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和了,我已经把他的儿子和孙子都杀掉了!现在我就是要和他打!” 此时,怒气冲冲的康熙皇帝刚刚19岁,而4年前年仅15岁的他才刚刚解决了鳌拜稳定了朝局,现在又惹怒了吴三桂,自此,康熙和吴三桂的历史较量正式开始。

这些都源于康熙继位以后对吴三桂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削藩。吴三桂身为三藩之首一边手握重兵马上要将康熙逼得退出了关外,另一边却盘算着和康熙停战以保全自己的儿孙。 但吴三桂不知道,他这次的决定不只是关乎吴家的决定,而是关乎天下的决定。 01少年英雄“走上不归路” “明朝气数已尽,现与我一同归降大清,可保身家性命和一世荣华。” 吴三桂收到舅舅祖大寿的劝降信好久了,在曾经馈赠过自己无数恩惠的崇祯皇帝和昔日与自己惺惺相惜的对手皇太极的共同夹击下,他不知道选择义字还是保全自己。 1643年正月,已经31岁的吴三桂走上了人生巅峰,两国君主同时妄图拉拢他,他处在高光时刻,却也面临艰难选择。

“你的心思,我都已了然于胸,希望你不要犹豫,再错失良机了!” 没过几天,这个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吴三桂又收到了皇太极亲手写的“拉拢信”。对于本就爱自己多于爱正义的吴三桂,他这次立马想出了对策。 “传令下去,我们迁都回京救驾---但是,行程放缓,对上就奏报说路途耽搁了。” 此时的崇祯皇帝已经如热锅上的蚂蚁,李自成已经打到了城外,吴三桂现在是救大明朝的唯一希望,即便是害怕吴三桂降了敌军,崇祯也不敢去怀疑。

“朕要给吴三桂继续加官进爵,封王封侯,只要他能来,还要再写一封信--” 但崇祯不知道的是,吴三桂已经选择了“保守战略”,假意挥师救驾,但却故意在路上拖延。本来两三天就能到的路,吴三桂愣是走了八天,正因如此,面临亡国之痛无计可施的崇祯皇帝只能吊死在煤山上。 当传来崇祯皇帝的死讯时,吴三桂也只不过眉头一紧,就在他在皇太极和李自成之间做选择时,李自成却抓了他最爱的小妾陈圆圆,用另一种方式来说,也是李自成成就了皇太极。 “我不能年纪轻轻就为气数已尽的王朝殉葬啊,皇上,您会明白的--”

深夜倚在窗边,吴三桂对给予过自己无限恩宠的崇祯皇帝也只留下了一声声叹息,他决定要彻底将这个对他恩宠无限、授予他宁远总兵头衔的故主烂在回忆里了。 而关外清朝的军队也即将杀到这里,为明朝继续效力已经没有价值了。 虽然,任何时代下活下来都是最重要的,他既不想背负叛贼的骂名,也不想彻底得罪大清,但靠虚伪残忍,也不一定会笑到最后。 这个年轻人之所以炙手可热,是因为他确实是那个时代的天之骄子。 17岁的时候,吴三桂就英勇无敌、杀伐果断,为了救被困的父亲,他带着20多名家丁杀进了有5万敌军的军营,成功将父亲救出,还成就了自己忠勇孝子、勇冠三军的美名。

虽然崇祯自今以后吴三桂就凭借手中的重兵,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但在投靠清朝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他同样是踩着同伴的鲜血去染红自己的顶戴花翎,那样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为大清立了功,皇太极授予吴三桂平西王头衔让他据守云南,自此,吴三桂就成了长江以南包括耿精忠、尚可喜在内的三藩之首。 “皇上,以现在的情势若不继续裁撤三藩,我们的国力迟早会被掏空的,现在朝廷每年税收的三分之二都要赏赐给吴三桂他们,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啊!” 但自顺治出家以后,三藩政策逐渐显露出很多弊端,康熙每天在和大臣们朝会的时候都会听到臣子在他耳边吵闹着削藩的事,但这也正是他自己长久以来的忧虑。

所谓阴阳两极尚有平衡之道,自古以来功高盖主的事情实在不少,吴三桂作为三藩之首说难听点以他现在的实力和军力,哪天一高兴了造个反,康熙也无可奈何。 “朕决定,裁撤平西王、平南王、靖南王所辖的兵权。” 1673年,年仅19岁的康熙终于下了裁撤三藩的诏书,为每年总收入不过5000万两的清朝,从吴三桂手里变相找回了2000多万两。 对于那个荣宠无限,为了向清朝表忠心而屠戮百姓、手刃故主的吴三桂,被夺了兵权就是被夺了命根子,吴三桂怎么会忍受这样的屈辱。但是,大战一触即发,历史终归还要做出抉择。

“朱国治,这次的任务做好了,你能名垂千古,但做不好,可能会连身家性命都丢了,朕将此重任派给你,你一定要完成!” 康熙叮嘱完朱国治,也象征着他和吴三桂的历史较量正式开始,本来康熙心中胜负也是五五开。 云南巡抚朱国治启程去“看望”吴三桂时,朱国治一直被吴三桂囚禁着,后来他写的书信根本到不了康熙手里,吴三桂将云南变成了一个苍蝇都飞不出去的铁牢。 此时的朱国治已预感自己大难临头,于是一个深夜,他亲手杀掉了自己的一双儿女。

