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日本政界要员高市早苗突然宣布了,将在涉华表态上“以对话为先”。 顺着这个宣布说下去,大家还记得她之前几次把“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挂在嘴边吧?这可不是嘴快,这是日本2022版安保文件里写进的“反击能力”思路——用更远的导弹主动打。文件之后,日本开始推进12式反舰导弹延程到约1000公里、从2025年起引进约400枚“战斧”,画风很硬。 补充一句,就在她话锋变软的同时,媒体又爆出驻日美军岩国基地的“堤丰”发射装置悄然撤走的说法。堤丰就是美陆军的中程能力系统,能打SM-6和“战斧”,射程覆盖千公里级,岩国还是F-35B的大本营。这条消息目前没见美日官方披露,参考今年4月堤丰曾在菲律宾演训,倒更像是机动测试的一环。 把中方之前的节奏摆出来看:中国这边不是靠喊话,是真在拧螺丝。去年以来对镓、锗、石墨出口设管制,日本半导体和新能源产业立刻感到疼;海上看,海警加强在钓鱼岛海域常态化巡航,空中则通过宫古海峡、巴士海峡的例行远海训练,把节奏按在自己手里。 对比一下,即便岩国撤了一套发射器,日本自己并没松油门。海自神盾舰正改装适配“战斧”,陆自长程打击也在扩容;而中国的“东风-26”约4000公里,“东风-21D”约1500公里,覆盖面更大。简单类比:别人买了棒球棍,我们家里是成套的球具仓,谁更有震慑,一目了然。 按时间往前推,2019年《中导条约》作古后,美军就在印太试水机动中程打击:菲律宾有过堤丰演训,关岛在搭防空体系,日本这边则是“美军机动+日方自购”的双轨。我更愿意把这看成一盘下棋——棋子在走,但棋局还没定。 顺着国内政治来讲,高市这次放软,既有中方压力,也有地方社会的牵扯。冲绳到山口,居民对噪音、导弹风险的担心不小;而自民党内的右翼不愿在安全牌上示弱。她两头安抚,既要给华盛顿看态度,又不敢把国内选票丢光。 再回到核心点:即便真撤了一个堤丰发射器,那更多是一种姿态,而不是路线改变。台海、东海的节奏不会因为一台车进出而降速,日本的远程打击建设也不会停。 所以我的结论很简单:高市早苗的“示好”是试探水温,不是改弦更张。中国该做的,还是稳住技术、经济和海空执法的三件套,让对方每走一步都得认真掂量成本。棋盘还在,下一手要更准、更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