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歼-35在福建舰上顺利完成电磁弹射测试,中国已成为全球首个在航母上成功实现电磁弹射五代机的国家。不过很多网友也很疑惑,为何福建舰不干脆全部搭载歼-35,而是还要保留占用甲板和机库空间更大的歼-15T这款非隐身战机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歼-15T作为重型战机,比歼-35这款中型战机在某些方面是有优势的。
图:福建舰同时装备歼-15T和歼-35
首先就是远程打击武器的挂载能力方面,歼-15T比歼-35更有优势。
歼-35的优势是可以利用隐身性能来与敌方争夺制空权,主要是使用内置弹舱来挂载对空和对地弹药。而弹舱的尺寸就限制了它可以携带的数量和种类,特别是鹰击-15超音速反舰导弹和鹰击-83KH空地导弹等对地对海打击弹药无法在弹舱内挂载,而如果在外部挂载,又会限制其隐身能力和航程,所以就得不偿失。
而歼-15T作为双发重型战机,其最大起飞重量超过30吨,拥有多个重载挂点,可挂载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远程空地导弹和小型空射高超音速导弹等武器,所以对地对海打击能力和远程突击能力是强于歼-35的,所以福建舰需要它来承担起远程对地对海打击任务,让歼35专心争夺制空权。
其次,是航程和滞空巡逻能力的问题。重型机的载油能力优势赋予了歼-15T更远的航程和更长的滞空时间,所以它在执行远程拦截、空中战斗巡逻或防空压制及反舰任务时,能够在前沿空域停留更长时间,有效弥补歼-35因轮换、加油或维护产生的时间空窗,实现对交战区域的持续控制。
另外,歼-15T的机体空间和供电能力充沛,相比中型战斗机,可以搭载大型天线和更高功率的干扰设备,其电子战能力也更容易扩展。
第三则是装备的成本和维护问题,全隐身舰载机机队要面临很大的成本与维护压力。
第五代战斗机的采购单价高昂,维护复杂度高,全数换装将导致部署成本急剧上升,同时其隐身蒙皮的维护要求也比歼-15T这些四代战机要高,要在航母上维持高出动率并不容易。因此,维持一支混合机队,是兼顾作战效能与出动效率的理性选择,美军的尼米兹级航母上,在F-35C服役后,也依然保留了大量的超级大黄蜂这种四代战机。
图:美军航母同时装备F-35C和超级大黄蜂
而与美军的超级大黄蜂相比,歼-15T的性能也并不落于下风,它的载弹量和作战半径均优于作为中型机的“超级大黄蜂”。这使得它在执行远程反舰或纵深打击任务时更具优势。
同时,歼-15T配备的是新型的数字阵列有源相控阵雷达。这种雷达比传统相控阵雷达,在探测距离、多目标跟踪能力、抗干扰性能和可靠性上均有优势。而美军“超级大黄蜂”虽在后期批次换装了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但其并非数字阵列体制,性能上存在差距。
虽然为了对抗歼-15T等新对手,美国海军上马了超级大黄蜂Block III升级项目,旨在通过加装保形油箱、升级座舱显示系统及换装数字化的APG-79 V4雷达等手段提升其性能。然而,该升级计划全面落地尚需时日,且超级大黄蜂作为一款中型机,平台潜力有限,导致其再怎么升级,也难以根本改进。
【超级大黄蜂block 3升级项目示意图,图内包含具体内容】
因此,就当前现役装备而言,歼-15T在面对超级大黄蜂时,在平台性能与雷达技术上均占有一定优势。而这也是福建舰保留歼-15T的第四个原因,那就是它与强敌的主力舰载机相比,并未过时。
综合来看,福建舰选择歼-35与歼-15T搭配,绝非简单的新旧混用,而是基于现代航母作战体系需求和敌我装备配置对比的深思熟虑。
这实际上是一种“高低搭配”的优化组合。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功能完备、弹性灵活、且成本可控的舰载航空作战体系。
而这清晰地表明,中国海军在航母舰载机的发展上,走的是一条注重实际需求和敌我对比的务实道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