宁可让孩子死在自己手里,也不想被吴三桂折磨,随即,如朱国治所料,吴三桂没几天就把他杀掉了,他决定起义。 吴三桂当时占据中国最好的大环境,他起义时,就连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的蒙古部落也积极响应,要趁机起义,南方的耿精忠和尚可喜也表示要参与,就连台湾的郑经也愿意登陆支持吴三桂。 一时间,云南、广西、四川、福建、贵州、广东和陕西等地几乎全是吴三桂的天下,他当时为了出自己的这口恶气更是以“反清复明”的名义举起反旗的,所以更加得到四面八方拥护大明的人的支持。

吴三桂召集义军70余万,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反叛,还给自己打造了拥立前朝“朱三太子”的兴明讨清旗号。 此时的康熙确实害怕了,他甚至萌发了退守关外的想法,处在和吴三桂南北对立的局面,清朝极有可能一不小心就灭亡了,但可惜吴三桂没有选择锐意进攻,而是却突然做出了反常的举动:按兵不动。 02“年老智昏”还是“累了想休息”? “不行!不能打---” 就当所有的食材都已准备就绪,只差下锅炒的时候,掌勺人吴三桂却做出了令一众拥护者惊掉下巴的决定:停战! 本来,是吴三桂认为康熙一定会惧怕自己的力量,所以只想虚张声势罢了,毕竟自己手握重兵,半个天下都可以倚仗。

但康熙来真的,吴三桂想到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便立即偷偷写了份奏章说自己并不是真的要反,只是为了保住自己平西王的利益,请求和康熙停战。 “平西王,若您有闲工夫闹我们可没有,您的兵多,折损几万不算什么,但我们不能把兄弟的命当儿戏,你自己玩吧!” 这已经不知道是多少人在知道吴三桂的决定以后戳他的脊梁骨了,不敢得罪他的人只能关上门吐血,不怕的直接倒戈相向。 吴三桂因为自己的这个决定,瞬间陷入了风口浪尖。

以一己之力让整个天下胆寒,又在胜券在握时临阵退缩,在世人眼里吴三桂此时已经成了天下的笑柄。 “可以啊!这个吴三桂跟我玩捉迷藏,我现在就调整战略,不陪他玩了!” 后来的康熙也瞬间化身成一个“严谨但又爱玩”的孩子,及时调整战略,准备将吴三桂的势力彻底瓦解。 他先是昭告所有支持吴三桂的人自己理解他们被胁迫的苦衷,只要愿意回到朝廷这一边,过去的一切都不予追究。 另一边集中兵力对付吴三桂,趁他立足未稳动摇他的军心,果然,吴三桂的大军看声势被造大以后迟迟不出兵已经长期内耗,士气大减。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康熙立马处置了吴应熊并将他的儿子也就是吴三桂的孙子也变成了太监,彻底断了吴三桂的希望。 听闻这样的消息,吴三桂大病了一场,稍有好转的他,竟然决定要自己称帝。 公元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阳匆匆“登基”,将自己的国号定为大周,只是,先是以复明为由出兵,又自己称帝,此时的吴三桂已经被天下人唾骂。 1678年的秋天,只做了56个月皇帝的吴三桂突然暴毙,他的孙子吴世璠随着爷爷的足迹逃回了云南,只可惜过了三年便被康熙打败,自刎在和吴三桂死时同样的地方。

因果有轮回,也许历史也有,这就是吴三桂壮烈、激情但又极具争议甚至滑稽的一生。 他曾经是手握天下生死的枭雄,明朝奄奄一息时,吴三桂为了保住自己投奔清朝,大清对他有威胁时,他又拥兵自立妄图称帝,俨然不顾事实不顾天下人心所向。 历史上吴三桂是个投机的绝对利己主义者,他不知道忠厚仁义,不知道履行天道。 但其实若真站在吴三桂的角度,或许我们也能浅浅理解。

将全家的身家性命赌给气数已尽的明朝并没有很大胜算,好不容易靠自己无数个噩梦换来的兵权和荣宠说被收走就被收走,那如何安身立命? 真和康熙打起来自己就是做了两次“叛贼”,日后有何颜面面对子孙?可后人被杀家族无望又无人能倚仗,不自立为王又能如何? 与其说吴三桂是朝三暮四只为保全自己的投机者,不如说他是个踌躇不前从骨子里便有些懦弱的自私之人,虽然适者生存,谁都想努力活着,但只是吴三桂这种人不适合生存在以忠义为重的古代罢了。 吴三桂是反复无常,亲手给自己创立了好几个历史性的“尴尬时刻”,但是,他终归也是历史更替朝代跌宕的产物罢了,只是他把自己的命看的比什么都重要而已。 参考信源 《浅谈吴三桂和康熙的较量,为何注定会失败》 新知网《吴三桂在和康熙的较量中已经占据了军事优势,为什么还会失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