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北美洲)
最大城市:纽约
美国独立建国时,其国内处于南北对立的状态,位于美国东北部的纽约当时为临时首都;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正式成立时,南方各州坚决反对定都纽约,认为这样会强化北方的政治优势;于是到了1790年,南北双方代表达成协议,约定将国家的首都由纽约迁至美国中东部,南方与北方交界处波托马克河畔的一片荒芜沼泽地内,并为其命名华盛顿。
纽约作为港口城市在丧失首都地位后,专注发展经济,并成为世界级的经济和金融中心;而华盛顿则聚焦于其政治职能,没有规模化的发展工业,仅保留政府、外交和国际机构;这种政治、经济中心分离的模式后来被全球很多国家所效仿。

2、加拿大(北美洲)
最大城市:多伦多
加拿大历史上曾为英国和法国的共同殖民地,其国内英裔和法裔两派势力矛盾尖锐,英裔的大本营为多伦多,而法裔的代表城市则是蒙特利尔,这两大城市如果有一个成为首都,势必将引发另一派的不满;因此为平衡双方利益,英国女王选定了位于安大略省(英裔)和魁北克省(法裔)交界处的拜顿作为加拿大的首都,同时以流经拜顿城内的渥太华河给这座首都起了一个新的名字;今天的渥太华是仅次于多伦多、蒙特利尔和温哥华的加拿大国内第四大城市。

3、巴西(南美洲)
最大城市:圣保罗
巴西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首都和全国的经济中心分别为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两座城市均位于巴西的东南沿海,而巴西当时绝大部分的人口和工业企业也都聚集在该区域内,内陆地区则缺少大城市;1960年,为了使内陆和沿海地区的经济趋于平衡,巴西正式将首都迁至巴西高原上的巴西利亚城;通过数十年的发展,巴西利亚已由最初的一座“鬼城”变为了今天拥有400万人口和完备基础设施的巴西第三大、南美洲第五大城市。

4、玻利维亚(南美洲)
最大城市:拉巴斯
玻利维亚为一个“双首都”国家,其法定首都为苏克雷,行政首都则是国内第一大城市拉巴斯;苏克雷在西班牙殖民时期就是玻利维亚的行政中心,但其处在安第斯山脉北麓腹地,受高海拔的影响人口、经济规模都比较小,而建在河谷地带的拉巴斯是后崛起的银矿开采基地,人口多、经济发达,实际影响力远超苏克雷,这也使苏克雷的地位一直被压制,目前仅作为一个象征性的法定首都存在。

5、摩洛哥(非洲)
最大城市:达尔贝达(卡萨布兰卡)
摩洛哥历史上的政治中心一直为处在内陆地区的非斯,20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到来后,为削弱非斯的政治、文化影响力,选择将沿海城市拉巴特作为摩洛哥新的政治中心,同时法国人还大力建设卡萨布兰卡港口,使其成为了西北非的第一大贸易港和摩洛哥新的经济中心;摩洛哥独立建国后,继续将拉巴特作为首都,这种“双核”模式限制了国内资源和人口的过度集中,避免了单一城市垄断带来的负面效应。

6、尼日利亚(非洲)
最大城市:拉各斯
尼日利亚原首都为处在几内亚湾沿岸的港口城市拉各斯,这座西非最大城市拥有超过2000万的人口,同时还占据了尼日利亚全国70%的商业企业和90%的外贸总额;1976年,为平衡国内经济发展及南北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利益纠葛,尼日利亚决定将首都迁至中部少数民族聚集的城市阿布贾,而拉各斯则继续扮演其“经济首都”的角色;此次迁都不仅加强了尼日利亚政府对于北方地区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有效缓解了拉各斯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此举后来也成为了非洲各国“去沿海化”发展的经典范本。

7、瑞士(欧洲)
最大城市:苏黎世
瑞士是一个多语言国家,国内主要由德语区(64%)、法语区(20%)和意大利语区(7%)组成,在其确立联邦制政体之前,该国是没有首都的;直到1848年,苏黎世、卢塞恩和伯尔尼三座城市成为备选首都,这里边苏黎世经济实力最强、人口最多,但因其是德语区的代表城市,所以受到法裔和意大利裔民众的反对,最终为平衡国内各方利益,处在德语区与法语区边缘的伯尔尼胜出,成为瑞士联邦的首都;今天的伯尔尼是次于苏黎世、日内瓦和巴塞尔的瑞士第四大城市。

