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超
7岁那年,一场车祸,宿迁姑娘李敏失去了左臂。2012年毕业回乡创业,从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做起网店,到带头创办了江苏省沭阳县双荡村公益直播基地,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演绎了一个“花乡维纳斯”的传奇,她的故事是宿迁青年投身电商创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些年,电商直播兴起,深刻改变了乡村生产生活方式。作为苏北一座年轻的城市,宿迁聚焦服务乡村振兴,引导和支持青年扎根基层、创新创业,成为“直播经济”“网红经济”的生力军,“青年+乡村+网络”一体融合的工作思路发生了聚合反应,营造互促增长的良性生态。
“团”聚新青年
“乡村天地广阔,青年活力无限,如何在乡村和青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是我们始终思考的命题,直播电商的发展让我们找到了答案。”团宿迁市委书记任杰介绍。
在宿迁耿车镇“振兴之路”青年学习社线路上,直播电商领域新兴青年和宿迁籍大学生正沿着白鹿湖生态公园、生态农业示范园、刘圩村三个学习站点,一路见证耿车从“垃圾镇”到生态示范镇的“蝶变”过程。
连续5年,团市委组织青年学子、新兴青年看家乡,让电商青年在寻访乡村中找到创业方向,让青年学子接受家乡感召返乡助农。
在宿迁王官集镇花园村,村党支部副书记蔡万明正组织“直播达人”在梨园推销酥梨深加工产品。为擦亮“花园酥梨”特色品牌,他注册“领头雁”酥梨品牌,定制特色礼品包装盒,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推动梨产业接二连三。
“2017年,我从中国矿大毕业,成为了一名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两年的志愿服务工作让我和乡村结下不解之缘。”蔡万明说。
志愿服务期满后,他以返乡新村干的身份来到花园村,带头流转了70亩土地,种植2300株梨树。为了让梨嫁接技术惠及更多农户,他邀请农科院专家现场指导帮助村民,积极争取市、区农业资金,推动完成花园村3000亩梨园嫁接。
2011年加入苏北计划、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吴柏霖时常和蔡万明交流探讨,相同的经历让他们成了彼此的良师益友。
从苏北计划到乡村振兴计划,从吴柏霖到蔡万明,从志愿者到新村干,一大批青年投身苏北乡村振兴的大潮。
培育“新农人”
宿迁市宿豫区电子商务园区是一个燃烧着青创小火苗的地方,京东、当当、途牛、惠普等互联网企业集聚,这里有专业的直播电商培训基地,聚集着上万名新兴领域青年,这个2015年成立的产业园区已经成为青年电商创业者的集聚地。
据悉,宿豫区每年定向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入职园区,在志愿服务期满后,园区征询志愿者工作意向,与县区返乡新村干招聘无缝衔接,鼓励具有互联网思维的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成为农村电商产业发展的种子。
一根网线连接生产和销售,同时链接了乡村和青年。“以前乡村贫苦,不仅贫在物质,更贫在信息和舞台,年轻人来了,想干事创业,但没有关键要素,总是待不住。”泗洪县半城镇顾北社区副主任马浩一语道破其中关键。
网络链接了资源、贯通了信息、降低了门槛,乡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为青年来到乡村、留在基层、干在云端打下了基础。
5年前,1996年出生的马浩返乡创业,做经济林果种植,创办小马农舍家庭农场,后任职泗洪半城镇顾北社区新村干,参与并完成了乡村振兴项目申请与规划、民宿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而今,他正在通过“马场长”的抖音号进行新的创业尝试。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龙集镇侯嘴村副主任卓成涛,他毕业于扬州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原本在南京一家软件开发公司有着很好的职业前景,但还是毅然决然遵从内心的想法返乡创业,从都市白领变身乡村果农,成为了助农直播的村干部主播,并先后获得多个荣誉。
近年来,宿迁共青团组织电商培训、主题交流、青年看家乡、创青春大赛等实践活动,发掘吸引返乡新村干、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等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成立电商直播行业团工委,通过“团建链”串起“人才链”“资源链”“产业链”,实现团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电商创业相融互促、同频共振。如今的乡村,因为青年的涌入,网红成了新农民,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数据成了新农资。
引领“新农潮”
在沭阳县双荡村新村干公益直播基地,新组建的青年公益直播团队在600平方米的多功能直播基地热火朝天地宣传“沭派盆景”文化,帮助当地花农销售盆景。在电商青年的奋进中,花乡沭阳翻开了由绿色向彩色、地栽向盆栽、苗木向园艺、低端向高端、线下向线上、卖花木向卖风景的新篇章,开启了花木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新潮流。
今年是唐玮返乡创业的第15个年头,2013年他成立泗阳县春风家庭农场,获评乡村振兴技艺师和市杰出青年,经营的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作为村里的能人,唐玮将积累的农场经营技术无私传授给周边群众。
在他的技术指导下,先后15户农民成立家庭农场,9户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优选品种、优化耕种、品牌打造,唐玮探索出一条“公司+基地+品牌+电商”可复制的产业富民新途径,注册“洪湖明珠”“通玮”两个稻米品牌,并申报绿色食品产地及商标认证,农产品入驻京东、淘宝、醉美泗阳、微店等电商平台,品牌影响力逐年扩大。
对于投身乡村振兴的青年,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和特色产品,突出品牌打造,充分利用新媒体赋能,成为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在宿城区蔡集镇,八零艺术农场是个“世外桃源”般的神奇存在,80后夫妻阎宁和刘胜在此创业10年,他们大学时就读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来到宿迁骆马湖水资源保护区沿岸,用青春的汗水和艺术家的审美,在80亩的土地上打造集生态养殖、有机种植、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娱乐、线上销售为一体的立体式生态农场,成为宿迁人热衷向往的诗和远方。
在泗洪朱湖镇,新村干马乐创办泗洪优选助农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支书刘铁嘴”抖音号,以直播带货的形式销售本地农产品,将朱湖金丝馓子、豆皮、泗洪大米、空心挂面等特色产品带到直播间。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立体销售新模式,形成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终端销售互联互促的全产业链格局,青年的创新创造推动了更多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去,“宿有千香”成为互联网世界更广泛的品牌认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