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因为梅德韦杰夫发表了“极具挑衅性”的言论,他已“下令将两艘核潜艇部署到适当区域”。这一动作被视为美国对俄乌冲突的最新强硬表态。
特朗普此举的直接导火索是梅德韦杰夫对美方的尖锐批评。当前,俄乌和谈陷入了僵局,特朗普之前给俄乌设定了停火期限,如果到期没达成和平协议,那美国就要对俄罗斯征收“非常严厉”的关税,后来又把原本的50天期限缩短到10天。但俄乌双方条件分歧巨大,俄罗斯要求乌军撤出顿巴斯等四地并承诺不加入北约,而乌克兰则坚持要恢复到1991年的边界,美方试图通过施压打破僵局。
然而,梅德韦杰夫可没惯着特朗普,发文讽刺他这是在玩“最后通牒游戏”,还提醒特朗普俄罗斯仍保有苏联时期的终极核打击能力,那意思就是别小瞧俄罗斯,俄罗斯有实力应对美国的威胁。随后特朗普就进行了回击,称梅德韦杰夫为“失败的前总统”,并威胁若俄乌没在8月8日前达成和平协议,那么将对俄罗斯实施更严厉的制裁。梅德韦杰夫则讽刺特朗普“应回顾丧尸电影,回忆核威胁的危险性”。美俄你来我往的这波操作,信息量爆炸,让国际社会看得心惊肉跳。
特朗普此时下令部署核潜艇,主要目的是想在气势上压过俄罗斯,通过展示军事力量,告诉梅德韦杰夫和俄罗斯,美国不会被这种“挑衅性”言论所吓住,自己有反制的手段。通过军事动作配合“最后通牒”,给俄罗斯施加更大的军事压力,试图迫使俄罗斯在俄乌和谈中让步,并在与美国的博弈中有所顾忌。同时,强化美国的北约角色。当前,美国与北约正在协调成员国出资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此时的核潜艇部署有可能是配合这一机制,展示美国对乌克兰支持的“军事后盾”。
此外,特朗普此举也可向国内展示其“强硬外交”形象。大家知道,特朗普面临2026年中期选举,进一步显示对俄罗斯的强硬姿态可巩固其支持者基本盘,同时转移民众对国内经济问题的关注。
然而,特朗普下令部署核潜艇,从某种角度讲,其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意义,大家知道,核潜艇作为“水下核打击平台”,其部署可被解读为对俄方的直接警告,暗示美国具备在冲突中升级核威慑的能力。但是特朗普在部署核潜艇上有两个没有明确:
一个是没有透露核潜艇的类型,比如究竟是战略核潜艇还是攻击型核潜艇,如果是战略核潜艇,那就意味着核威慑升级了,因为这种潜艇能携带核弹头,一旦局势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是攻击核潜艇,那主要在常规军事对抗层面发挥作用,比如收集情报、对敌方舰艇进行监视甚至攻击等等。
另一个是没有明确核潜艇的具体部署区域,这就很让人捉摸不透了。要是部署在俄罗斯附近海域,那无疑是对俄罗斯进行直接军事威胁;要是部署在其他敏感地区,也可能引发地区局势的不稳定。所以,特朗普的这一举动,既保留了军事灵活性,又避免了过度刺激俄方,可以说,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意义。而“梅德韦杰夫唱黑脸,拉夫罗夫唱白脸”,也显示了俄罗斯既想震慑对手,又不愿彻底关闭谈判大门灵活应对进退的策略。
当然不可否认,美俄这种隔空嘴炮、互放核威胁的行为,可能会加剧战略互信缺失,很容易造成风险误判,甚至会引发意外冲突,这将会导致俄乌和谈前景黯淡。泽连斯基呼吁举行领导人层级会谈,但美俄互信缺失以及乌方内部对是否接受领土让步的分歧,都会使得俄乌和谈难以向前推进。
总体看,特朗普的核潜艇部署令,本质是美俄在俄乌冲突中“以威慑促谈判”策略的延续。然而,这种“边施压边谈判”的模式已陷入了恶性循环:美方越强硬,俄方越坚持底线;俄方越不退让,美方越升级威慑,这让美俄关系会变得更加紧张。最终,受苦的仍是俄乌民众,而核阴影下的国际秩序,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脆弱性考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