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行业不断发展与变革的当下,为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各地卫健委纷纷发力,一系列针对医务人员的清退政策相继出台。这不仅是对医疗行业人才结构的深度调整,更关乎着广大民众未来所能享受到的医疗服务质量。究竟哪些医务人员会被直接清退?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层考量呢?

卫健委发文明确:这些医务人员直接清退!在编也不例外!

编外聘用人员:规范用工,严控比例

近期,福建泉州市永春县、湖北监利市、湖南临湘市等地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启动编外人员清理工作,明确规定编外人员占比不得超过编制总数的10%。这一举措旨在规范医院的用工情况,避免人员冗余。具体清退对象包括:2023年1月以后,未经审批程序擅自聘用的非在编医务人员;门诊导医台、药房、医保办等服务窗口岗位的编外人员;因医院扩建、新科室开设等临时性任务聘用,任务完成后的编外人员;以及正式医务人员返岗后,此前担任替岗工作的编外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湖南邵东成功清退300余名编外人员,湖北十堰也清退了326名编外人员 ,这些地区的行动为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

学历不达标的卫生技术人员:提升门槛,优化素质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医务人员的学历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安徽省和贵州省明确提出,基层医生需逐步提升学历水平,未达标的将被有序清理。贵州省更是进一步要求,县级医院中45岁以下的医生需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未达标的人员将面临岗位调整或解聘。在广西,积极开展基层医生学历提升计划,助力中专学历医生升级为大专;而安徽、贵州等地对那些未通过继续教育升级学历的医务人员,已果断采取清退或岗位调整措施 ,力求打造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医疗队伍。

考核不合格或违规的医务人员:严格考核,整肃行风

为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维护行业规范,对于考核不合格或存在违规行为的医务人员也绝不姑息。山东省济宁市每两年对乡村医生进行一次严格考核,未通过考核的人员将被辞退;陕西省汉阴县推行村医竞聘机制,连续6个月考核未达标的人员将被解聘。在安徽望江县,通过村医一体化管理模式,成功清退了115名未达标的村医;山西省忻州市对三次监督检查中发现不在岗的乡村医生予以解聘。对于存在违规行为,如提交虚假学历信息或试用期证明的医务人员,将被撤销医师资格并终身禁业,以此整肃医疗行业风气。

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清理“挂名”,保障资源合理利用

长期在编不在岗现象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编制资源,也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转和医疗服务的供给。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清理长期在编但未到岗的医务人员 。江西省高安市、余干县等地也迅速行动,启动专项治理行动,对限期不返岗的人员予以开除处理。例如,江西省余干县对两名无故离岗超过15天的卫生院医生进行公开除名,取消其编制及相关待遇;湖南省在2020年清退了192名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其中涉及卫生系统87名,有效保障了编制资源的合理利用。

未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提升资质,保障医疗安全

国家明确规划,到2025年,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需达到45%。针对新入职的大学生村医,政策规定需在规定期限内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否则将面临清退。贵州新蒲新区推行乡村医生“员额制”,未通过考试者降级或解聘;多地也纷纷限制未取得资格者独立经营村卫生室 ,切实提升乡村医疗队伍的整体资质,保障乡村居民的医疗安全。

卫健委及相关部门实施的这些清退政策,是医疗行业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它犹如一场深刻的变革,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给部分医务人员带来冲击,但从长远来看,对于优化医疗行业结构、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民众健康权益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当然,在推进清退工作的过程中,也应注重妥善安置相关人员,做好政策的过渡与衔接,确保改革平稳有序地进行 。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