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论发出这半个多月里,日本的经济越来越“难熬”。中国的反制正在一步步加强,日本再多的救市政策也是于事无补。此时日本国内右翼叫嚣要对中国进行“反攻”,筑波大学教授远藤誉向高市政府献策:将当初对韩国的那一套用到中国身上,不怕中国不“低头”。
24号当天,美元兑换日元的国际离岸汇率一度突破1:157,马上要突破日本的“救市红线”160关口。加上日债、日股还在持续下跌,市场恐慌情绪仍然在持续蔓延。《日经新闻》等媒体最近几天反复播报,说是中国对日本采取的反制行动“发挥了很大作用”;
自打中国采取赴日警告、停止进口日本水产品、停止牛肉进口磋商等措施之后,本来就不振的日本经济进一步受挫。即便是高市早苗宣布即将实施“刺激性经济政策”,也没能遏制住势头。
这种情况下日媒认为,如果想稳定经济的话,首先要“摆平”中国对日实施的反制。只不过高市早苗多次对中国释放“对话”的信号,却拒不撤回她涉台的荒谬言论,自然也遭到了中方的无视。高市的重要支持者、日本右翼人士也开始喊话“反击”,其中就包括“中国问题全球研究所”所长、筑波大学教授远藤誉。他近日在日本雅虎新闻平台上发表一篇署名文章,号召高市政府拿出强硬的态度“反击”中国,将当初日本对韩国打的“漂亮仗”搬到中国身上再试一次。
远藤誉所说的到底是什么“漂亮仗”呢?其实一句话概括就是:管制芯片化学原料,直接瘫痪对方半导体行业。2019年安倍晋三政府时期,韩国文在寅政府因为劳工赔偿问题和日本闹得关系紧张,而且韩国还放话要日本出钱,并对日本进行经济施压;为了“教训”一下韩国,日本政府直接出手,对韩国管制了光刻胶和芯片化学原料出口,这一招直接让韩国半导体行业几乎“全盘瘫痪”,马上失去了反制能力,损失也很大。
原因就在于韩国也是全球半导体最大的生产、封装国家,三星等巨头公司都非常依赖日本光刻胶,这几乎是他们进口的唯一来源。其他不合格的光刻胶产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韩国的精密芯片制造良品率。所以日本当时一摆出这招,韩国可以说是“光速服软”,也不提劳工问题了。一直到尹锡悦上台之后,韩国才以“自己赔偿”的方式解决了和日本的劳工争端,这件事让日本国内很满意,这也是远藤誉鼓吹日本必须如此对付中国的“底气”所在。
在他看来,中国尖端芯片虽然不如美日韩等国家,但在中低端芯片领域是绝对的强国,对日本有光刻胶进口依赖。日本企业占据全球70%以上的高端光刻胶市场份额,现在同样的杀招用到中国身上,日本能收到中方“服软”的效果。
但日本专家的想象很美好,这自然是不可能执行的,首先是他们这么做,日本经济要再“挨一拳”。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市场,同时也是进口市场。占全球需求的35%以上,东京电子、信越化学等日本核心企业对华营收占比普遍超20%,部分产品甚至达到40%。如果日本打算在芯片行业撕破脸皮,半导体企业将直接丧失核心增长引擎,面临营收腰斩、研发投入断裂的经营危机。这种“相互确保经济损伤”的格局,是当年日韩博弈中不可能出现的情况,也是日本政府不敢轻易突破的政策红线。
再者来说,韩国手上没有反制日本的有力筹码,但中国有。因为除了稀土这些耳熟能详产品之外,中国还掌握着日本半导体材料的“生命线”。比如他们制造高纯度氟化氢所需的高氟化钙含量萤石,日本90%依赖对华进口,一旦中国不提供日本也没法生产。当时韩国被“制裁”的时候,手里可没有和日本这种产业链上下游的制衡关系,更别说中国对日本还持续供应零部件、稀有金属这些更重要的筹码,日本真来这么一招被反制的话,自己必然会先顶不住。
还有一点是,中国对日本光刻胶依赖没有远藤誉等人想象的那么“严重”。根据资料显示,中国已构建起梯度化的国产替代体系,2024年国内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达1200亿元,国产化率从2020年的不足15%提升至25%。在光刻胶领域,PCB光刻胶国产化率超50%,KrF光刻胶自给率达10%;即便现在在先进制程领域仍存在短板,但国产的芯片材料已能满足占全球70%需求的成熟制程供应,并不是“非日本不可”的程度。
之前在中美交锋期间,日本经济产业省内部报告也承认,“管制正在强化中国自主意愿,而非削弱其能力”。可以明确说的就是,日方要是拿这点试图卡中国的“脖子”,遭到的报复肯定让他们损失更大。日本的“理想主义者”嚷嚷着报复中国,他们也从来没考虑过中日产业的相互依存现实,同样低估了中国产业的韧性与突破能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半导体产业早就不是一个国家能“搞定”的事情了,任何管制都是双刃剑,害人也害己。
这也就不难看出,日本管制半导体材料对于韩国来说或许是“必杀技”,但对于中国来说还真的算不上。这还不算中国手中掌握对日本更重要的化肥、汽车生产材料等供应,两下对比日本手里可用的选项几乎忽略不计。
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警告的一样,如果日方拒不撤回言论,甚至一错再错,中方将不得不采取严厉坚决的反制措施,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日方承担;也正是警告高市政府在做其他措施之前,更应该先想想日本的“承受力”够不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