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最近播出的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央视的《好团圆》和湖南台的《小巷人家》。
这两部剧虽然都属于家庭剧,但给观众的感觉却大相径庭。
特别是两部剧所传达的价值观,带给观众的价值导向截然不同。
《小巷人家》将背景设定在1977年,那是一个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年代。
为了更真实地展现当时的朴素生活,剧组显然下了不少功夫。
细节又淳朴的《小巷人家》
在第一集中,背景设定在棉纺织厂,观众可以看到下班后的工人们,立即与那个时代背景产生了共鸣。
接下来出场的林栋哲,他的尿素袋子做的裤子成为了一个亮点。
这条裤子不仅让老观众回忆起青春,也让年轻观众了解到那个时代的艰苦岁月。
为了分房,宋莹将孩子送到张书记家。
张书记虽然是厂里的领导,但从狭窄的居住空间可以看出,即使是领导也住得很挤。
除了半夜闯入的宋莹,家里原本就有四口人,确实显得住房紧张。
相比之下,宋莹家虽然只有一间房,一家三口挤在一张床上,但由于没有隔断,反而显得宽敞。
无论是墙上的贴画、碎花的窗帘,还是桌上的黄色盆子,都让观众感到亲切。
与宋莹家的宽敞不同,观众也看到了黄玲家的拥挤。
出门就是狭窄的走廊,走廊上放着柜子、晾衣杆等杂物,都是普通家庭的写照。
从室内面积来看,黄玲家更狭窄,房间呈长条形,靠窗放了一张床,对面是衣柜和桌子。
因为庄超英是老师,桌子上还有观众熟悉的玻璃桌面。
靠近门的方向还有一张床,勉强容纳庄家四口人。
这样的设计使得房间几乎没有多余的空间,大家住得很挤。
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下,换新房显得尤为必要。
然而,新房并没有观众想象的那么新,院墙还是黑一片白一片的,看不出是新房。
黄玲搬家时提着的旅行箱,也是那个时代的特有样式,观众从中看到了时代的变迁。
虽然院子一般,但黄玲的新家明显宽敞。
进门右手边有一张床,通常是夫妻俩带着小女儿睡的。
前面空余的位置可以摆桌子吃饭,隔断后的小房间给儿子庄图南住。
梯子上去的位置是女儿庄筱婷未来住的地方,一家四口住得很紧凑。
相比之下,宋莹家的格局不同。
虽然同样是隔断,但后方居住空间更大,连门上的珠帘都显示出生活质量不低。
不过,两家共用一个厨房,平时做饭还要分先后,是当时生活的常态。
在塑造人物上,《小巷人家》下了不少功夫。
庄超英虽然大男子主义、老好人,但他挑着扁担出门时,还是很有那个年代吃苦耐劳的特性。
剧中使用的衣架也与现在不同,弹幕上的观众都在感慨道具组的细节。
全剧的色调也不同于现在的冷白,而是通过昏黄的色调营造出温馨感。
尤其是两位女主坐在锅灶前,被暖烘烘的灯光一熏,更有那个年代的感觉。
除了居住环境,《小巷人家》还把镜头对准了那个年代常见的国营商店。
货架上都是常见商品,店里排队的人有种现在见不到的“稀奇”。
甚至,外面人山人海的排队状况,显示出当时生活物资的稀少。
与国营商店的拥挤不同,出售电视机的商店明显气派,玻璃柜台、玻璃门,显示出不同。
《小巷人家》里大家穿毛衣和纯色、格子衫西装的单一装扮,整体刻画出淳朴百姓。
相比之下,同样是讲述普通家庭故事的《好团圆》,整体故事和设定显得悬浮。
悬浮的《好团圆》
向家原本是苏州的普通人家,从房子外的环境看,确实不是非常有钱。
墙上的老化,尤其是那个电闸,年代感严重。
走出向家后,看到满是杂物的街道,很有淳朴的味道。
然而,向家的外景和内景差距巨大。
这个宽敞的内景,低调奢华的地板,一看就不是简单人家。
因为是在苏州,随处可见的河流让房子更有味道,有种岁月积淀的韵味。
大女儿是女强人,开奔驰回家,一点也不普通。
白百何的演技能撑得起来,但脸上的肿胀有些过于明显,有些有碍观瞻。
小女儿直接找了个离婚带娃的老富帅,这价值导向显然有问题。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女儿,骑小电驴,与富裕家庭格格不入。
剧情进行到小女儿向南和老富帅结婚时,《好团圆》的悬浮剧情让观众大吃一惊。
这个巨大的宽阔客厅,确实有种有钱没处花的放肆感。
关于小女儿的彩礼,富豪大手一挥给了600多万。
最新剧情里摔碎了一个40万的花瓶,这剧情让观众一点共情力都没有。
还有向南的作妖小姑子,剧中特意提到几万块一斤的花胶。
这样的剧情完全脱离了底层观众,偏偏这还是一个主打现实的家庭剧。
剧中小女儿向南的拜金虚荣,是另一个价值观导向不正确的问题。
说起富豪男友的豪车,向南非常得意,看得出她对这件事的在乎,给青少年带来恶劣影响。
结语
《小巷人家》的细致淳朴和《好团圆》的悬浮夸张形成了鲜明对比。
尤其是同样的家庭剧题材,观众的感受更加明显。
现在家庭剧的悬浮状况十分明显,今年的《小日子》里,动辄就有几百万,离普通观众的生活太远。
还是希望制作方向脚踏实地的《小巷人家》学习一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