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年轻人开始“整顿”黄金市场了吗
2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文|陈品豪
国际金价一路飙升至历史高点,而全球金饰消费却可能创下本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市场逻辑在起作用?
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价格在2025年4月突破3370美元/盎司,创下历史新高。截至2025年11月,金价年内涨幅最高曾超过50%,一度触及4381美元/盎司的峰值。
与金价持续飙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5年全球金饰消费量正跌向本世纪以来的最低点。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全球金饰消费量降至341吨,是自2020年三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2025年金价表现令人瞩目,截至11月仍保持17.4%的涨幅,甚至一度飙升超过50%。黄金已成为众多资产类别中的亮眼明星,跑赢了美国国债和石油等多种传统资产。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金饰市场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第一季度全球金饰消费总量同比下降21%至380吨,创下2020年疫情导致需求受挫以来的最低点。第二季度情况进一步减少,全球金饰消费量降至341吨,同比下跌14%。
中国市场同样无法独善其身。第二季度中国金饰需求同比下降20%,仅为69吨,这已是中国市场连续第五个季度录得两位数降幅。上半年中国金饰总消费量仅为194吨,同比下降28%,除2020年外,今年成为2009年以来需求最疲软的上半年。
黄金正从商品属性向货币属性回归。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改变了人们对黄金的认识,黄金再货币论开始回潮。全球央行持续购金的同时,金饰在黄金需求中的占比不断下降。
2025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全球央行化身为“黄金买家团”,持续净购入黄金。在2025年前九个月,仅中国和印度央行就增持了340吨黄金。黄金在央行储备中的角色发生历史性转变——2025年,黄金自1996年以来首次在全球央行储备中占比超过美国国债。
与此同时,投资需求大幅增长。2025年一季度,全球黄金投资总需求量为552吨,同比暴增170%。中国一季度金条金币需求量达124吨,环比增长48%,同比上涨12%,创下历史第二高的季度水平。
年轻一代对黄金的态度发生根本转变。他们不再将金饰视为单纯的保值工具或传统婚嫁必需品,而是更注重其实用性和性价比。
“租三金”现象在小红书等平台引发热议,许多年轻人选择在婚礼当天租赁金饰,仪式结束后归还。这一方面减轻了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仪式感需求。
年轻消费者对传统金饰的排斥不仅出于经济考量,还源于审美观念的变化。他们普遍认为传统金饰设计过于沉重、程式化,无法满足日常佩戴需求。Z世代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轻量化、个性化、具有设计感的金饰。他们不是拒绝黄金本身,而是拒绝为“过时的观念和品牌支付溢价”。
展望未来,黄金市场的结构性调整可能仍将持续。世界黄金协会认为,价格仍将是影响中国市场金饰销售的关键因素。若金价持续高企,叠加关税战阴影下经济增长放缓的可能性,金饰需求量可能进一步收缩。
与此同时,黄金的投资属性可能进一步强化。多家机构对2026年金价持乐观态度,UBS将其2026年年中的黄金目标价上调至4500美元/盎司。这种预期可能进一步推动“黄金从饰品盒搬回银行账户”的趋势。
对于金饰行业来说,未来的出路在于进一步强化产品设计和文化赋能。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18至34岁的消费者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金饰零售额,已逐步成为核心消费群体。
金价飙升背后,是黄金从传统“保值神器”向现代“战略资产”的蜕变。各国央行持续购金、ETF资金大量流入,为金价构筑了坚实底部。
商店里,轻巧时尚的K金饰品日益增多,传统厚重金饰逐渐失宠。金饰消费从“为时尚买单”转向“为时尚+保值双重价值买单”。
金价高涨与金饰消费低迷的并存,恰恰印证了黄金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属性的复杂性。(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