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开始清算奥巴马,通俄门就是他制造的,这可是“叛国罪”
上任半年,特朗普似乎终于摸透了华盛顿的权力游戏规则。该拉拢的拉拢了,该摁下去的也摁得差不多了。眼下局势稳定,他磨刀霍霍,目标直指那个困扰他整个第一任期的梦魇——奥巴马。最近美国那边动静不小,两条消息透露了关键动向。
先是两位前情报头子摊上事了。中情局前局长布伦南和联邦调查局前局长科米,就是当年主持调查“特朗普通俄门”的那两位主角,据说因在那场调查中的可疑操作,正在被司法审查。更扎眼的是,另一边传出了内幕消息。风声显示,所谓的“通俄门”调查,根本就是奥巴马政府时期一手导演出来的。这要是坐实了,性质可就严重了。
想想看,2016年特朗普意外胜选后没多久,“通俄门”的疑云就像量身定制的紧箍咒立刻套在了他的头上。铺天盖地的指控说特朗普能赢全是沾了普京的光。传言绘声绘色,说什么普京对希拉里恨之入骨,于是花了大价钱资助特朗普,就为了搞垮希拉里,干扰美国大选。这一查就是整整两年,搞得特朗普灰头土脸,疲于应对。最终虽然白纸黑字的调查报告还了他一个清白,承认没找到他勾结俄罗斯的证据,但这口闷气算是结结实实憋下了。
可现在,新的信息逐渐浮出水面,让人们对“通俄门”的源头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有披露指出,美国自己的情报部门其实早在2016年大选之前或期间就已经得出过结论,认定俄罗斯根本不具备大规模操纵或实质改变美国大选结果的能力。然而,当时身为总统的奥巴马对这些已有的结论视而不见。大选结果一出,希拉里败局已定,他立刻召见包括科米、布伦南在内的高级情报官员开会,要求他们“再查”,深挖俄罗斯干预的可能性,矛头直接对准特朗普的当选合法性。
这就很奇怪了。既然情报部门已经做过判断认为俄罗斯能力有限,影响微乎其微,为何奥巴马还要执意推动这场针对当选总统的调查?这背后意味着什么呢?种种迹象指向一个方向:这不是基于情报价值的常规调查,而更像是一次由当时掌握政府资源的民主党人精心策划的政治行动。目的很明确,就是试图给特朗普的总统头衔打上“非法”标签,给他上任之路设置层层障碍,甚至不排除存着把他拉下马的心思。从性质上讲,如果这些指控被证实,利用国家机器干预选举结果,给合法的胜选总统罗织罪名,这种行为无异于一种政治阴谋,往重了说,扣上“叛国”的帽子也不为过。
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几乎全毁在了这场无休止的调查风波里。通俄门的阴云时刻笼罩,严重牵扯了他的精力,政府工作几乎举步维艰,很多议程根本推不下去,他想反击也找不到抓手。
如今不同了,进入第二任期已有半年,虽然开局磕磕绊绊,总算是逐步稳住了阵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半年来,特朗普自己的政绩实在乏善可陈。移民墙建得磕磕绊绊,贸易战摩擦不断,国内问题一堆,对外也没显露出多少亮眼的成就。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迫切需要拿出点成绩,向支持者和全世界证明自己。
这时候,回头清算“通俄门”这笔旧账,拿科米、布伦南开刀,最终将矛头对准其背后的操盘手奥巴马,就成了一个极具诱惑的选择。既能报昔日之仇,宣泄愤怒;又能将舆论焦点从自己执政的平庸转向政敌的“阴谋”,转移公众视线;还能给核心支持者一个交代,凝聚民心。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的政治买卖。
于是我们看到,对两位前情报局长的审查开始启动了。这只是第一步。随着调查深入,能否真的咬到奥巴马,将是他这场“政治复仇”能否达到高潮的关键。这不禁让人想起政坛里一种反复上演的戏码,就像近年来我们看到的韩国政坛——现任总统施政乏力、支持率低迷时,最便捷的出路是什么?就是掉转头去猛咬前任总统,找出对方的过错,穷追猛打,甚至将其送入大牢。李明博抓卢武铉,文在寅抓朴槿惠和李明博,都是如此。
如今美国政治的这潭深水里,似乎也隐隐泛起了类似的波澜。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会走向这种“韩国式”的政治清算循环吗?那这位依然具有强大影响力、被视为民主党精神领袖的前总统奥巴马,这次会不会真的有危险了?风暴中心,或许就是他自己。毕竟,如果“通俄门”真被证明是一场由上届政府策划的构陷,其反噬的能量将是巨大的。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场迟来的清算大戏已经拉开序幕,其走向值得所有人屏息关注。它考验的不只是特朗普的复仇决心,更是美国政治游戏的底线究竟在哪。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