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刚返回朝鲜,不到24小时,美日韩三国就要在半岛进行军演,关键时刻,中方亮出明确态度。那么,此次三国军演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中方又亮出了怎样的态度?
金正恩刚结束访华行程返回平壤,半岛周边的气氛就再度紧张。美日韩宣布,将在9月15日至19日在济州岛东南方向公海,举行代号为“自由之刃”的多域联合军演。这是三国在10个月后的又一次同类演习,也是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韩国总统李在明上台后的首次三边军事行动。
“自由之刃”军演并非首次,去年6月和11月,美日韩就两度在济州以南公海举行过类似演习。与以往单一领域的合作不同,“自由之刃”是一种跨领域的多域演练,既涉及海空作战,也涵盖反潜、反导、防空、拦截、反海盗以及网络防御等环节。换句话说,它不只是简单的舰船机群协同,而是模拟一种全面对抗环境下的联合作战模式。根据韩国联合参谋本部的说法,演习的目的是应对朝鲜的核与导弹威胁,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表面上这是例行性动作,但结合时间点和背景,很难忽视其背后的战略指向。
先看时间,金正恩刚结束了五天四夜的访华行程,在这五十四个小时的北京停留过程中,他不仅登上天安门城楼出席九三阅兵,还同中俄两国元首分别举行会晤。可以说,这一趟行程既是朝鲜外交的突破口,也是对外界展示新格局的舞台。结果他刚一返回,韩美日就宣布联合军演,给人的感觉就是针锋相对。
军演的地点选择同样耐人寻味。济州岛东南方向的公海,看似远离朝鲜半岛核心区域,却是韩国、日本和朝鲜半岛之间的关键航路。这一带既是韩国海上交通要道,也是美国航母战斗群经常活动的区域。将演习定在这里,既避免直接触碰朝鲜领海,又能起到展示军力和威慑的效果。三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朝鲜传递“必要时具备多域作战能力”的信号,同时也在展示三边军事合作的稳定性。
实际上,如果把军演看作一种战略表态,那么它不仅仅是针对朝鲜,也是对中俄的回应。过去两年,美国在亚太地区不断强化同盟体系,美日韩三边合作就是其中的重点环节。从导弹防御体系到情报共享机制,再到跨领域的联合演习,三国试图打造一种“半岛版北约”的安全架构。特别是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虽然他在第一任期时对盟友经常采取强硬的“分摊费用”政策,但这一次面对俄乌冲突、台海局势和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他同样需要稳住日韩,至少在军事上继续保持紧密合作。因此,这次军演既是延续,也是对外释放信号。
面对这种示威,中方态度早已亮明。在与金正恩会见时,中国领导人就明确表示,中朝是命运与共、守望相助的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会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中朝关系,并继续在半岛问题上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尽力维护和平与稳定。这番表态很直接,既强调了对朝鲜的支持,也重申了中方在半岛问题上坚持和平的立场。换句话说,中国既不会放弃朝鲜,也不会支持动武,而是继续推动对话与稳定。这种态度本身,就是对美日韩军演的回应。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中方的立场不仅仅是双边层面的。此次我们还提出愿意同朝鲜加强多边协调,在联合国等场合共同维护双方利益。这意味着未来中朝合作可能不仅仅局限于双边互动,而是会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展开。这一点对于美日韩来说,无疑是一种战略压力。毕竟,如果朝鲜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多支持,它在半岛问题上的谈判筹码就会更多。
从更大的格局看,现在半岛正在形成两条并行的轨迹。一方面是以美国为主导的韩美日军事合作,不断通过军演、机制和条约来强化安全绑定;另一方面则是以中俄为支撑的朝鲜外交突破,通过访问、会晤和声明来稳固自身地位。这两条轨迹看似对立,但也存在交汇点,那就是未来是否能够恢复对话。
可以预见,半岛局势后续的外交较量不会停止。金正恩的外交首秀刚刚开启,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也刚开始,日韩国内局势同样复杂。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所强调的稳定与对话,或许才是避免半岛陷入新一轮恶性循环的唯一选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