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关税战,墨西哥也着急出头了。最近,墨西哥准备调整关税政策,声称是为了保护本国制造业和减少对亚洲进口的依赖。但从操作细节来看,关税上调主要针对中国,却把美国和加拿大排除在外。这种做法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是为了迎合美国的要求。尤其是在《美墨加协定》2026年要复审的背景下,墨西哥更不敢轻易得罪华盛顿。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在向美国示好,但对中国显然就是不友好。
中国的回应其实很克制,按照商务部的表态,中国不会主动挑事,但绝不会在关键利益问题上吃哑巴亏。9月25日,中国商务部对碧根果发起反倾销调查,其实是一种信号,不是单纯为了一个坚果,而是要告诉墨西哥:如果你一味站在美国那边,甚至牺牲中国利益,那么中国完全有能力用规则手段来反制。
墨西哥政府也意识到了风险。墨西哥总统在解释新关税政策时,还特意强调和中国有“非常好的关系”,说不是针对中国,而是为了扶持本国工业。可这种说法有点自相矛盾。如果真的关系很好,为何偏偏要在中国最敏感的行业加税?如果不是美国施压,墨西哥完全没必要冒这个险。
其实从大环境看,墨西哥最近几个月,的确不断受到特朗普政府的威胁。特朗普之前就放话,要把墨西哥商品关税提高到30%,后来只是暂缓了90天。这样的压力之下,墨西哥选择对中国加税,很明显是想给特朗普一个交代,缓解美国的贸易打击。问题在于,这种策略未必能换来长期安全。因为美国随时可能变脸,而中国的反应也不会是一次性的。
但墨西哥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中方启动贸易壁垒调查之后,当地时间9月26日,墨西哥经济部宣布对中国有色浮法玻璃展开反倾销调查。这种回应看起来像是报复。可要注意,墨西哥对中国的指控和加税,本质上会让两国关系更紧张。双方从此前的合作伙伴,变成了互相调查、互相设限。未来几年,中墨贸易大概率会更不稳定。
而就在墨西哥和中国摩擦升级的同时,特朗普突然宣布,从10月1日起对多类进口产品加征新关税。厨房橱柜、浴室柜要收50%的税,家具30%,重型卡车25%,甚至连专利药品都要加到100%。这已经不只是针对中国,而是把全世界都拖下水。
特朗普的逻辑很清楚,就是要打造所谓的“美国制造业复兴”。他认为高关税能保护本土工厂。但实际情况是,之前对钢铁和铝的关税,已经让美国的制造成本飙升,连卡车厂商自己都受影响。这一次再加关税,短期可能看起来是对国内企业的保护,长期却很可能推高通胀,增加消费者负担。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经济学家都已经提醒,美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关税政策会让情况更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发出警告,美国的就业和工业生产已经显现疲软迹象,而新的关税会进一步推高成本。比如家具,美国的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家具价格上涨接近10%。特朗普说要把家具制造业拉回北卡、南卡,但消费者已经先被迫多掏了钱。这种“保护”,实际上是把压力转嫁给普通家庭。
最夸张的是医药。特朗普宣布对专利药品征收100%关税,除非企业在美国建厂。这等于是强行要求全球制药公司在美国投资。确实,礼来、阿斯利康、罗氏、葛兰素史克等公司都宣布要在美国投巨资建厂。但问题是,新药研发本来就成本极高,如果再增加关税负担,药品价格根本降不下来,甚至会更贵。对于普通美国人来说,结果可能是药更难买。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操作不仅让中国警惕,连欧盟也有怨言。美国和欧盟刚签署的贸易协议,就包括对汽车征收15%的关税。欧洲企业本来就很不满,现在再叠加其他关税,矛盾还会扩大。换句话说,特朗普的策略并不是只针对中国,而是想通过极限施压来重塑整个贸易格局。
总之,这一连串事件背后是三重博弈。第一,中国和墨西哥之间的贸易争端,本质是美国因素推动。第二,特朗普对华和对全球的加税政策,正在制造新的不确定性。第三,全球产业链在这种环境下被迫调整,很多国家不得不在利益和压力之间权衡。
对此,中国的态度很清楚:不会主动挑事,但也不会任人宰割。墨西哥如果继续在中美之间摇摆不定,未来可能丢掉更多合作机会。而美国自己,如果长期沉迷在关税战里,最终受伤的未必只是别人,更可能是自己的经济和消费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