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调查450名带状疱疹患者,惊讶发现:患病的人,有3个共同点

张阿姨今年62岁,前段时间突然发现身上长了一串密密麻麻的小水泡。还没怎么在意,结果几天后疼痛得连衣服都不敢碰,晚上睡觉都被痛醒。她赶紧去医院,医生只看了一眼就说是带状疱疹。张阿姨很纳闷,这玩意儿不是只有压力大、免疫差才会得吗?结果和病房里聊下来,她发现不少同龄患者,似乎都有些相似的地方。

不少人听说过带状疱疹,但大都觉得概率小,真遇上才知道有多遭罪。医生常说,带状疱疹喜欢“盯上”老年人、免疫力低的人,但光是“年纪大”真的就容易得吗?其实,医生调查了450名带状疱疹患者,整理出3个高发的共性。如果你身边的人或自己也是这样,真得早点提高警惕了。尤其是第3点,太多人忽略,结果病没防住,反而拖成了后遗神经痛。

医生调查450名带状疱疹患者,惊讶发现:患病的人,有3个共同点

接下来咱们就拆开聊聊,带状疱疹为什么容易找上这些人,具体是哪些“信号”躲不过,一步步搞明白该怎么防。

带状疱疹患者高发的3个共同点,看看你中了哪几条

从医生对450名患者的调查情况来看,带状疱疹患者身上隐藏了这几个明显的共同点,不是所有人都会中招,但中招概率最高的还是这批人。

一、年纪偏大(50岁以上占比高达76%)

数据显示,50岁以上的人群,几乎占到了带状疱疹患者的七成以上。原因说出来不复杂,随年龄增长,身体免疫功能逐渐下降,加上以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能已潜伏数十年。平时没表现,一旦免疫力掉下去,病毒“找机会”活跃,皮肤和神经就跟着遭殃。

医生调查450名带状疱疹患者,惊讶发现:患病的人,有3个共同点

很多患者抱怨,原本以为自己身体还结实,没想到一次感冒或熬夜,几年没出事的病毒就蹦出来了。国内外流行病学资料同时支持:每增加10岁,带状疱疹发病风险就增加8%-12%

二、近期免疫力受损(慢性病或压健康的人更常中招)

在被调查的患者中,超过62%的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或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服用激素类药物。这类生活方式和健康状态都在悄悄损耗着身体免疫力,导致带状疱疹病毒更容易复苏。

这里要特别提醒:有些年轻人平时看起来很健康,如果长期失眠、压力爆表、饮食作息无序,其实也容易“免疫系统掉链子”。一次大病、一次连续加班,有的人刚结束一场感冒,没两天水泡和神经痛就来了。

三、既往患过水痘(带状疱疹95%以上的人童年曾感染)

带状疱疹为什么被称为水痘的“孪生兄弟”?因为99%带状疱疹病例,体内都曾有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史。小时候得过一次水痘,病毒其实并没有完全被杀灭,而是埋伏进神经节“休眠”。等你年纪大了、免疫力掉下去,病毒“复工”,带状疱疹就冒了出来。

医生调查450名带状疱疹患者,惊讶发现:患病的人,有3个共同点

很多患者轻描淡写地说“小时候有过水痘”;但被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带状疱疹患者童年或青年时期都患过水痘,只不过多数人印象不深。这算是天然的风险雷区,有过水痘史的人一旦年纪大了、免疫力弱,还是得防着点。

带状疱疹危害远不止皮肤水泡,长期拖着有大麻烦

很多人以为带状疱疹就是皮肤上长个疹子,涂点药膏,过段时间就过去了。实际上,这病要是不及时控制,麻烦事可不少。

1. 神经痛最折磨人,占比超过30%

据统计,30%以上的患者会遗留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整天像针扎、电击,一两个月还缓解不了,有的老人痛到抑郁。

2. 部位特殊会有失明、面瘫风险

病毒侵袭三叉神经、眼部,有的人会视力受损,或半边脸抽搐;严重时可能引发脑膜炎、听力下降。

医生调查450名带状疱疹患者,惊讶发现:患病的人,有3个共同点

3. 新发人群中60%是慢性病人,康复慢、易复发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人,带状疱疹波及神经后愈合缓慢,恢复周期比普通人长一倍,反复折腾免疫力又降一截,身体陷入恶性循环。

国外研究也提示,癌症、免疫系统疾病人群,发生带状疱疹概率比普通人高3-5倍,康复期更需谨慎

怎样预防和应对带状疱疹?医生3条建议很关键

其实,带状疱疹可防可控,关键是别等到“痛到不能忍”才治疗。日常做好这3件事,能大幅下降发病概率,而且能把后遗症风险降到最低。

规律作息、减慢生活节奏

保持足够睡眠,避免频繁熬夜,减少情绪过度波动。经常锻炼,每天哪怕散步30分钟,都能提升免疫功能。

医生调查450名带状疱疹患者,惊讶发现:患病的人,有3个共同点

控制慢性病,检查免疫状态

高血压、糖尿病要严密管理指标。发现身体经常感染、感冒不停,尽早查查有没有免疫力异常的情况,一旦发现免疫力下降或有相关慢性疾病,积极规范治疗。

有高风险人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带状疱疹疫苗对于50岁以上、慢性病人、曾有水痘史的人保护作用明显,可以降低一半以上的发病风险和后遗症概率。不少医院可挂号问诊接种;需评估身体状况决定是否适合。

带状疱疹不是小毛病,不重视就会留下更麻烦的“尾巴”。如果你发现自己或家人年纪大了、慢性病缠身、小时候得过水痘,一定得警惕起来。养好免疫力,规律生活,必要时接种疫苗,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正遭遇带状疱疹,务必早发现早就医,及时规范治疗,不给病毒可趁之机。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进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3.《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带状疱疹发病调查》
4.《慢性病合并带状疱疹患者综合管理指南》
5.《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及其免疫学特征分析》
6.《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诊治进展》
7.《免疫功能低下与疱疹病毒发病风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