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之长安》的 “借龄者” 堪称全剧最令人唏嘘的单元,当苏无名抽丝剥茧揭开真相,“借龄者” 竟是耿无伤最疼爱的二徒弟殷腰时,无数观众哗然。
这个看似温顺孝顺、对师父敬重有加的敛容师,为何会用如此极端且荒唐的方式为师父 “借寿”?耿无伤的自尽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师徒纠葛与人性挣扎?

一、“搐气袋”邪术的民间禁忌
“借龄案” 初期,苏无名始终围绕 “谁在为谁借命” 展开调查,随着妙龄少女、董越徒弟、街头乞丐接连因捡到红色钱袋遇害,线索逐渐指向古老的借寿邪术施行者。
三个钱袋内均装着 49 钱,且分别标注 “一”“三”“六” 的数字,见多识广的费鸡师一眼认出,这便是传说中的 “搐气袋”,乃鬼市借寿邪术。

将死之人亲眷会置钱于袋丢弃各处,若有拾者,则寿数转借病患;若杀拾袋者,则为夺寿凶法,纵在鬼市亦属罕闻。
据唐代小说集《酉阳杂俎》记载,搐气袋是鬼使用的无缝皮囊,“色如藕丝,携於日中无影”,专门用来摄取人的气息,被摄取气息者会生病甚至死亡。

若袋子被夺走,鬼会哀求归还,并承诺 “别取人以代病者”,即找他人替代病者承受灾祸。
而在搐气袋中装钱,便是将灾祸转化为 “诱饵”,捡到钱袋者的寿命会转移到扔袋人身上。

《酉阳杂俎》记载,元和年间,长安光宅坊有位不知名的百姓,家中亲人病重垂危,便请来僧人诵经祈福,妻儿们围在病床旁日夜守护。
一天夜里,众人隐约看见一个黑影闯入屋内,顿时惊慌追赶,黑影情急之下躲进瓮缸之间。
家人见状,连忙浇上热水,黑影消失后,原地留下一个布袋 —— 这便是阴间传说中能摄取人气息的 “搐气袋”。

忽然,空中传来悲切的哀求声,恳求归还布袋,还说道:“只要把袋子还我,我就去另找别人代替病人受苦。”
家人心生怜悯,将布袋掷还空中,没过多久,病床上的亲人竟奇迹般痊愈了。

另一件事也发生在元和年间,淮西道有位将军奉命出使汴州,夜晚住宿在驿站中。夜深人静时,他即将入睡,忽然感觉有个重物压在身上,动弹不得。
将军素来勇猛健壮,奋力惊醒后,与那不明之物搏斗起来。
那物渐渐不敌退去,将军趁机夺下它手中的皮囊。黑暗中,传来鬼魂苦苦哀求的声音,恳请归还皮囊。

将军问道:“你先告诉我这东西的名字,我就还给你。” 鬼魂犹豫许久,才答道:“这是搐气袋。”
将军得知真相后,立刻拿起砖头猛击鬼魂,哀求声瞬间消失。
这个皮囊能容纳数升东西,袋身无缝隙,颜色如同藕丝般浅白,奇特的是,将它拿到太阳下,竟看不到一丝影子。

殷腰正是沿用了这一邪术逻辑:红色钱袋作为灾祸载体,49 钱与 “一”“三”“六” 等数字对应借寿仪式的步骤,捡到钱袋的人便成了 “寿元祭品”。
这一设定也暗合了流传至今的民间禁忌 ——“路上的红包不要随便捡”,因为这些红包可能是他人用来转运、冲喜的 “霉运包”,捡取便会承接对方的灾祸。

二、殷腰的执念源于 “希望” 与 “嫉妒” 的交织
殷腰的执念,始于一场突如其来的 “希望”。三年前,他因不满仵作行业的贱籍身份、子女无法入仕的桎梏,毅然改行做敛容师,即便心中仍感念师父耿无伤的教导之恩,却也对这个行业的前途彻底失望。
他渴望娶酥婵为妻,让她过上好日子,而仵作的身份显然无法满足这份期许。
然而,天子突然下旨举办仵作大赛,前三名可入公门做官、脱离贱籍,这个消息像一道光,照亮了殷腰灰暗的人生。

在他看来,师父耿无伤的验尸水平冠绝长安,只要师父参赛,必定能拿下前三名,届时师妹酥婵可随父脱离贱籍,他娶了酥婵后,也能借着这层关系前途无量。
更让殷腰心动的是,此时大师兄钟士载因杀人嫌疑被关在万年县大牢,再也无法成为他的阻碍。