8、土耳其(亚洲)
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
土耳其前身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原为伊斯坦布尔,一战中土耳其成为战败国,他们不光失去了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连伊斯坦布尔也被协约国托管;1920年,凯末尔以安卡拉为根据地发动革命;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安卡拉被定为新的首都;安卡拉取代伊斯坦布尔首都地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巴尔干半岛的丢失使伊斯坦布尔成为直面希腊等敌对国家的边境城市,二是伊斯坦布尔为奥斯曼帝国和伊斯兰教的象征,代表了旧秩序,而建都安卡拉则更容易实现凯末尔构建世俗化新土耳其的目标。

9、以色列(亚洲)
最大城市: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共同的“圣城”,1947年巴以分治时,联合国将耶路撒冷定义为不属于巴以任何一方的“国际城市”;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完全占领了耶路撒冷,并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永久首都”,但该提议被联合国驳回并视作无效,国际上的大多数国家至今也不承认耶路撒冷的首都地位,因此特拉维夫成为了以色列事实上的“外交首都”。

10、哈萨克斯坦(亚洲)
最大城市:阿拉木图
哈萨克斯坦原首都为东南部的山谷城市阿拉木图,但该城市三面环山且处在地震带之上,城市整体发展受到了地形的限制;同时,哈萨克斯坦北部为俄语区,俄罗斯裔人口占比超过1/3,存在很强的分离风险;因此在1997年,哈萨克斯坦宣布将首都迁至位于草原上的东北部城市努尔苏丹(后更名为阿斯塔纳);此次迁都带动了该国中部和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稀释了北部俄罗斯裔的影响力,为该国国内的稳定和统一贡献了积极的力量。

11、巴基斯坦(亚洲)
最大城市:卡拉奇
巴基斯坦建国之初,首都为国内第一大城市卡拉奇,目前这座城市拥有人口超2000万;1957年,邻国印度拥有了航空母舰,这使得作为沿海城市的卡拉奇直接面对印度海军的威胁;1959年,巴基斯坦宣布暂时迁都至北方城市拉瓦尔品第;1967年,正式迁都至伊斯兰堡;伊斯兰堡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内陆地区,邻近巴控克什米尔和印控克什米尔争议区;此次迁都首先使巴基斯坦规避了来自海上的军事风险,其次还缓解了北方旁遮普族、普什图族与信德族之间的族群矛盾,同时还加强了对克什米尔争议区的威慑和把控;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今天的伊斯兰堡已成为仅次于卡拉奇和拉合尔的巴基斯坦第三大城市。

12、越南(亚洲)
最大城市:胡志明市
越南首都河内为国内第二大城市,其在11世纪后就一直是越南的政治中心和越南各封建王朝的首都,其历史和文化底蕴远非17世纪末才建城的胡志明市可以比拟,同时胡志明市地处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周围没有山脉阻隔,无险可守,而且还很容易受到来自海上的攻击;因此在1975年越南统一后,河内得以力压胡志明市继续坐稳了其首都的宝座。

13、缅甸(亚洲)
最大城市:仰光
仰光位于缅甸南部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是缅甸最大的城市,同时在历史上一直是缅甸的政治和经济中心;2005年,为拉动缅甸中北部的经济发展,同时加强对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控制,缅甸政府决定迁都彬马那,即内比都;最初的内比都地广人稀,被外界戏称为“全球最荒凉的首都”,但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渐发展为人口过百万,总体规模仅次于仰光和曼德勒的缅甸第三大城市。

14、印度尼西亚(亚洲)
最大城市:雅加达
印度尼西亚原首都为东南亚最大的城市雅加达,这座城市拥有超过3000万人口,风速增长的人口使雅加达不堪重负;因此在2022年,印尼政府宣布正式将首都迁至加里曼丹岛东南部的小城努桑塔拉;此次迁都旨在根治雅加达日益恶化的“大城市病”,同时带动东部和北部各岛屿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

15、澳大利亚(大洋洲)
最大城市:悉尼、墨尔本
悉尼与墨尔本历史上长期对澳大利亚第一城和首都的宝座展开争夺,双城背后分别代表了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的利益;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为避免激化两州之间的矛盾,联邦决定在悉尼和墨尔本之外选择首都,最终在1913年,堪培拉成为了澳大利亚的新首都,堪培拉在土著语中的意思为“团结之地”,这个新地名寄托了澳大利亚人对国家统一的期许。

16、新西兰(大洋洲)
最大城市:奥克兰
新西兰的最大城市和最大港口为处在最北部的奥克兰,这里也曾是新西兰的首都;虽然奥克兰经济区位优势明显,但其所处地理位置过于靠北,对于南岛的事务有些鞭长莫及,特别到了19世纪中叶,南岛发现巨型金矿后,该岛的分离倾向更加趋于明显;因此为确保国家的统一,新西兰于1865年将首都由奥克兰迁至了南、北两岛交界处的惠灵顿;惠灵顿虽然人口和经济规模远逊于奥克兰,但其承载的政治意义却异常深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