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做出了选择,不论是在金砖国家还是上合组织,都不会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反对美国的霸权了,不仅如此,印度可能在美国的授意下在印太地区采取行动,从而影响金砖国家共同对抗美国霸权的合作,印度商务与工业部长戈亚尔表示,中印两国正在就稀土问题进行磋商。
印度在多边组织里的姿态,从来都带着强烈的投机色彩。2025年7月巴西金砖峰会上,卢拉本来想牵头推动成员国之间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这对依赖能源进口的印度来说本是好事,但莫迪直接缺席,只派外长苏杰生到场。
会议上,南非代表接着提议强化成员国间的贸易协作,对冲美国的关税壁垒,苏杰生却一个劲地聊“简化海关流程”,硬生生把核心议题带偏。
另外,这次峰会通过的宣言里,原本准备写入的“反对单边制裁”内容最终被删除,有消息说正是印度担心得罪美国而从中作梗。
在上合组织里,印度的做法更显摇摆。2025年天津峰会期间,莫迪刚和各国领导人一起在声明上签字,谴责相关地区的侵略行为,转头就让外交部把声明里的“侵略”改成“有关事态”。
这种出尔反尔的举动,让同为上合成员国的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颇为不满,有外交人士透露,之后上合的反恐联合演习,印度申请加入时被暂时搁置,理由是“需先建立互信基础”。
印度敢这么折腾,核心原因之一是想靠稀土这张牌给自己加码,可这张牌本身就是张“废牌”。
印度总说自己稀土储量丰富,可这些稀土大多是伴生着放射性元素的独居石,开采提炼时会产生核污染。
以印度现有的技术,根本处理不了这些污染,工人进去提炼几个月就可能面临健康风险,国内没几家企业敢接手。
所以印度的稀土矿挖出来后,只能拉到中国的工厂加工,提纯后再卖出去,等于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都攥在别人手里。
2025年6月,戈亚尔刚跟中国谈完稀土合作,印度就宣布暂停稀土出口,想以此抬高谈判价码。可这招根本没用,反而先坑了自己。
塔塔、马恒达这些印度车企很快就扛不住了,汽车的电动车窗和ABS系统都要用稀土做的磁铁,库存只够撑三天,生产线直接停摆。
企业高管们急得包机飞到中国求购,可当时中国已经收紧了稀土卖出的口子,没那么容易拿到货。
有网友吐槽,印度一边喊着制造业自主,一边把矿拉到中国加工,这哪是大国做派,分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更尴尬的是,印度还想靠倒卖稀土赚差价。之前跟日本签了13年的供应协议,实际上是把从中国加工好的稀土换个包装卖给日本,还骗来了日本的提纯技术。
2025年上半年,印度又想把稀土转卖给美国,通过边境的灰色渠道偷偷进货,伪造文件伪装成“工业废料”,结果被中国海关抓了现行,涉事企业永久失去了采购资格。这下好了,连中间商的路子都被堵死了。
莫迪把宝押在美国身上,可美国从来没把印度当自己人。特朗普政府一边夸莫迪“领导力出众”,许诺支持印度进联合国安理会,一边又加征50%的关税,还逼着印度减少和金砖国家的合作。
2025年3月更狠,美国直接在半导体领域卡印度脖子,要求印度不准用华为的5G技术,否则就不提供芯片制造设备。
这时候莫迪才发现,美国只是把印度当制衡中国的棋子,根本不会真心帮印度发展。
更要命的是,亲美没给印度带来实惠,反而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美国喊着让制造业回流,苹果、亚马逊这些企业纷纷从印度撤资,亚马逊甚至关闭了斥资65亿美元建的印度总部。
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本来是支柱,现在美国企业自己都在裁员,给印度的订单少了一大半,产业贡献率从8.3%跌到了4.7%。
莫迪砸了1630亿卢比搞的“关键矿产使命”,想拉着美国、日本搞技术突破,可国内人才短缺,基建又差,规划中的提炼厂连地基都没打起来,十年八年也补不上这个短板。
中国的应对其实很清醒,不是单纯的反制,而是顺着经济规律来。稀土出口收紧,是因为这些资源和技术本来就是核心优势,全球几乎所有的稀土提纯都得靠中国的工厂和技术。
但与此同时,中国又恢复了和印度的边境边贸,印度需要的化肥、农产品该出口还是出口。这背后是中印经济的互补性,印度在很多民生领域离不开中国,莫迪的外交选择根本违背不了经济规律。
现在的印度,在多边组织里越来越孤立。金砖国家里,南非、巴西对印度“只参会不干事”的态度很不满,原本准备推进的成员国本币结算,因为印度的犹豫而进度放缓。
在南亚,越南之前还想靠印度的稀土,现在直接转向中国,毕竟中国的供应稳定又靠谱。印度的“大国梦”,似乎正在变成“两头不讨好”的尴尬。
莫迪的选择,本质上是用外交投机掩盖国内治理的失败。想靠讨好美国换地位,靠折腾稀土撑场面,却忘了大国博弈最终拼的是实力。
印度要是还不清醒,继续在亲美和自主之间摇摆,最后可能什么都捞不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