在他的幻想里,只要师父活着参赛,他们一家三口就能和和美美,甚至一跃成为 “公门中人”,摆脱世代为贱籍的命运。

这份掺杂着嫉妒与渴望的执念,让他对 “师父必须活着” 这件事产生了近乎偏执的追求。
当他发现师父身患重病,甚至早已准备好马钱子,一心求死时,便走上了极端,用 “搐气袋借寿” 之法,通过杀害无辜者为师父“借寿”续命。
而耿无伤正是通过钱袋上的 “一三六” 数字,以及殷腰写下的同款字迹,最终确认了这个自己疼爱的二徒弟,就是连环命案的真凶。

殷腰的 “借龄” 仪式,远比表面看起来更阴森恐怖。单元开场的第一具女尸与他无关,彼时他尚不知师父身患重疾,也未曾生出如此荒唐的念头。
但从第二具女尸开始,他的敛容工作便成了 “借龄” 的幌子。
他在为女尸化妆前跳的那段 “敛容师专属仪式” 舞蹈,实则是借命仪式的关键一环,受害者的父母还感激涕零地奉上五十钱,殊不知这竟是一场以生命为代价的骗局。

董仵作弟子的惨死,让耿无伤彻底识破了二徒弟的阴谋。作为资深仵作,他一眼便看穿了命案背后的 “借龄” 痕迹,而当他意识到凶手竟是自己寄予厚望的殷腰时,内心的震惊与绝望可想而知。
耿无伤一生恪守 “仵作不能杀人” 的行业规矩,却没想到自己的徒弟竟为了私欲,接连杀害无辜者。

更让他崩溃的是,大弟子钟士载早已因功名之心间接杀害两名仵作,甚至想对他痛下杀手,而二弟子又因执念沦为杀人犯。在他看来,这都是自己教徒无方的结果,是他一生最大的失败。
耿无伤早已无心苟活。即便没有殷腰的 “借龄” 闹剧,他也打算等毒疮发作而死,之所以加紧传授女儿酥婵仵作知识,让她参与验尸并托付给苏无名,便是为了安排好后事。

而殷腰的杀戮,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深知,“借龄” 仪式需要四条人命才能完成,若不阻止,还会有第四个受害者出现。
为了终结这场悲剧,也为了赎罪,他最终服下早已准备好的剧毒马钱子,以自尽的方式,彻底斩断了殷腰的执念。

三、人性的私欲酿成师徒悲剧
“借龄案” 的核心,是人性私欲与行业规矩、道德底线的激烈碰撞,以及封建制度下仵作行业的 “贱籍枷锁”。
天子举办仵作大赛,本是为了选拔人才、打破贱籍桎梏,给底层从业者一个上升的机会,却没想到这份 “希望” 竟成了诱发人性恶的催化剂。
耿无伤一生坚守“仵作不能杀人” 的职业操守,即便面对弟子的背叛,也始终以 “教徒无方” 自责,最终用生命践行了对规矩的敬畏。

而殷腰,却在私欲的驱使下,将 “孝心” 异化为杀戮的借口,用无辜者的鲜血浇灌自己的执念。
钟士载的存在,更是加剧了这场悲剧。这个当年被耿无伤救下的 “可怜人”,实则是亲手刃了主人一家三口的凶徒。

他从未真心想做仵作,即便成亲生子后,也未按行业规矩传授儿子仵作知识,反而让其学习识文习字、骑马练武,只为等待一个脱离贱籍的机会。
当他得知仵作可入公门做官时,便为了功名不择手段,间接杀害两名仵作,甚至想谋害师父。
钟士载的野心与狠辣,让耿无伤对自己的教导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也让殷腰在嫉妒与恐惧中,更加渴望通过师父的成功来实现自己的人生逆袭。

殷腰的悲剧,在于他始终没有看清自己的内心。他感念师父的恩情,却将这份恩情转化为实现个人野心的工具;他渴望摆脱贱籍,却选择了最残忍、最不可取的方式。
他以为杀害无辜者就能为师父 “借寿”,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却不知这种以杀戮为代价的 “希望”,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破灭的结局。

执念是最可怕的魔鬼,它能将看似善良的人推向深渊。
殷腰若能读懂师父撰写《凝尸记》的深意,若能放下对功名的执念,或许能找到更合适的出路;但他却选择用邪术与杀戮追求虚无的希望,最终害人害己。

结束语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的 “借龄者案”,以搐气袋邪术为引,以《凝尸记》为线,用一场师徒悲剧撕开了人性的伪装与时代的伤痕。

当希望与道德发生冲突,当执念与良知正面碰撞,我们该如何选择?
或许,唯有守住内心的底线,摒弃过度的私欲,才能避免被执念吞噬,走出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
欢迎转发、收藏、点赞、留言!
您的肯定就是最好的支持!
若您有不同观点,我们一起讨论交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