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越南国会正式批准耗资670亿美元修建南北高铁项目后,越南政府便将此事视为所有基建项目的重中之重,由总理范明政亲自挂帅。
如今转眼过去了大半年,外界对于这一“世纪工程”的质疑与日俱增。
范明政主持召开铁路建设专项会议,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主会场设在河内。
首先是钱的问题。
南北高铁项目投资600多亿美元——这还不考虑大型工程项目一般都存在的超支问题——从哪里出呢?
越南的做法是找长海集团等社会力量出一部分钱,政府提供全额信贷担保做国内外融资筹措一部分钱,同时尽可能拉长还款期限。
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可落地的融资方案。
其次是技术问题。
越南自己完全没有高速铁路领域的技术储备,南北高铁又是一锤子买卖(越南国内不可能再建一条长线路高铁),谁会愿意跟越南企业进行技术合作,越方又该拿出怎样的合作条件呢?
更进一步讲,未来越南本土企业能否实现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也是个大大的问号。
最后还有运营成本问题。
建成后是否有足够的客流量,收入能否覆盖运营成本,利润能否偿还贷款利息,会不会成为“财政无底洞”?

因为有上述疑问,所以便出现了一种备选方案,具体来说:
1、分别在红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建成完善的城轨、市域铁和高速公路网络,类似日本关东平原或中国长三角、珠三角那种,先把两大三角洲地区的“近程交通网络”补齐;
2、翻新南北铁路,不必追求高铁的运行速度,能实现朝发夕至或夕发朝至即可;
3、升级河内和胡志明市的机场,将空运作为南北人员往来的主要方式;
4、升级沿海各主要港口,货运主要通过“海运+短途公路运输”即可。
这样的方案是否可行呢?

越南是一个地理位置很特别的国家,领土又长又窄,人口稠密的两个区域几乎位于国家的南北两端——湄公河三角洲和红河三角洲。
以河内为中心的红河三角洲约有2000万人口,以胡志明市为中心的湄公河三角洲差不多也是2000万人口。
除胡志明市和河内这两座千万人口规模的核心城市外,排名第三的海防拥有约200万人口,位置在河内东南方向100公里处;排名第四的芹苴拥有约170万人口,位于胡志明市西边约160公里处。
只有第五大城市岘港孤零零的在中部,人口约150万。
至于说其他城市,人口均未过百万。
在铁路线规划问题上,越南跟中国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中国的京广线连接了首都北京和五座人口过千万的省会城市,以及数十座大中城市,并与多条铁路相接;京沪线则贯穿7个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省市,所经24座城市中城区人口百万以上的有11座。
而越南南北高铁真正串起来的大城市就只有河内和胡志明市,外加一座中等城市岘港(相当于中国一个人口大县),主要客流也将发生在两座核心城市之间。
货运方面,越南本身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国土狭长且沿海,货运骨架可以以“海运+短驳铁路/公路”为主,怎么看也比拉一条南北铁路更划算。
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连通了京汉、粤汉铁路,随后不久线路改名京广铁路。
全球100大集装箱港口中越南有3个上榜,分别为海防港、胡志明市港和盖美港。
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与备选方案越南人肯定是考虑到了,那为什么还要坚持推动南北高铁项目呢?
此处给出几个不同维度的思考。
1、
现有的越南南北铁路为非电气化、米轨、单线,全程运营时间高达30至35小时,已经完全落后于时代。
即使不修高铁,只升级成电气化、标准轨、复线,也要花很多钱,工程量和投资并不少。
而普通电气化铁路的运行速度在100至160公里/时区间,跑完全线仍要12至16小时,还不如一鼓作气按照高速铁路标准修建,压缩到5小时以内。
2、
河内到胡志明市的民航航线已经非常饱和,单靠扩建机场并不能无限提升运量。
这条航线到底有多繁忙呢?
根据2023年的数据,河内-胡志明市航线售出票数超过1090万,在全世界最繁忙国内航线排行榜中位居第四,仅次于韩国的济州-首尔、日本的札幌-东京羽田和福冈-东京羽田。
以越南的经济发展和人员流动水平,河内-胡志明市航线的乘客数量竟然超过了悉尼-墨尔本、吉达-利雅得和北京-上海,可见早已把潜力压到极限。

全球前十大最繁忙的国内航线。

中国最繁忙的十大国内航线。
3、
高度依赖南北民航航线带来的风险不可忽视,比如:天气因素、油价波动因素、国际政治因素等。
无论河内还是胡志明市,但凡有个刮风下雨,航班就面临停运、延误问题,整个国家的交通系统缺乏韧性。
不仅如此,越南在大飞机领域完全受制于美欧,万一哪天跟西方产生点摩擦,波音和空客随时可以通过禁供航材、软件更新、发动机维护等手段让其航司停摆。

胡志明市新山一机场T3航站楼。
在越南政府看来,南北高铁是一条大容量、全天候的国内交通干线,相对于飞机最大的优势在于不仅连通两端大都市,还能把沿线的中小城市牢牢纳入国家主干交通网络。
飞机的“点对点”模式在商业领域是优势,在国家管理者眼中其实是劣势。
“点对点”模式下,越南各家航空公司天然倾向于集中资源在“双枢纽”(河内内排机场和胡志明新山一机场),中部和其他次级城市(岘港、芽庄、顺化、荣市等)的航线有限、班次少、票价波动大,有些到了淡季干脆停止运营。
与之相较,高铁的“沿线带动”效应要好很多,可以实现多站串联。
一旦南北高铁建成,荣市、岘港、芽庄、藩切这些城市能在数个小时内直达河内和胡志明市,且它们彼此之间的人员往来也会大大便利。
从国内政治角度讲,修建一条连接河内和胡志明市、贯穿南北的高速铁路,本身就是越南“国家一体化”的象征性符号。

与高大上的机场相比,胡志明市火车站(西贡站)显得有些寒碜。
火车站站台。
最后聊聊南北高铁的国际政治考量。
在形势变幻莫测的当下,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底线思维”,越南作为经历过几十年战争的国家尤其如此。
南北高铁的意义之一,就是打破对美欧航空供应链的过度依赖,毕竟高铁建设可以依赖日本、韩国、中国、欧洲等多方,在技术选择和运营管理上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与飞机很容易被“一刀切”禁运不同,铁路设备就算依赖进口,风险也比航空小得多——即使可靠性降低,最多趴窝在轨道上,总比趴窝在天上好。
从这个角度理解,南北高铁不仅是越南的交通选择,更是一个战略对冲工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