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这个由美、英、西、荷、法、葡、丹、挪、意、土、希和西德等国组成的政治军事同盟,自1949年成立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强的军事联盟,当时,与之对应的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华沙条约”,该联盟于1955年为反击“北约”而成立,北约与华约两大阵营对立了近40年,这四十年也正是世界史上的冷战时期。最终,随着苏共和苏联的解体,华沙条约宣告解散。此后,北约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脱离华约的国家纷纷加入北约,形成了对俄罗斯的严密包围。俄乌之战前后,先是东欧的一些国家,如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热切期望能加入北约,后来,是芬兰、瑞典等加入北约。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任何组织的诞生都预示着其未来的消亡。北约的成立和发展是国际政治格局变迁的缩影。

学者:这些迹象或预示北约松散化加剧

泽连斯基出席北约峰会

从华沙条约的消亡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消亡的最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外部因素,而在于华约内部。而在俄乌之战进行三年后,北约内部似乎也出现了当年华约解体的类似因素:成员国之间分歧和矛盾加剧,难以形成一致立场和统一的决策,联盟越来松散化,所面临的解散的局势加剧。

近期出现了一些罕见的新迹象,似乎预示着北约松散化趋势加剧。

第一例子,欧盟外交事务负责人卡亚·卡拉斯近期表示,美国不能将乌克兰问题甩给欧盟,并强调欧盟不应独自承担结束冲突的责任。她的这一言论反映了欧盟在北约中的角色争议,同时也表明,北约内部,美国与欧洲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在加剧。

北约作为跨大西洋军事联盟,在“华约”解体之后,其核心作用在于应对俄罗斯安全威胁。若美国退出北约,北约可能面临解体风险。美国可能也对此很清楚,所以,特朗普曾威胁要退出北约,以此作为要求北约的欧洲成员国提高军费支出。欧盟国家可能也担心美国放弃大西洋两岸的战略合作,放弃参与欧洲的安全防御,因而,接受了特朗普的建议,计划通过集体提升军费(如德国拟增至2000亿美元)来维持军事平衡。欧盟此举一方面是满足特朗普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试图通过增加军费支出来加强欧洲安全防务的自主性。

学者:这些迹象或预示北约松散化加剧

欧盟外交事务负责人卡亚·卡拉斯

不过,尽管欧盟计划将成员国军费提升至8000亿欧元想逐渐摆脱美国的牵制,但是,由于其预算机制限制和成员国之间的分歧,欧盟的集体行动效率受到了影响,要落实军费开支的整体完成,仍有难度。这意味着,美国与欧盟国家,欧盟内部皆存在着分歧,而且其分歧似乎是在加大,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意味着可能导致北约松散化的因素在逐渐积累中。

学者:这些迹象或预示北约松散化加剧

北约峰会

第二个例子,泽连斯基在联合国大会发言中表示,即使乌克兰加入北约,也未必能保障安全。

泽连斯基在联大发言中强调,国际机构(包括北约)正变得“过于软弱”,无法有效应对流血事件或提供实际解决方案。泽连斯基指出,即便加入北约,乌克兰仍面临安全挑战,国际安全机制在应对大国博弈时存在缺陷。他呼吁各国通过谈判解决冲突,而非强化军事阵营对立,并赞赏特朗普近期对乌克兰的支持态度转变。

学者:这些迹象或预示北约松散化加剧

泽连斯基在联大发言


值得注意的是,泽连斯基在俄乌之战前,曾是最积极的要推动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领导人,他甚至还将“加入北约”写进乌克兰宪法,并不厌其烦地请求加入北约,也使乌克兰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然而,俄乌之战三年多了,乌克兰仍没有能加入北约,泽连斯基可能已经醒悟,“加入北约”原来是美欧为乌克兰画在墙上的一个“大饼”,可望而不可即。而现在,他公开表示,即使是加入北约,也未必能保障安全。这一方面是指包括北约在内的国际机构都过于软弱,无法应对冲突,无法解决冲突,另一方面,也是在发泄对北约的不满情绪,并指出了北约存在的弱点,未必能为成员国提供安全保障。

