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问界新M7碰撞起火事故,引发了车辆发生事故或碰撞后,车辆是否自动落锁的讨论。
对此,AITO问界客服回应:目前大部分车辆无自动解锁功能。问界客服的回答是真的吗?事实上,恰恰相反,大多数车辆都具备这样的功能。
运城问界新M7碰撞起火事故发生后,不少人发现之所以无法及时救援,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事故后,车门无法及时打开,外部人员无法施以援手。而这样的惨剧,问界M7事故并非是首例,单单在2022年便有两个案例。
其中,一个是雷克萨斯LM300h柳北高速广西贵港事故,另一个是苏州保时捷taycan碰撞护栏后大火事故,两个案例都造成了不小的后果。三个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便是,事故后车门无法及时打开。
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汽车安全也得到了不小升级,尤其是智能驾驶水平。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之前所遵循的原则和规定就可以放弃了?显然不能。比如,一般来说,车辆发生碰撞事故后,车门自动解锁是汽车行业内的基本制造理念。
因为一旦车辆发生碰撞,小剐小蹭是无所谓的事,不涉及到生命安全。但是,比较严重的事故,车内的驾乘人员需要及时逃离现场,还有很可能出现昏迷需要外部救助,又或者车辆发生了起火等危急情况。此时,需要需要及时逃离现场或者外部人员救助,摆脱危险的境地。
有人会说,如果发生事故时,自动落锁会不会人员被甩出车外,岂不是更危险?这里所说的自动落锁,是发生事故后,而不是发生事故时,发生事故时车门需要锁止,两者时间节点不是一个概念。此时,救援人员不能及时从车外打开车门,很可能会耽误最佳救援时机。
而且这样的案例已经不是一个,难道车企会不知道,会不知道这样的场景?当然,这辆车不具备华为智驾,不去评论华为智驾。即便是赛力斯也不是汽车制造的新手,作为其前身的小康集团,也是一个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多载的老兵。
不管AEB是谁的,无论智驾是谁供的,最终车辆安全都是赛力斯对负总责任,你来了一个不具备此功能。赛力斯却来了一句,“大多车辆不具备自动落锁功能”。事实是如此吗?车市观察从C-NCAP测试中可以看到。
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BEIJING X7,“试验后落锁功能未解除”和“测碰撞击过程中,测碰侧后门打开”两个现象,换句话说就是,碰撞完成后打不开车门和碰撞过程中反而车门打开了。很明显,这两个现象都是扣分项。
即便是大家认为对于安全的要求并不是很高的C-NCAP,对于车辆碰撞车门打开都有着明确的要求,赛力斯哪来的勇气说大家都不具备此功能?从C-NCAP官方网站查询,赛力斯也就是曾经的小康,在2018年和2016年,分别做过东风风光风光S560和东风风光风光580的安全测试。
其中,东风风光风光S560的测试成绩为51.6分,只有四星级评价。东风风光风光580测试成绩为54.1分,获得了五星评价。虽然说,两次成绩有着不小的差距,一个五星、一个四星。但是从网站资料,即便是四星安全的风光S560,都没有看出都没有因为车门打不开而扣分。
换句话说,赛力斯在之前都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造车,也没有出现碰撞后车门无法打开的现象,为何在继续造车的六年后,有了更为高级的智能车-问界新M7,却出现了不具备事故后,自动落锁这个功能?又是处于什么样目的,取消了这样事关生命安全的功能呢。
那么,碰撞后车辆自动落锁只是车企的个体行为吗?在2015年1月1日实施的《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 11551-2014)文件中可以看到,试验中车门不得开启,试验后每排座椅至少有一个车门能打开。也就是说,这不是车企个体的自觉行为,而是有着法规要求约束。
从C-NCAP安全测试管理细则2021版和2024版中,评价结果的要求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车辆落锁进行试验后,若落锁功能未能解除,则罚 1分。也就是说,无论是法规还是行业测试规范中,都有对此功能额约定,只是新M7没有这个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AITO或者是问界,又或者是赛力斯这个品牌,三者都无法从C-NCAP网站查询到相关的安全测试信息。C-NCAP为何不对M7进行安全测试呢?是新M7不满足”评价车型需在同类车型中具有较大销售量”?
问界M7唯一有过的一次安全测试是在中保研,2022年与领克09、理想L9同一批次。AITO问界M7获得了G级,其中车内成员安全评价G;车外行人安全评价G;车辆辅助安全评价G;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却只获得了M,也就是一般的评分。同时,问界M7在中保研的25%偏置碰撞中,疑似A柱出现问题发生形变。
此后,问界M7这款车表现开始滑坡,最终在2023年完成了一次彻底涅槃,新M7登场加上华为智驾加持,开始一路飞涨。一举超越了理想L系,新M7拿下月销量第一名,问界也登上了造车新势力冠军宝座。
无论是智能车还是燃油车,又或者是混动车,都不能漠视对于汽车安全。安全是造车的底线,已经有不止一个案例证明,车辆发生事故后需要自动落锁,来争取逃生和救助的时间。如果此时,车企还在转移注意力,回避矛盾点,只能是自欺欺人,置消费者生命安全于不顾,也危害公共安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