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李飞刀
2025年以来,A股表现领跑全球,AI、机器人为首的科技板块成为市场最强主线。
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有色金属板块指数同期大涨超60%,涨幅仅次于科技,悄然成为市场另一条主线。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有色金属已开启了新一轮上行周期?
【大爆发背后】
2021年9月见顶之后,有色金属经历了长达三年多的调整,最大跌幅几近腰斩。而2025年以来,该板块迎来了集体大反弹。据统计,截至9月24日,板块内10家公司股价翻倍,50多家涨幅超过60%,表现比肩科技。
这轮行情爆发并非偶然,背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以贵金属、小金属为代表的商品价格开启暴涨模式,带动相关企业业绩高速增长。
尤其是黄金。全球新兴市场央行加速“去美元”,大手笔增持黄金,叠加市场对美元信用及美元债务的担忧。国际金价从年初2600多美元狂飙至如今的3800美元,整体涨幅超四成。
金价狂飙,A股金企业绩已开始兑现。2025年上半年,紫金矿业、赤峰黄金归母净利润均同比大增55%,山东黄金翻倍有余。
小金属中的锑也迎来爆发。短短一年多时间,欧洲锑报价狂涨5倍,国内也一度大涨2倍。
中国是全球锑最重要的供应国,占比达八成,主要将海外锑矿进口至国内,经深加工后出口海外。2024年8月,国内监管部门对锑进行出口管制,12月又原则上禁止对美出口,最终引爆了锑价。
此外,铝、铜、锌为首的工业金属,以及镍、钴、锂为首的能源金属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尤其是钴价表现最为突出,从2月最低的16万元/吨狂飙至如今的29万元/吨,主要得益于供应全球近八成的刚果(金)三次延期钴出口禁令,一举逆转了全球钴供应过剩的局面。
另一方面,有色金属板块在行情启动前,PB估值仅2倍出头,处于近十年来的低位。在业绩反转、A股稳步抬升的背景下,有色金属自然也会迎来估值修复。
▲有色金属历年PB走势图,来源:Wind
【铜价易涨难跌】
在本轮有色金属行情中,铜、铝为首的工业金属涨幅相对靠后,但未来潜力可能并不小。
2025年以来,伦敦铜价整体上涨13%,逼近历史新高。从中期维度看,铜价易涨难跌,大概率还将延续上行趋势。
供给端,铜产能增长乏力。虽然铜价已处于历史高位,但全球主要铜企资本开支依旧谨慎,当前水平远低于2012年峰值。过去几年,只有少数中国矿业龙头在全球拿资源逆势扩张。
同时,全球优质铜矿资源不可避免的减少,开采成本也会因品位下降而上升。智利作为全球最大铜生产国,铜矿品位已从2005年的1%降至2023年的0.64%。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20家主要铜企中有一半出现产量同比下滑,矿石品位下降是减产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自由港、嘉能可、南方铜业、英美资源等大型矿企均面临产能萎缩压力。
而铜需求不断增长。中国作为铜消费大国,占据半壁江山。其中,电网领域投资规模庞大,已成铜消费的基本盘。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5年前7月电网投资额超3300亿元,同比增长12.5%,而过去四年同比增长1%、2%、5%和15%,不断加速。
电网投资高速扩张,源于新能源并网需求、特高压等重大项目建设以及配电网升级改造。这将成为未来拉动铜需求的重要力量。
其次,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也将会是铜需求增长的核心动力。全球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曾发布报告显示,到2050年,与能源转型相关的行业将占铜需求的23%,而目前这一比例仅为7%。
除产业供需层面外,铜作为“有色之王”,还具有明显的金融属性,即流动性充沛支撑的投机属性。
2025年9月18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这是自2024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并预测年内还将降息两次。作为全球央行的央行,美联储重启降息周期将从流动性维度支撑全球股市以及商品市场,自然也有利于铜价趋势性表现。
在此背景下,以洛阳钼业为代表的铜企龙头在年内实现股价翻倍。截至9月24日,公司PB为3.73倍,PE为16倍。
这高估了吗?
从股价表现看,洛阳钼业在2025年7月才突破2018年创下的历史高点。而这些年公司业绩上了好几个台阶。尤其是过去四年,归母净利润实现了50%以上的复合高增。
可见,洛阳钼业2025年股价实现翻倍,更多是对过去几年业绩增长的一种补涨,当前估值水平并不离谱。
除铜资源股外,下游铜合金材料企业也将受益于铜产业高景气度。尤其是博威合金表现突出,近年来实现了业绩与估值的双击。这背后离不开公司铜合金材料对新能源汽车、下游AI服务器等新兴行业应用的渗透,且逐步站稳了中高端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博威合金已进入苹果产业链,供货iPhone 17 Pro,也足以证明其实力不俗。
▲博威合金历年归母净利润走势图,来源:Wind
【电解铝,供改大赢家】
除铜外,铝产业链的确定性也不可小觑。
上一轮供给侧改革使铝产业成为最大赢家之一。2017年,四部委联合发布《清理整顿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电解铝4500万吨的产能“天花板”,闲置产能只能通过技改置换或淘汰退出。当年便清理了800万吨违规产能。
截至2025年7月,中国电解铝产量超4300万吨,已逼近监管划定的产能红线。
而铝需求持续增长,且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变。2019年之前,电解铝需求前三大行业为房地产、汽车和电子电气,占比为40%、30%和8%。到了2024年,这一比例变为24%、24%和26%。其中,电子电气里面增长最猛的是光伏产业,有效对冲了房地产用铝量的下滑。要知道,过去五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翻了九倍之多,而1GW装机消耗1.6万吨铝。
铝供给触顶,需求不断扩张,供不应求即将到来。据天风证券预测,2025-2027年,电解铝供需平衡为18.4万吨、-8.5万吨和-35.5万吨。可见,铝价也可能迎来一波上涨潮。
中国电解铝企业因供给侧改革大为获益,业绩已有所体现。2024年,中国宏桥、中国铝业、天山铝业、云铝股份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5%、85%、102%和12%。
其中,中国宏桥覆盖铝全产业链,且上游握有几内亚大量矿产资源,具备明显成本优势。中国铝业则为全球氧化铝第一大供应商(主营也包括电解铝),但这一中间产品产能过剩短期内难以逆转,盈利能力不如下游的电解铝。而天山铝业、云铝股份优势在于能源自给率较高,成本控制能力也不差。
对比来看,截至二季度末,中国宏桥净利率为16.7%,是四大铝企中最高且改善最明显的一家。中国铝业因氧化铝业务拖累,净利率不足10%,排名垫底。不可否认的是,以上四家铝企都可能因铝价潜在上涨而受益,只是业绩增速会有所差异。
▲四大铝企净利率走势图,来源:Wind
总之,无论是铜、铝,还是其他贵金属、小金属,价格上行周期大概率还未结束,戴维斯双击的故事可能还将持续。当然,区分真正受益的龙头和蹭概念的伪龙头也至关重要,两者对应的空间与风险截然不同。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