泽连斯基是在波兰发生“无人机事件”背景下说出这一番话的,他可能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指北约未能及时支持波兰反击俄罗斯,暗示北约软弱。泽连斯基当然想将北约拖入俄乌战火中,让乌克兰减少军事压力。虽然泽连斯基说这番话有他的目的,但是,泽连斯基从热衷于让乌克兰加入北约的乌克兰总统变成了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指出加入北约也未必有安全保障的领导人,这反映了北约的影响力在减弱,北约内部问题不少。比如,对于美国在北约的作用,拉脱维亚、芬兰等国家明确表示,没有美国主导的北约无法有效应对俄罗斯威胁。而北约前最高军事长官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却认为,美国若退出将导致北约解散,并可能转变为纯欧洲组织。分歧的加剧已经使美国退出北约的话题都提出来议论了。

学者:这些迹象或预示北约松散化加剧

波兰发生“无人机事件”

第三个例子,“志愿联盟”的组建或意味着北约成员国内部存在着严重的立场分歧。

2025年9月,英国和法国主导组建的“26国志愿联盟”,明确以欧洲国家为主,但并未纳入北约框架。这种非正式联盟的出现,一方面表明,在解决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北约由于其内部分歧,很难形成统一决策,于是,一些“志愿”支援乌克兰的国家组成一个新的联盟,推进反俄援乌策略,落实援乌合和制裁俄罗斯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英国和法国试图携起手来,领导欧洲的反俄援乌事务,弥补美国试图从俄乌冲突中抽身离开所留下的空缺,继续推动西方支持乌克兰抗击俄罗斯,同时也提升英国和法国在欧洲的影响力。

当然,“志愿联盟”缺乏统一指挥机制和法律保障,更多是政治宣言性质的倡议,缺乏外交活动能力,其实际作战能力也存疑。欧洲此前已尝试通过“维和部队”等具体措施,但受制于内部分歧(如意大利、希腊等国的反对)和美国的战略主导权限制,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志愿联盟”也试图组建所谓的“联合部队”,试图部署在乌克兰,但是,呼声相应容易,实际行动却难度很大,法国和英国声称要领头出兵组建,但是,近期,普京表态,进入乌克兰的西方部队,来多少打多少。这让英法不做声了,组建“联合部队”的事似乎没影了。

学者:这些迹象或预示北约松散化加剧

泽连斯基与“志愿联盟”的领导人

但必须指出,虽然“志愿联盟”未能真正动摇北约在西方联合军事行动中的核心地位,但是,却也反映了北约内部分歧甚至矛盾在加剧,否则,通过北约就可以做出反俄援乌的决策,还有必要组建“志愿联盟”吗?“志愿联盟”的出现,恰恰是美欧矛盾,北约内部各成员国意见不一所造成的,英法想将支持反俄援乌立场的国家聚合在一起,做出援乌和制裁俄罗斯的决策,这在某种意义上是要绕开北约,英法指挥志愿参与国采取行动。

北约作为军事同盟组织,其集体防御机制和成员国义务约束力现在仍是欧洲安全的核心保障。尽管部分国家(如芬兰、瑞典)因俄乌冲突加速了加入北约的进程,但北约整体防务体系仍以美国为主导,且成员国需履行互助义务。而当前欧洲国家试图通过“志愿联盟”作为过渡方案,虽没有想直接削弱北约作用,但绕开北约作决策,这本身就反映出北约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在减弱。

其实,英法主导“志愿联盟”,是试图强化区域协作,加速推进乌克兰加入欧盟东部伙伴关系(EaP),试图通过经济一体化弥补军事合作的不足,并在英法的主导下,摆脱美国对欧洲安全防务的主导地位,独立做出反俄援乌的决策。这种策略反映出大欧洲正在北约联盟体制外采取独立行动,北约的作用在弱化。

那么,有哪些因素可能推动北约解散呢?

