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23年,北宋名相寇准去世,享年62岁。他穷困潦倒,连棺材都买不起。刚继位的宋仁宗大手一挥:“拨款,让他落叶归根。”然而,走到半路,没钱了…… 寇准是北宋名相,历任宋太宗、宋真宗两朝,是宋太宗最欣赏的青年才俊。 他19岁中进士,宋太宗非常喜欢他,直接给了他大理寺评事的职位,还准许他毫无忌惮批评其他官员。 宋太宗经常对众臣说:“我有寇准,恰如唐太宗有魏征。” 能和魏征相提并论,几乎是文人的最高荣耀。 不过,宋太宗始终没有将寇准立为宰相。 用他的话说,寇准为人太直,不懂得圆滑,太容易得罪人,当不了百官之首。 但宋真宗继位后,完全和父亲反着来,直接把寇准立为了宰相。

寇准的业务能力很强,很快,他就立下了赫赫战功。 事情是这样的,宋真宗这个人,性格比较软弱,自从他继位,契丹就频繁骚扰边境。 多年来,宋真宗都不敢回击,群臣也建议皇帝南下避难。 寇准当上宰相后,就力主皇帝御驾亲征,鼓舞士气。 宋真宗还真的御驾亲征,并且打赢了这场战役,逼得契丹求和。 寇准是坚定的主战派,他不接受求和,想要继续劝说宋真宗御驾亲征,直接灭了辽国。 但宋真宗害怕了,他说:“为了避免生灵涂炭,不如给他们一笔钱,让他们老老实实在自己的地盘待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打赢了仗,还要花钱让对面在自己的地盘发育,这种操作,确实少见。 但宋朝一直重文轻武,这件事之后,文官气焰更为嚣张,主战派被打压,渐渐消失于朝堂。 到了后期,宋朝基本上没有可战之兵。 这和大明“天子守国门”的气魄,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说回来寇准,因为他是坚定主战派,为了逼皇帝继续亲征,还抱着军权不撒手,就遭到了百官弹劾。 最终,他被迫放弃军权,眼睁睁看着皇帝签下合约。

合约达成,论功行赏,寇准依然是大功臣,但皇帝却开始渐渐疏远他。 后来的宋真宗,开始崇尚道教,求神拜佛,并宠幸了一帮阿谀奉承之人,其中就有丁谓、王钦若等人。 王钦若对宋真宗说:“您以为寇准是功臣,可当时您不过是他的孤注一掷,是真的危险啊!”就这样,宋真宗对寇准就更有意见了。寇准是忠臣,他任用人才不看门第,而且偏爱出身贫寒但有真才华的人,但这样就导致了贵族对他恨之入骨。公元1006年,45岁的寇准被第一次罢免了丞相之位。但因为功劳卓著,虽然被贬,但他也还能去陕州当知州。公元1019年,因为形势发生了变化,丁谓主动请寇准回来当宰相,还想要把他拉到自己一伙。一次宴席,寇准的胡须上沾上了菜汤,丁谓主动起身帮忙擦拭。结果,寇准大发雷霆,怒斥:“有失大臣之体。”丁谓丢了脸,发誓要狠狠报复寇准。 后来,宋真宗患上风湿病,朝政由刘皇后处理。刘皇后很信任丁谓,而丁谓就利用这种信任,把寇准迁入谋反罪之中,想要置他于死地。好在,寇准平日为人,虽然快人快语,但是没有什么私心。也有不少臣子跑到皇帝面前,为寇准伸冤。于是乎,这件事最终的结果就是,61岁的寇准再次被罢免丞相之位,而丁谓成了丞相。他利用宋真宗不便过问政务的情况,把寇准一贬再贬,一直贬到雷州。

雷州,就是现在的广东湛江一带。年迈的寇准,就被迫一次次迁移,到了雷州,连一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好在,当地百姓和官员都佩服寇准的为人,主动为他搭建房屋。仕途失意、水土不服、穷困潦倒,三管齐下,61岁的寇凖很快就病倒了。在病中,他思绪往日时光,愤懑不平,挥笔写下了一首《病中诗》: “多病将经年,逢迎故不能。书惟看药录,客只待医僧。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郡斋风雨后,无睡对青灯。” 62岁那年,寇准在穷困潦倒中去世,因为工资被三番五次地拖欠,他连棺材都买不起。此时,宋仁宗已经继位,听闻寇准妻子的上奏,便拨款让他落叶归根。可雷州距离陕西实在太远了,妻子手里又拿不出多余的钱,走到一半就没钱了。最后,妻子哭着把丈夫葬在洛阳,这一待就是10年。公元1033年,宋仁宗再次想起寇凖,下令为他挪地方。于是,被安葬10年后,寇凖又被人从土里挖出来,回到了他的家乡华州下邽,也就是现在的陕西渭南。北宋一代名相,竟然落得如此结局,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有句话说得好,当你身处高位,看到的都是浮华春梦;当你身处卑微,才有机缘看到世态真相。 寇准的一生,有过辉煌,有过落魄。 但辉煌时,他不改初心,扶持贫困子弟入仕,为国效力; 落魄时,他也不改骨气,宁可穷困潦倒,也绝不做昧良心之事。 这样的寇准,值得我们尊敬。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