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居民储蓄率为43.4%,保持高位。当传统大宗商品消费增速不足5%而新消费领域亟待扩容,一场以“1 个百分点贴息”为支点的消费激活计划正式启动。2025年8月 12 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作为中央层面首次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贴息政策,正试图以精准的金融杠杆撬动沉淀的储蓄资源,为消费市场与资本市场注入双重活力。
按照政策规定,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当前多家银行消费贷利率已降至3%的低位,叠加贴息后实际利率可降至2%左右,相当于为消费者节省近三分之一的融资成本。整体看,财政补息、银行让利、居民减负,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成本传导链条。
而政策覆盖,也体现出全面以及精准。贴息范围既包含单笔 5 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又聚焦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单笔 5 万元及以上的重点领域(5 万元以上部分以 5 万元为贴息上限),实现从刚需消费到品质消费的全场景覆盖。在资金保障上,中央与省级财政 9:1 的分担比例,配合每名借款人3000元的累计贴息上限(对应 30 万元消费额),既控制了财政支出规模,又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滴灌。而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及5家专业机构组成的经办网络,更让政策触角延伸至各类消费群体。
具体上,1% 的贴息率又将如何撬动43%的高储蓄率?这里,政策或许通过三重传导机制实现储蓄向消费的转化。
1、门槛降低效应,直接破解想消费却不敢贷的困境。以10万元家用汽车贷款为例,贴息前每年利息3000元,贴息后仅需2000元,月还款额减少83元,这一微小变化足以让中低收入家庭跨越消费能力阈值。与此同时,该政策预计可撬动大规模的消费信贷增量,激活部分居民储蓄进入消费领域;
2、结构升级效应推动消费从物质满足向服务提质转型。2024 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 46.1%,政策重点覆盖的养老、教育、文旅等服务型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占比较高,1% 的贴息支持将进一步放大这一趋势。服务消费具有更强的消费意愿和带动作用,其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商品消费,每1元服务消费支出能有效带动相关领域消费增长,预计两年内服务消费占比或更大突破。
3、产业联动效应形成消费、产业、就业的正向循环。家居家装领域消费对上下游产业带动明显,旅游消费增长更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当贴息政策刺激这些长链条领域消费增长时,将通过产业链传导形成规模效应。2024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保持较高水平,随着政策持续发力,这一贡献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也或将引发连锁反应。历史数据显示,消费刺激政策落地后一年内,A股消费板块平均涨幅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与此同时,政策的影响同样沿着清晰的产业链条扩散。具体看:
1、对股市来说,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实施,从宏观层面来看,有助于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消费的增长将带动企业盈利的提升,从而对股市整体产生积极影响。当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增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销量增加,利润也随之提高,这会使得投资者对企业的未来发展预期更为乐观,吸引更多资金流入股市,推动股市整体上涨。
2、具体看,对汽车、家居家装、文化旅游以及电子产品等多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汽车整车制造企业销量可能增加,企业营收和利润将得到提升。同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会因汽车产业的繁荣而受益;
家居企业以及建材企业,将受益于家居家装消费的增长。贴息政策刺激居民对家居家装的需求,企业订单量有望上升,业绩得到改善;旅游零售企业以及酒店企业,还有航空公司,都将因文化旅游消费的复苏和增长而迎来发展机遇。居民在旅游方面的支出增加,将直接带动这些企业的收入增长;
此外,随着电子产品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的实施,消费者购买电子产品的成本降低,对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需求可能增加,从而推动相关电子企业业绩提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