首先,特朗普政府的新政策立场使美欧的矛盾加剧,这是导致北约可能解散的最重要原因。

特朗普上台后,他所领导的政府坚持“美国优先原则,与拜登时期的美欧加强联盟完全不同,尤其是在军费开支问题上,在“关税战”爆发后,在坚持或反对右翼政策问题上,美国不但分歧加大,而,矛盾似乎越来越露出,这使北约内部出现了美欧之间形成严重分歧。为了逼迫北约的欧洲成员国将军费开支提高至GPD的5%,特朗普甚至以美国想退出北约作为威胁,足见美欧分歧已加剧。

当然,特朗普政府释放退出北约信号只是想通过施压盟友来重构北约责任分担机制,让欧洲承担更大责任,让美国减少支出,但是,若美国想真正退出北约并不容易。美国参议院需三分之二通过才能启动退约程序,而2023年通过的《国防授权法案》进一步规定,退出北约需国会两院通过新法案或参议院三分之二多数支持。所以,短时间,美国不会退出北约,但特朗普会让北约的欧洲成员国增加付出,而美国减少付出多获利。这立场将加剧美欧分歧。

学者:这些迹象或预示北约松散化加剧

特朗普

其次,欧洲防务自主性的加速提升也是北约可能解散的另一重要原因。

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正推动自主防务体系建设,包括成立欧盟快速反应部队、研发欧洲自主防空导弹系统等。德国总理默茨已质疑北约现有形式,呼吁建立独立防务能力。英国在脱欧以后,也想通过与法国加强合作等来提高其在欧洲的影响力,并逐步提升防务安全方面的自主性。

近期,德国政府结束隐忍韬晦立场,宣布大幅增加国防开支。德国总理在2025年9月承诺将长期增加军费开支,并明确表示明年(2026年)的防务开支将增长12%。2025年9月25日公布的军购预算显示,德国计划投入近830亿欧元用于军事采购,这一金额远高于美国在相关领域的支出(仅占8%)。德国此举称是对近期国际安全形势的回应,特别是在北约框架下加强军事投入的承诺,而实际上,德国是在加强国防的自主性,想让德国重新成为军事强国。

总之,包括英国在内的大欧洲,都在提升防务自主性,试图让欧洲的安全防务摆脱美国的制约,而这一趋势若继续发展,北约内部美欧分歧必然加剧,到时,或许美国和欧洲几个大国一起继续待在北约联盟内就很难协调了,所以,解散不是没有可能。

学者:这些迹象或预示北约松散化加剧

泽连斯基与斯塔默、马克龙在一起

再次,北约内部,各成员国分歧加剧,这也是北约可能解散的动因之一。

北约内部对美国主导的防务模式存在分歧:波兰、荷兰等亲美国家希望维持紧密合作,而法德等国主张摆脱美国束缚。此前,北约前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曾试图通过修复美乌关系维持联盟团结,但效果存疑。现在的北约秘书长吕特却极力讨好美国想维持北约的凝聚力。他甚至自己当成是特朗普的“干儿子”,称特朗普为“爸爸” ,极力奉承特朗普。吕特的态度反映了北约内部面临很大分歧,他这位秘书长只能以这种方式来维护北约内部的团结。这看起来很可悲。

此外,俄罗斯对北约不同成员国的不一样态度可能也会使北约内部出现分化。比如,俄罗斯与匈牙利、斯洛伐克等有一定的合作关系,与土耳其的态度也与法德意等国不太一样,俄罗斯对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的国家,态度也与原来的西方阵营国家不一样,这不同的态度使北约内部各成员国的分歧可能加剧。比如,在进口俄罗斯能源产品方面,匈牙利等拒绝制裁俄罗斯,而法国等却竭力主张加强对俄的制裁。北约各成员国对于解决俄乌冲突的态度也不一样,法国、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反俄态度比较坚决,而德国相对温和一些,匈牙利等表示反对继续反俄援乌。这种种分歧,意味着北约内部并不团结。

学者:这些迹象或预示北约松散化加剧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波兰总理希沃德,斯洛伐克总理菲佐

最后,利益方面的诉求很不一样,这加剧了北约内部的矛盾。

美国承担北约约15.9%的直接预算,但要求盟友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5%。特朗普政府认为美国过度承担保护责任,因而,美国政府要求北约欧洲成员国应该都付出,增加国防开支。

美欧首脑阿拉斯加会晤之后,特朗普提出“援乌新模式”——美国销售武器装备,欧洲成员国掏钱,提供武器给乌克兰,这是美国答应欧洲继续支援乌克兰的基本立场,特朗普盯上了欧洲国家提高的国防开支,想让美国军工复合体多多得卖武器,多多争取利润,却要欧洲提供资金,如果俄乌战争时间长了,欧洲能继续提供资金吗?欧洲会愿意长期吃亏吗?到时,利益的纷争可能导致北约解散,这不是没有可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