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政令,将“国防部”改名为“战争部”,70万处官方标识将在短期内完成更换,这不是开玩笑,而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宣告。
就在外界还在猜测新“战争部”的第一枪会指向伊朗、朝鲜还是俄罗斯时,特朗普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把枪口对准了自己人。
更令人尴尬的是,这场“宣战”风波的连锁反应,竟然跨越太平洋,直击台当局的神经。
枪口对内
特朗普这次不是说说而已,他在社交媒体上一边发布“芝加哥是美国最失败的城市”这样的言论,一边附上暴力犯罪现场的照片,威胁将出动联邦军队“恢复秩序”。
这不是第一次他把芝加哥当靶子,但这次的背景不一样,芝加哥人当然不答应,伊利诺伊州州长和市长立刻表态,称这是“违宪的军管行为”,完全是“联邦政府对地方政府开战”。
《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纷纷报道称,这一行为直接挑战美国长期以来联邦与州之间权力分立的底线。
但这背后并不只是治安问题,芝加哥是民主党的大本营,特朗普从竞选到执政都没少把这座城市当作“犯罪象征”来打击。
这次“点名”更像是一次政治清算:用联邦军队“整顿”政治对手的地盘,不仅能展示强硬,还能在选民面前塑造“铁腕总统”的新形象。
问题是,军队不是总统的私人保安队,多位法律专家通过CNN表达了担忧:在没有州政府请求和国会授权的情况下动用正规军,可能违反《地方保安队法》。
不仅不合法,还可能引发宪政危机。目前,多个地方政府已经宣布提起诉讼,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
美国战略重心转向本土
表面看,这是美国内部的分裂和政治斗争,但背后隐藏的,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向,根据《政治报》披露,五角大楼高层正在推动“战略重聚焦”。
主张将资源优先投入国内安全和西半球事务,这意味着,美国开始收回在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的战略触角。
对台当局来说,这是赤裸裸的“噩耗”,一直以来,他们把“美国撑腰”当成对抗大陆的底气,但现在看来,这条“靠山”不仅不稳,还可能随时抽身。
首先是资源问题,美国军力本就分布广泛,如今要把更多资源用在本土治安和拉美事务上,亚太方向自然被边缘化。
无论是军售交付的延期,还是美军在台海行动的频率下降,《防务新闻》和《南华早报》都提供了足够证据来佐证:台海已不再是“优先级”。
更关键的是态度,《金融时报》指出,特朗普政府在台海问题上逐渐显现出“克制”,不是因为立场变了,而是因为他们清楚,美国当前不具备与中国进行高强度对抗的能力。
面对日益复杂的内外局势,特朗普政府更倾向于“保内安”,而不是在世界另一端冒险。
换句话说,台当局原本寄望的“美国出手”越来越像是一场幻觉,靠别人,不如靠自己,但问题是,他们靠得住的自己,也没多少底气。
美式人设崩塌
一边喊着“民主灯塔”,一边威胁用军队平息本国城市的抗议,美国的“人权卫士”形象正在迅速崩塌。
长久以来,美国习惯站在世界讲台上训斥他国,“你们不民主、不自由、不人权”,如今,当特朗普带头把联邦军队对准芝加哥时,这种道德优越感也跟着破产。
《环球时报》国际版评论指出,美国用“战争部”打自己的城市,不仅让人质疑其民主制度的稳定性,也削弱了它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毕竟,当你自己家都管不好,还能指望别人信你说的“国际规则”吗?
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机会窗口,但也是一次压力测试,一方面,美国战略收缩腾出了国际空间,中国可以有更多话语权,这是扩大影响力、推动全球治理改革的好时机。
另一方面,这种战略收缩并不等于美国完全退出舞台,反而可能意味着它在退场前搞一些“临别操作”,尤其是特朗普这种风格的领导人,常常在失控边缘玩火,
所以,中国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一方面要警惕美国在台海可能发动“高风险试探”,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增强国防、巩固经济、深化外交,来构建“有备无患”的防线。
从“国防部”变成“战争部”,不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这背后是一整套国家安全观的重构,是美国政府对内政策与对外战略的同步转向。
当特朗普将第一枪对准芝加哥,美国的“民主神话”开始动摇;当五角大楼把重心调回国内,台当局的“安全感”也跟着塌方,这不仅重塑了美国的国家形象,也加速了全球地缘政治的重新洗牌。
对于中国来说,依赖外部力量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的安全与发展只掌握在自己手里,真正决定台海走向的,不是美国的态度,而是中国的实力与战略智慧。
在这个动荡的世界里,每一次“更名”,都可能是一场新的博弈起点。
信息来源: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将美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 2025-09-06 15:50·央视新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