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枚霹雳-15齐射过后,印军飞行员在无线电中发出绝望哀嚎,被打成这样一点都不冤枉。
5月9日,巴基斯坦军方首次发布关于5月7日凌晨印巴边境空战的完整官方简报,并详细披露了这次战斗的时间、地点、战术安排以及具体战果。
从内容来看,这场持续超过一个小时的空战堪称现代体系化作战的经典案例。
【一小时超视距空战:巴基斯坦空军首次公开作战流程】
巴基斯坦空军介绍,5月7日凌晨,印军出动超过72架战斗机,包括“阵风”、“幻影”和苏-30MKI、米格-29UPG等型号,并在实际控制线(LoC)附近完成进攻编队集结,呼号为“哥斯拉”的阵风战机群成为主要突击力量。
面对印度方面的空中压境,巴基斯坦空军迅速做出反应。
00:10分,巴方雷达系统首次发现印军战机在边界北段与中段集结;00:12分,巴基斯坦空军启动防空反击计划;
00:23分,执行守势防空任务(DCA)的歼-10CE、枭龙(JF-17)编队升空就位,并在ZDK-03预警机的支持下建立完整的战场感知网络。
00:30分起,印度方面开始在多个方向上实施攻击行动,并发射大量空对地武器。
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随后下令,将交战规则由“威慑”改为“摧毁”,并明确指示优先打击印度的“阵风”战机——这是对印度长期以来高调宣传其“阵风无敌论”的一次精准回击。
整场空战持续1小时,涉及大规模超视距拦截行动,并发射了数十枚霹雳-15E远程空空导弹。
巴基斯坦空军强调,这次战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近距离缠斗,而是依托先进探测手段、数据链与远程火力展开的“现代空战”。
【公布六大击落坐标,确认击毁三架阵风】
根据巴基斯坦空军公布的空战简报,被击落的6架印度战机详细情况分别是:
斯利那加西南38公里,击落一架米格-29,距离实际控制线约15公里。
斯利那加以南35公里,击落一架苏-30MKI,距离实控线46公里。
斯利那加东南77公里,击落一架“阵风”,距离实控线100公里,创下南亚地区最远空战纪录。
查谟以北24公里,击落一架无人机,距离实控线35公里。
查谟东南30公里,击落第二架“阵风”,距离实控线13公里。
在旁遮普邦巴廷达以西46公里,击落第三架“阵风”,距离印巴边境42.6公里。
巴基斯坦方面特别强调,这些战机一旦进入雷达探测范围,就会被赋予电子身份标识,并实时追踪。
当一枚霹雳-15E导弹发射后,目标信号消失,便视为有效击杀。
【电子战优势:不是靠飞机,而是靠体系】
巴基斯坦空军在这次空战中展现出的真正优势,并非仅在于歼-10CE或枭龙战机本身,而是在于构建的现代化作战体系。
ZDK-03预警机、霹雳-15E空空导弹组合,以及完善的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与电子情报系统,使得巴基斯坦能够实现战场态势透明化,并精准选择打击目标。
相比之下,印度空军仍然依赖“万国牌”装备体系,缺乏统一的数据链整合,导致各型战机之间信息共享困难。
尽管拥有“阵风”战机、S-400防空系统等高端设备,但在实战中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更严重的是,印度飞行员频繁开启雷达,暴露自身位置,显示出在电磁纪律方面的重大短板。
这次空战再次证明,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单机对决,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较量。真正的差距不在飞机性能,而在空情保障能力和电子战水平。
【印度沉默,巴基斯坦自信:谁在说谎?】
目前,印度政府仍未正式承认任何战机损失,仅表示将在“适当时机”公布细节。然而,这种回避态度与巴基斯坦空军的自信展示形成鲜明对比。
巴基斯坦方面不仅公布了详细的空战流程图,还播放了印度飞行员之间的通信录音。
在突遭霹雳-15的攻击之后,不少手足无措的印军飞行员,在无线电频道中绝望哀嚎,向编队友机和后方,报告了“战机被击中后发生空中爆炸”的战况。
巴基斯坦方面强调,这次空战胜利不仅仅是依靠技术优势,更是训练成果的体现。其飞行员长期接受专业标准训练,熟悉战术流程,在应对“阵风”时表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
此外,巴方也特别指出,这次战斗中并未动用F-16战机,全部战果均由歼-10CE和枭龙完成,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制空体系的实际战斗力。
从战术层面看,印度空军试图通过数量优势压制巴基斯坦,结果却遭遇惨败。这不仅打破了印度国内长期以来对“阵风无敌”的幻想,也让外界重新评估南亚空中力量格局。
【结语:印巴空战背后的中美博弈】
这次空战不仅仅是一次边境摩擦,更是一场中美军事体系对抗的缩影。
巴基斯坦所使用的中式空军体系,正是中国近年来对外输出的典型四代半作战架构。而印度则继续沿用俄法混搭的老旧平台,难以适应现代战争节奏。
更重要的是,这场冲突暴露出一个现实:美国虽然不再主导全球秩序,但仍希望维持影响力;而中国则正在通过区域盟友,重塑南亚乃至印太地区的战略平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