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提出了“印度制造”,希望把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业中心”,赶上中国,超越美国。
但10年过去,印度“世界工厂之梦”彻底破灭,全球资本从印度“大逃亡”,以最快速度涌入了中国!
印度的“世界工厂之梦”究竟为何破灭?中国又有哪些吸引外资的地方?

印度制造的困境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对印度的计划非常感兴趣,纷纷对印度进行吹捧,宣扬印度将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甚至有人断言,印度将取代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
在他们的描绘中,印度拥有人口红利,劳动力成本低,再加上政府的扶持,印度的“世界工厂”梦似乎触手可及,然而,现实却给印度的泼了一盆冷水。
信息源:英媒:随着印度经济增速放缓,外国投资者纷纷撤离并转购中国股票 观察者网 2025-03-19
印度引以为傲的14亿人口,本该是制造业腾飞的燃料,却成了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西方企业进入印度后,很快就发现了诸多问题,印度的劳动力素质偏低,所谓的“人口红利”不过是没有成熟的青果,据统计,印度劳动力中接受过技能培训的人只有5%左右,远低于中国的40%。
某德国的汽车厂商在印度建厂后,不得不自掏腰包开设“扫盲班”,从认识螺丝型号教起,这种“二次教育”让企业的成本陡增30%,原本想省下的“人口红利”,倒成了吞金的无底洞。

更棘手的是,即便经过培训,印度工人平均每小时只能组装3辆汽车,而中国工人能轻松完成8辆,这种效率差距,让“世界工厂”的承诺听起来像个冷笑话。
除此之外,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十分落后。
从德里到孟买的高速公路上,满载货物的卡车常常堵成“钢铁长龙”,司机们戏称这是“自带刹车系统的停车场”,印度落后的基础设施,正在吞噬制造业的生命力。

古吉拉特邦的纺织厂主帕特尔抱怨:“我们厂每月有3天要自备发电机,因为电网随时可能罢工”,这种“停电惊魂”导致工厂的开工率不足85%,每年因电力短缺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全国GDP的2%-3%。
港口拥堵更是致命伤,孟买港的集装箱码头前,等待卸货的货轮常常排起5海里长队,一艘货轮从靠港到离港,平均需要12天。
这让印度出口商品的交货周期比中国多出20天,在分秒必争的国际市场上,无异于慢性自杀,某位中国的贸易商直言:“与其在印度等船期,不如多掏运费走新加坡中转。”
印度政府的办事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印度政府把“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包装成制造业的救命稻草,承诺到2025年,补贴25%的产值增长。

但多年过去,政府只兑现了8%的承诺,相当于给投资者画了张“空头支票”,更让企业头疼的是,一个工厂项目要过42道审批关卡,平均耗时34个月,堪称“马拉松式”的投资。
印度的投资环境也不好,某韩国电子企业高管吐槽:“在印度建厂就像玩闯关游戏,每道关卡都要烧香拜佛”,这种政策不确定性,让外资企业如同在雷区跳舞,随时可能踩中“政策地雷”。
曾几何时,印度的股市因为外资的涌入而风光无限,成为全球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但从去年9月底开始,印度股市却突然走下坡路,一路狂泻,市值大幅缩水。
股市的雪崩,其实是印度经济痼疾的集中爆发,近年来,印度的物价不断上涨,7%的通胀率像隐形杀手,悄悄侵蚀着民众购买力,消费疲软让制造的产品滞销,工厂的开工率进一步下降。
外资的撤离更是致命一击,过去五个月,外国的投资者抛售了250亿美元印度的股票,等于是每天都有1.6亿美元逃离印度市场,单在2月份就卖出了41亿美元。

国际投行的分析师直言:“印度经济就像漏水的水桶,补漏洞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漏水的速度”,美国挥舞的关税大棒,更是让印度出口雪上加霜,制药业、汽车业等支柱产业遭遇“倒春寒”。
中国成为外资新宠
当印度股市持续低迷,市值大幅缩水,外资疯狂撤离的时候,中国的资本市场却像磁铁般,吸引着全球资本,短短数月间,国际资本以“真金白银”的投票,在中国股市砸出了1.3万亿美元的市值。

高盛的研报显示,今年以来,全球对冲基金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在大幅买入中国的股票,2月初,它们买入的力度是四个月以来的最强,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等多家投行也纷纷看好中国股市。
那么,中国究竟有什么魅力呢?
近年来,中国的GDP增速在全球主要的经济体中一骑绝尘,2024年,中国的GDP突破了121万亿元,相当于每天都可以创造330亿元的财富。

从义乌商品城的人头攒动,到深圳盐田港的巨轮如梭,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里奔涌着旺盛的活力,某德国机械制造商驻华代表感慨:“中国工厂开足马力的轰鸣声,比任何经济数据都令人振奋。”
走进比亚迪的工厂,机器人的手臂在流水线上跳舞,每分钟就有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这正是中国制造业的“金字招牌”,从光伏板到盾构机,中国制造就像百宝箱,能满足全球的任何需求。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中国速度”,也让全球汽车行业瞠目结舌,从奠基到投产,只用了12个月,这种效率让中国的制造业成为了外资的“梦工厂”。
北京中关村的咖啡馆里,或许就坐着下个改变世界的科技天才,近年来,中国的科技迅速发展,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产业在全球崭露头角。

中国还很欢迎外资的进入,外资的准入负面清单非常简短,制造业上基本实现了“零门槛”,之前,有一家德国化工企业,从提交申请到拿到营业执照,只用了28小时,速度非常快。
结语
印度要想真正成为制造业强国,需要的不是西方媒体的溢美之词,也不是政府的口号式承诺,而是一场“触及灵魂”的自我革新。
当印度还在“世界工厂”的梦里徘徊时,中国早已在“世界创新中心”的路上疾行,这场无声的较量,让“东升西降”的趋势愈发清晰,也让全球资本看到了真正的“价值洼地”。
从工人的基础教育到改善基础设施,从政策环境的透明到经济结构的平衡,每一步都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否则,“世界工厂”的桂冠,终将只是镜花水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