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1997年,庆良间群岛村民,投票拒绝旅游开发,结果让日本政府震惊。
这些被打压了百年的琉球人说:"感谢你们的冷落,让我们保住了这片净土"。
一句话背后,隐藏着琉球群岛,从王国到殖民地,再到生态天堂的血泪史。
王国覆灭与文化灭绝
1879年,琉球王国最后一位国王——尚泰,接到了日本明治政府的最后通牒。
这个延续了450年的独立王国,在没有任何战争的情况下被宣布"废除",日本官员进入首里城,将"琉球国"的牌匾撤下,挂上了"冲绳县"的新招牌。
尚泰王被"请"上了开往东京的军舰,名义上是去天皇那里"做客",实际上是软禁。
这位42岁的国王,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过故土,在东京的豪宅里,度过了剩余的22年人生。
吞并琉球后,日本政府开始了。系统性的文化清洗。
直接的手段就是禁止琉球语,强制推行日语。
1880年,所有学校都收到了同一个指令:任何人在校园内说琉球语,必须佩戴"方言札"。
这个木制的牌子重达半斤,上面刻着"我说了方言"几个大字。
孩子们戴着它,要站在校门口一整天,接受所有人的嘲笑和指责。只有抓到下一个说琉球语的同学,才能摘下这个耻辱的标记。
语言的灭绝还不够,日本政府开始对琉球的历史文献下手。
《历代宝案》是琉球王国,与中国明清两朝的外交档案,记录了500年的中琉关系。
日本官员闯入琉球王府,将这些珍贵文献全部没收。
大部分文献被当场焚毁,理由是"宣扬中琉友好,不利于日本统治"。
只有琉球学者林世功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将部分档案转移到了北京。这些文献后来成为,研究琉球历史的唯一依据。
琉球人信奉的本土宗教,被日本政府定义为"迷信"。
传统的神女制度被禁止,神社被拆毁,传统服饰琉装也被列入禁止清单,三线琴、琉球舞等传统艺术形式也被查禁。
经济掠夺下的意外保护
日本吞并琉球的真正目的是经济掠夺,三菱、住友等大财阀,迅速控制了琉球的支柱产业——渔业和甘蔗种植。
当地渔民和农民,沦为这些大公司的廉价劳工。
即使是丰收年份,一个渔民家庭的年收入,也不足维持温饱。
甘蔗种植的情况更加恶劣。
农民必须将所有甘蔗卖给指定的日本糖厂,价格由日本人单方面决定。
1920年代,琉球农民的平均收入只有日本本土农民的30%。
这种经济压迫迫使大批琉球青壮年离开故土。
他们背井离乡到日本本土打工,或者远渡重洋到巴西、秘鲁等地当劳工,留在岛上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日本政府对琉球的态度很矛盾:既要榨取经济价值,又不愿意投入太多,资金搞基础建设。
这种消极态度,意外地保护了琉球的自然环境。
庆良间群岛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这片海域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珊瑚礁,但因为交通不便、投资不足,一直没有大规模开发。
日本财阀们更愿意把钱,投在本土的工业项目上,对这些偏远小岛兴趣不大。
座间味岛的老渔民比嘉正雄说:"那时候我们觉得,日本政府不重视我们,心里很愤怒。但现在回想起来,正是这种冷落让我们的海洋,保持了原始的美丽。"
尽管受到严厉打压,一些传统技艺依然在民间秘密传承。
制盐技术是明朝"闽人36姓"带到琉球的,日本人试图用现代化设备取代,但效果不好。
栗国岛的盐工们私下里,继续使用传统的海水蒸发法制盐。
战火中的觉醒与抵抗
1945年,太平洋战争的战火烧到了琉球群岛,冲绳战役成为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琉球平民成为受害者。
这场战役持续了82天,超过10万琉球平民死亡。
最让琉球人愤怒的是,日军的强制"集体自决"命令,日军告诉平民,被美军俘虏后会受到酷刑,不如结束自己来得痛快。
许多家庭在恐惧中选择了集体,包括大量儿童。
战后的统计数据显示,琉球平民的死亡率高达21%,远超日本本土任何一个地区。
这场战争让琉球人意识到,他们在日本政府眼中,只是可以牺牲的棋子。
复归后的矛盾与生态遗产
1972年,琉球群岛从美军管制下"回归"日本,这个被官方称为"复归"的过程,在琉球人心中却充满了矛盾。
一方面他们摆脱了美军的直接统治,另一方面又重新回到了,曾经压迫他们的日本政府手中。
复归后的现实让很多琉球人失望。
经济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
1972年琉球的人均收入,仅为日本全国平均水平的60%,这个比例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一直没有显著改善。
琉球占日本国土面积的0.6%,却集中了全日本70%的美军基地。
这种不公平的负担分配,也让琉球人深感愤怒。
普天间基地位于住宅区中心,战斗机的轰鸣声24小时不断,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还有美军犯罪问题,强奸、酗酒闹事、交通肇事等案件频发。
因为经济发展的滞后,琉球群岛的自然环境,得到了意外的保护。
大规模的工业开发没有到来,旅游业也发展缓慢,这让很多原始生态得以保存。
1997年庆良间群岛的公投成为转折点。
村民以67%的支持率,拒绝了大型旅游度假村的建设计划,理由很简单:"我们不需要破坏环境的发展。"
座间味村村长宫里哲说:"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贫穷不可怕,失去了美丽的环境才是真正的贫穷。感谢日本政府这么多年的冷落,让我们保住了这片净土。"
2021年,奄美大岛、德之岛、冲绳北部和西表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为了平衡保护与发展,琉球各地开始推行可持续旅游模式。
游客数量受到严格限制,所有旅游活动都必须遵守环保规定,破坏珊瑚礁的行为,将面临重额罚款。
石垣岛制定了"一岛一酒店"的政策,严格控制住宿设施的数量和规模。
西表岛则实行"预约制旅游",每天只允许200名游客上岛
复归后,琉球文化的传承工作逐渐公开化。
1970年代开始,学校重新开设了琉球语课程,虽然每周只有一节课,但总比完全禁止要好。
芭蕉布、宫古上布等传统纺织品,也被列为"无形文化财产",工艺传承人享受政府补贴。
石狮雕刻重新兴盛起来,现在琉球的街头巷尾,都能看到这些可爱的石狮。
年轻一代开始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感到骄傲,而不是羞耻,主动学习琉球语,参与传统节日,传承祖先的智慧。
渡名喜岛博物馆馆长宫城实说:"我们用了一百多年才明白,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和环境,这是任何金钱都买不到的珍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