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那天的照片后来还登上了不少杂志封面:妮基·希尔顿穿着一件裁剪精致的浅蓝色连衣裙,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身边是她的丈夫詹姆斯·罗斯柴尔德,看上去温柔又安静。
可谁知道,这场“看起来像童话”的人生,背后其实藏着不少不为人知的较量。
说起来,妮基真正被人重新认识,不是结婚那年,而是她38岁生下第三个孩子的时候。
那时候社交媒体上吵成一团,有人说她是为豪门拼三胎,有人说她终于完成了“继承人”的任务。
可这事儿真有那么简单吗?
得从更早说起,她不是一开始就看准了这条路。
妮基1983年出生——纽约人,希尔顿家族的第四代。
她爸理查德·希尔顿是家族产业的继承人之一,妈凯西·希尔顿原是演员。
外人看她出身显赫,可她自己清楚得很,家里虽然有钱,但在整个家族体系里,她只是个“二公主”。
说白了,就是不当家也不掌舵。
小时候,她和姐姐帕丽斯一起长大,住在比佛利山庄的别墅里,家里人来人往的全是娱乐圈和商业圈的人物。
那会儿帕丽斯就很活跃,后来成了真人秀女王,名声大得很;妮基却始终低调,不爱出风头,更多时候是安安静静地画图、看书、设计衣服。
她21岁那年,成立了自己的时尚品牌,主打鞋子和配饰。
起初没人太在意,觉得她只是个玩票的名媛。
但她自己很认真,工厂选址、布料采购都亲自跑,还为了压成本,跑去意大利和东南亚谈合作。
那时候她常和朋友说一句话:“我不想一辈子靠希尔顿的姓活着。”
可事业之外,感情就没那么顺了。
2004年,她闪婚嫁给了托德·梅斯特,一个和她一样出身不错的商人。
婚礼在拉斯维加斯办的,仓促得很。13周后,这段婚姻就宣告结束。
媒体说是价值观不合,有人爆料是家庭背景问题,也有人说她其实并不爱他。
这场失败的婚姻让她学会了慎重。
她自己后来在一次访谈中提过一句:“钱和出身不是全部,方向不一样,就走不到一块儿去。”
再后来,就是2011年到2014年这三年了。
这段时间她认识了詹姆斯·罗斯柴尔德,一个英国人,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的继承人之一。
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威尼斯一个慈善酒会,后来才知道有共同朋友。
两个人都不算热情型的,刚开始更多是邮件来往——那时候妮基还在纽约,詹姆斯常往返伦敦和巴黎。
约会很低调,几乎没被媒体捕捉到。
两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都不太愿意把感情曝光。
詹姆斯后来跟朋友提过:“她不像其他人那样急着贴标签,她懂分寸。”
2015年夏天,他们在伦敦肯辛顿宫旁边的一家教堂办了婚礼。
那天的婚纱,是Valentino的定制,裙摆长达三米,手工绣花花了半年时间。
婚礼很隆重,也很私密。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长辈几乎全到了,从法国、德国、英国飞来,场面不大,但规格极高。
嫁入罗斯柴尔德之后,她的生活方式变了。
说白了,这是个规矩比希尔顿家族还多的地方。
罗斯柴尔德家族有上百位成员,分布在不同国家,有金融、有艺术、有教育——每个分支都有自己的职责。
妮基嫁进去之后,必须学会如何在这个庞大的系统里站稳脚跟。
她开始参与家族基金的运作,有时候也代表家族出席一些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她不是象征性的出场,而是认真做事。
有人见过她在一次关于欧洲犹太艺术品修复的会议上发言,讲得条理清楚,用词克制,甚至还引了18世纪家族档案馆的一段原文。
她没放弃时尚事业,只是做得更“隐形”了。
她把品牌做成了小众高端路线,同时还和家族旗下的一家艺术基金会合作,推出过一系列限定配饰,收入用来支持年轻设计师项目。
孩子出生后,她角色又变了。
头两个孩子是女孩,家族里没说什么,可到第三个孩子出生时,气氛就不太一样了。
那是2022年初,伦敦还在经历疫情的尾声,很多事务都暂停了。
她坚持剖腹产,医生警告她有风险,可她没退缩。
那天清晨,医院里只有她丈夫和她母亲凯西在。
孩子出生后,詹姆斯抱着他走出产房,只说了一句话:“是个男孩。”
这事儿后来在罗斯柴尔德家族内部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因为这个孩子,很可能是家族未来某个分支的核心继承人。
从那天起,妮基在家族里的身份就不一样了。
她开始被邀请参与更高层的策略会议,也被列入家族基金的特别顾问组。
她的话语权变重了,人也更沉稳。
詹姆斯的一个表姐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她变得越来越像我们家的人了。”
可她自己私下却说得很轻:“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
她没把自己当成谁的附属,也没试图去主导什么。
她的方式是静水流深,用时间和行动证明自己。
她没公开说过什么“豪门不豪门”的话题,也从没回应过外界那些关于“拼三胎”的舆论。
她只是安静地走下去。
2024年的一次私人聚会,有人还在叫她“希尔顿家的小妹”。
詹姆斯轻轻纠正了一句:“你说的是罗斯柴尔德夫人吧。”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这样叫过。
参考资料:
Sally Bedell Smith,《For Love of Politics: Bill and Hillary Clinton: The White House Years》,Random House,2007
Nicky Hilton Rothschild,《365 Style》,Harlequin,2014
Hannah Rothschild,《The Baroness: The Search for Nica, the Rebellious Rothschild》,Virago Press,2012
Deborah Cadbury,《Princes at War: The Bitter Battle Inside Britain‘s Royal Family in the Darkest Days of WWII》,PublicAffairs,2015
John Brooke,《The House of Rothschild: Money‘s Prophets 1798–1848》,Penguin Books,1999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