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贸易新格局:中国以市场化手段推动全球规则优化


中国不忍了,宣布暂停进口,这口气咱们憋了20年,这个反华的国家

二十年的贸易失衡局面,正通过理性调控逐步校正。2025年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发布通知,暂停采购澳大利亚必和必拓旗下所有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包括新签订单及在途船货,仅允许少量已抵港的人民币计价现货清关交付,这一市场化举措成为全球铁矿石贸易格局调整的重要信号。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中国常年吸纳全球68%以上的海运铁矿石,此次调整既是对贸易分歧的合理回应,更是推动资源贸易规则公平化的关键一步。


中国不忍了,宣布暂停进口,这口气咱们憋了20年,这个反华的国家

贸易格局的失衡并非一日之寒。长期以来,中国钢铁行业面临三重结构性困境:澳大利亚铁矿石品位达62%-68%且多为露天矿,开采成本仅16-24美元/吨(不含海运),而国内铁矿平均品位仅34.5%,地下开采成本超100美元/吨;全球海运矿量70%被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大巨头垄断,形成供应端强势格局;国内钢铁企业曾长期分散采购,在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2024-2025财年,澳大利亚对华铁矿出口占其总出口额的60%,出口额达1160亿澳元,却利用普氏指数机制漏洞进行价格操控,持续挤压中方利润——2025年6月普氏指数报104.85美元/吨,而中国港口现货成交价仅93美元/吨,溢价高达12.7%,导致国内钢铁企业产业链利润长期不足5%。


中国不忍了,宣布暂停进口,这口气咱们憋了20年,这个反华的国家

此次调整的直接导火索是长协谈判破裂。谈判中,必和必拓坚持将2025年长协价定为109.5美元/吨,较2024年上涨15%,远超中方提出的与80美元/吨现货价挂钩的季度定价方案,若接受该方案,中国每年将多承担超200亿美元成本。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必和必拓坚守美元结算的同时,力拓、FMG等同行已率先与中国达成人民币结算协议,巴西淡水河谷更是将结算中心迁至上海自贸区,其对华出口28%已采用人民币结算(结算中心迁移后比例持续提升),这种差异化态度进一步推动了中方的决策。


中国不忍了,宣布暂停进口,这口气咱们憋了20年,这个反华的国家

中国的破局之路,始终以多元布局和体系构建为核心。2022年7月成立的中国矿产资源集团,通过整合国内采购力量,逐步扭转了分散采购的被动局面。在供应端,除深化与巴西的合作外,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将于2025年11月启动首批发运,年底正式投产,初期年产能6000万吨,品位高达67%,满产后年出口量可达1.2亿吨,将直接优化全球供应结构;刚果(布)与喀麦隆合作的姆巴拉姆-纳贝巴铁矿项目也计划年底投产,总资源量超64.4亿吨,进一步丰富供应来源。2025年前8个月,澳大利亚铁矿在中国进口市场的占比已下降12个百分点,俄罗斯铁矿对华出口同比增长18%,其价格较澳矿低10%,成为重要补充选项。


中国不忍了,宣布暂停进口,这口气咱们憋了20年,这个反华的国家

在定价体系建设上,中国正推动形成公平合理的参照标准。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推出的“北铁指数”,聚焦青岛、曹妃甸港口61%品位铁矿石的人民币价格,直接对冲普氏指数的不合理溢价;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交易量持续增长,2025年9月同比增长25%,超过新加坡交易所,形成“人民币计价现货+期货+指数”的完整体系,让价格更能反映中国市场的真实需求。截至2025年6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覆盖12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690家参与者,为大宗商品人民币结算提供了坚实支撑。


国内产业升级与资源保障能力提升,为贸易调整提供了底气。2025年中国国产铁矿产量预计达11亿吨左右,通过“低品位铁矿高效利用技术”,让原本难以开采的贫矿实现资源化利用;废钢回收替代率逐步提升,《中国钢铁工业发展规划(2025-2030)》明确2030年目标为40%左右,将持续降低进口依赖。同时,海外权益矿布局加速推进,2025年中国企业控制的海外权益矿产能达4.2亿吨,占进口总量的35%,其中华菱集团收购的印尼拉曼铁矿项目,通过就地转化规避出口风险,进一步增强供应链稳定性。


此次贸易调整引发的市场反应,凸显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禁令出台后,必和必拓股价出现明显下跌,市值大幅缩水,澳元兑人民币汇率贬值0.8%,澳大利亚国库部紧急下调2025-2026财年GDP增速预期至2.1%。面对压力,双方于10月9日达成协商,必和必拓同意第四季度起对30%的现货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价格调整至82美元/吨,接近中方预期,实现了市场化博弈后的互利共赢。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表示对中方初始决定感到失望,同时表达了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的意愿,体现出理性合作仍是双方的共同诉求。


铁矿石贸易格局的调整,本质上是全球资源贸易规则的渐进优化。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并非寻求对抗,而是通过市场化手段纠正长期存在的失衡问题,推动形成“价格合理、结算灵活、供应多元”的贸易新秩序。这一过程中,人民币在大宗商品结算中的应用拓展,不仅降低了国内企业的汇兑风险,更为全球贸易结算体系多元化提供了实践样本。对于国内企业而言,紧跟资源安全战略,把握多元供应和人民币结算带来的机遇,将更好地应对全球市场波动;对于国际矿企而言,适应中国市场的规则调整,尊重合理诉求,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合作。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这场贸易博弈为全球大宗商品贸易提供了重要启示:真正的合作共赢,建立在相互尊重、规则公平的基础之上。随着中国持续推进供应链多元化和定价体系完善,全球铁矿石贸易将逐步摆脱少数巨头操控的局面,走向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发展阶段。这不仅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筑牢资源根基,也为全球贸易体系的优化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