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辆大车,轰隆隆地响,把一堆堆的石头和土,倒进一个望不到边的大坑里。这活儿看着就让人觉得心慌,好像要把整个天都给填起来。
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个大坑,叫抚顺西露天矿,它不是一天两天挖成的。从1901年开始,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里挖,一直挖到2019年,整整118年没停过。
这坑太大,也太深了。它有6。6公里那么长,比好多镇子都要大。最深的地方有424米,把一座高楼放进去都看不见顶。
当年,这里可真是个宝贝疙瘩。
全国上下要建工厂,要开机器,都缺煤。这个矿坑挖出来的煤,能顶全国用量的三成。可以说,没有它,很多机器都得趴窝,很多地方都得黑灯瞎火。
抚顺这个城市,也跟着沾了大光。在1954年的时候,抚顺可是个大城市,是直辖市,比现在好多有名的城市都厉害,中国第一趟有轨电车就在这儿跑。
矿上的日子也好过,常年都有七千多号人在这里上班,祖孙三代都在这儿干活的也不少。一辈子干到老的工人,有好几万那么多。
可好日子背后,藏着的全是麻烦。
坑挖得太深了,旁边的地就开始不结实,总有地方塌下去。矿区有将近一半的地方,都踩着不踏实,走在上面心里都发毛,生怕脚下一空。
还有那三万多亩的地,要么是被脏东西给染了,要么是自己陷下去了,根本没法再种庄稼。老百姓看着自己的地,只能叹气。
水也变得不对劲了。
矿坑周围的水源都被搅浑了,里头有了不干净的东西。住在附近的人喝了这样的水,身上就容易出各种各样的毛病。
以前的抚顺,是全国有名的“十大重工业城市”,后来却慢慢没人提了,变成了五线小城。过去的好日子,好像被这个黑洞洞的矿坑一点点吸走了。
最风光的时候,这矿一年能出1830万吨煤。到了后来,一年连200万吨都凑不齐了。矿坑老了,抚顺也跟着没了精神。
一到下雨天就更吓人了,矿坑旁边地势低的房子就得泡在水里,泥石流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冲下来。地面还在不停地往下陷,好多工厂只能关门。
工人们也没了活干。
再这么下去,这个城市可能真要被这个自己挖出来的大坑给拖垮了。到了2019年,大家下定决心,不挖了,开始往回填。
这个决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比登天还难。
拿什么东西来填这么大的坑?总不能在旁边再挖个新坑取土吧?那不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想了个办法,用东边另一个矿挖出来的废石渣。
像那些绿色的泥岩、油母页岩废渣,本来也是没用的废物。现在正好拿来填这个大坑,也算是废物派上了大用场。
“专门用小电铁车来拉这些石渣,这样既不用烧油,也不会弄得到处都是灰尘。”
填的时候也特别小心,不能直接倒下去就完事。
得先洒水,把石渣弄湿了,再一层一层地铺开,用大滚轮压结实。这么做,就是怕那些东西堆在一起自己烧起来,那麻烦就更大了。
最开始投进去的钱就有 1000万。
这笔钱可不光是买土填坑的。还得挖好几条沟,把雨水引走,不然下大雨把填好的土又冲走了。这些配套的活儿,一样都不能少。
时间也着急不来。工人们分成好几班,一天到晚不停地干,就这样也得干上整整10年。预计要到2029年,才能把这个大工程干完。
挖了一百多年的大坑,想用十年填平,已经是神仙一样的速度了。
辛苦没白费,这几年的功夫,大坑周围的景象已经开始变了。过去光秃秃的灰渣地,现在慢慢能看见绿色了,长出了小草,还开出了花。
“他们种了40多种树,一共390多万棵。这些树活过来了,这个地方也就活过来了。”
这些新长出来的树林子,一年能吸进去 54。3万吨 对人身体不好的二氧化碳,再吐出来 39。7万吨 干净的氧气。生态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光把坑填上,种上树还不够。
这里不能再靠挖地下的东西过日子了,得想个新出路。后来,大家把主意打到了来这儿看稀奇的游客身上。这么大个坑,本身就是个故事。
以前的矿工,现在有的当上了导游,给天南地北来的人讲过去的故事。还有的在景区里开了小店,卖点东西,日子又重新有了奔头。
这个大矿坑,以前是中国工业的一个大功臣,给国家出了不少力。现在它不挖煤了,又成了让环境变好的一个榜样。
从一个巨大的地球伤疤,慢慢变成一片能让人呼吸新鲜空气的绿肺。这一千万,这十年,花得真是一点都不冤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