相处!"

众人纷纷点头,气氛终于缓和下来。

邻居们三三两两地散去,院子里又恢复了平静。李家三兄弟扶着父母回到屋里,小心翼翼地为他们清理伤口。

李长安的后背青了一大片,嘴角也破了皮。王桂芝的脸还肿着,膝盖上的伤口已经结了痂。

李长兴帮父亲脱下外衣,看到那片青紫的淤血,眼睛都红了:"爸,你太心软了!他们欺负到咱家头上来了,你还轻易放过他们!"

李长富也说:"是啊,爸,你看看你和妈的伤..."他看着父母的伤,心疼得不行。

李长安摆摆手:"我这辈子,打过仗,受过伤,这点皮肉伤算什么?重要的是,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的。"

他拉着几个儿子的手,眼中满是慈爱:"你们都是好孩子,爸妈为你们骄傲。但是,做人要宽容,要大度。赵家如果知错就改,咱们没必要揪着不放。"

王桂芝擦着眼泪说:"你爸说得对。咱们一家人整整齐齐,这就是福气。那赵家,可怜着呢!赵德忠这些年酒越喝越多,儿子也不成器...咱们和他们计较什么?"

她虽然气恼,但也心疼张淑梅的处境,知道那女人日子不好过。

李长贵叹了口气:"爸妈,你们的心真大..."

李铮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忽然说:"爷爷,奶奶,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了。"

那年春节跟邻居吵架,爷爷奶奶被打,伯父叔叔堂哥立马到场

李长安欣慰地看着孙子:"小铮懂事了。是啊,做人要大度,要宽容。赵家如果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邻里之间还是要和睦相处的。"

李铮点点头:"爷爷教导得对。我在学校学了一句话,叫'宰相肚里能撑船',您就是这样的人。"

李长安笑了笑,揉了揉孙子的头:"傻小子,什么宰相不宰相的,爷爷就是个普通老头子。但是,咱们做人要问心无愧,要对得起良心。"

那天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虽然李长安和王桂芝身上还带着伤,但家里的气氛却格外温馨。

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有红烧肉、糖醋鱼、还有李长安最爱吃的白菜炖豆腐。几个儿媳妇忙前忙后,照顾着老人。

李长安举起酒杯,看着满桌子的儿子儿媳,还有孙子孙女,眼中满是欣慰:"来,咱们一家人,祝来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全家人都举起了杯子,就连小孙子也端起了果汁杯,脆生生地说:"祝爷爷奶奶长命百岁!"

王桂芝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这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第二天一早,赵德忠夫妇带着儿子,提着礼物登门道歉。他们买了人参、冬虫夏草等补品,还有新鲜的水果。

李长安亲自出门迎接,丝毫不提昨天的事,反而招呼他们进屋喝茶。这就是他的为人处世之道,有容乃大。

赵德忠惭愧地低着头,脸上的酒气少了许多,看起来清醒了不少:"老李,老王,对不起...昨天是我喝多了,糊涂了..."

李长安摆摆手:"老赵,咱们认识这么多年,就别说这些了。以后少喝点酒,注意身体。"

赵铁柱也红着脸道歉,李长安和王桂芝都宽宏大量地表示理解。

王桂芝还特意给张淑梅倒了杯热茶,问她最近身体怎么样,嘘寒问暖,丝毫没有怨恨之意。

临走时,赵德忠握着李长安的手,眼圈红了:"老李,认识你这样的邻居,是我的福气..."

李长安拍拍他的肩膀:"都是一个院子里的人,互相帮衬着,日子才过得好。"

那堵墙最终在春节后重新修好了,两家人一起出工出力,还请邻居们来见证了地界的划分。

这次的墙比原来的更结实,更漂亮,是李长贵设计的,还在墙头种了一些爬山虎,等到夏天,绿叶爬满墙头,别提多好看了。

那年春节跟邻居吵架,爷爷奶奶被打,伯父叔叔堂哥立马到场

从那以后,赵德忠少喝了酒,赵铁柱也找了份正经工作,在一家运输公司当司机。两家的关系反而比从前更亲近了。

赵铁柱还经常来帮李长安干些重活,比如挑水、劈柴什么的。李长安也时常教赵铁柱一些木工手艺,两人竟成了忘年交。

张淑梅脸上的伤痕也少了,整个人也开朗了许多。邻居们都说,赵家这是走了大运,遇到李家这样的好邻居。

每当李铮回想起那个春节的风波,总会想起爷爷的话:"在这人世间,仇恨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宽容和理解,才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美好。"

他还记得奶奶坐在炕头,一针一线缝补衣服时常说的话:"咱们老百姓,图的就是个平安,一家人整整齐齐,和和美美,比啥都强。"

后来,李铮大学毕业,成了一名教师,把爷爷奶奶的这种宽容大度的品格传递给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赵铁柱的儿子和李铮的女儿还成了同学,两家的关系越来越亲近,就像一家人一样。

街坊邻居常说,李长安一家是巷子里的"和事佬",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都爱找他们帮忙解决。

那道曾经引发争端的墙,如今已经爬满了绿色的藤蔓,成了两家共同的美丽风景。每到夏天,藤蔓上还会开出紫色的小花,引来蜜蜂和蝴蝶翩翩起舞。

当亲人遭受不公时,我们该如何在愤怒与宽容之间找到平衡,你又会作何选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