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北京香山论坛,被一位外国武官的发言暖到了。喀麦隆驻中国武官姆贝勒上校,穿着笔挺的墨绿色军装,胸前别着两枚印着棕榈叶的勋章,站在发言台时,声音不算特别洪亮,却每一句都透着真诚。“我在你们的空军指挥学院学了一年,国防大学又学了一年,现在能坐在这个位置上,一半的本事是中国教的。” 他这话一出口,台下不少人都自发鼓起了掌,镜头扫到他时,能看到他手里攥着的笔记本上,还留着当年在中国军校记的中文笔记,扉页上写着 “实事求是” 四个歪歪扭扭的汉字。
姆贝勒上校说的不是客套话。他记得第一次去空军指挥学院的战术训练场,原本以为只是看沙盘推演,没成想军校直接拉来了两架退役的歼 - 7 战机,让学员们围着机身拆解部件,教官蹲在机翼下,指着发动机叶片说 “这个地方要是出现裂纹,实战中就可能空中停车”。还有一次去朱日和训练基地观摩实兵对抗演习,装甲车从身边呼啸而过时,他下意识往后躲,旁边的中国教官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怕,真打起来,你得知道这些铁家伙的软肋在哪儿。” 那天他跟着参演部队跑了大半天,鞋子上沾的泥都没来得及擦,笔记本上记满了装甲集群协同、空地火力配合的细节,“全是能直接用在战场上的干货,不是西方课本里那些绕来绕去的理论。”
中国军校的 “实在”,不止体现在教学上,更藏在生活的小细节里。姆贝勒上校是基督徒,但他同宿舍有个来自阿尔及利亚的穆斯林同学,开学第一天,辅导员就带着他们去看了宿舍楼下的清真食堂 —— 窗口挂着蓝色的帘子,餐具都是单独的消毒柜,连打饭的勺子都刻着 “清真专用” 的字样。斋月期间,食堂还特意把早餐时间提前到凌晨四点,晚餐延后到晚上八点,怕学员饿肚子。“有次我那个同学感冒了,校医不光给开了药,还煮了生姜水,说‘你们国家的人好像都爱喝这个驱寒’。” 姆贝勒上校说,这种把 “外人” 当 “自己人” 的照顾,在西方军校里很难见到 —— 他之前去欧洲某军校交流过,食堂只提供固定的西餐,有穆斯林学员提意见,对方只说 “要么适应,要么自己带饭”。
从 1957 年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接收第一批外国学员开始,中国军校的 “对外教学” 已经走过了 68 年。到现在,先后有 116 个国家的近 6000 名军人来中国学习,既有像姆贝勒这样的武官,更有不少人回国后成了国防部长、军队总司令,甚至总统。坦桑尼亚的前国防部长马乔戈,上世纪 80 年代在国防大学学过联合战役指挥,回国后把中国的 “官兵一致”“实战化训练” 带到了坦军里。那时候坦军装备不算好,但靠着中国教的步坦协同战术,在东非的地区防务中多次出色完成任务,连周边国家的军队都来取经。马乔戈后来在采访里说:“中国教我们的不是怎么去侵略别人,而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国家,这种本事,比任何先进武器都金贵。”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来中国学军事,简直是 “性价比最高的投资”。西方军校教的东西,有时候太 “飘”—— 讲战略理论能讲半天,却没教过怎么在丛林里辨别方向,怎么用简易器材制作爆炸物;讲防空作战,只放视频不让碰装备,学员毕业时连导弹发射车的门都没摸过。中国军校不一样,教山地战就带学员去西南边境的山地训练场,让大家背着装备在海拔 3000 米的山路上行军,晚上住单兵帐篷,模拟实战中的野外宿营;教反恐就请刚从反恐一线退伍的军官当教官,拿着真实的案例讲 “怎么判断恐怖分子的藏身处”“怎么和人质进行眼神沟通”。更贴心的是,中国军校还免费开中文课,教材是专门编的,里面全是 “雷达”“导弹”“战术协同” 这类军事术语的中文表达,学员结业时基本能和中国军人简单交流 —— 以后买中国装备、搞联合演习,连翻译都省了,这买卖谁不乐意做?
这些从中国军校毕业的外国军官,回国后基本都是 “香饽饽”。有个来自老挝的学员,在陆军指挥学院学过边防管控,回国后直接被任命为边防部队的指挥官,他把中国的 “军民联防” 模式搬到老挝边境,组织边民和军队一起巡逻,一年就把边境走私案减少了一半。还有个来自巴基斯坦的学员,负责国防采购,因为在军校时摸过中国的枭龙战机,知道这款战机的维护成本低、适应高原环境,后来巴基斯坦空军又追加采购了 30 架。“不是我偏向中国装备,是我真知道它的好。” 他在一次防务展上跟中国厂商说,这话比花几百万做广告还管用。
中国军校的这套 “教学 + 外交” 模式,就像一颗慢慢发酵的种子。早年从这里毕业的学员,回去后会跟身边人说 “中国军校教得好”,一来二去,口碑就传开了。现在每年都有不少国家主动找上门,想送军官来中国学习。去年有个非洲国家一下子派了 20 名军官,涵盖了陆、海、空三个军种,说 “我们邻居家的军官从中国回来后,部队战斗力明显不一样,我们也得跟上”。军校里的外国学员越来越多,有时候在食堂能听到好几种语言,有学员自发组织了 “军事沙龙”,每周聚一次,分享各自国家的防务经验,中国教官偶尔也会参加,这种交流比课堂上讲的还生动。
那些西方国家总爱拿 “军事扩张” 说事儿,可事实摆在眼前:中国军校培养的外国军官,回国后没一个去搞侵略的,全是在为本国的国防建设出力。坦桑尼亚用中国教的战术保护边境安全,老挝用中国教的方法管控边防,巴基斯坦用中国装备维护地区稳定 —— 中国从来不会像西方那样,把军售和外交条件绑在一起,更不会要求学员国 “选边站”。中国武器装备卖到哪儿,就把友谊带到哪儿;中国军校教出多少学员,就播下多少和平的种子。
就像姆贝勒上校在香山论坛最后说的:“中国教给我们的,不只是打仗的本事,还有‘互相尊重’的道理。以后不管是搞防务合作,还是交朋友,我都会先想到中国。” 这种靠真心换真心的 “军事外交”,比任何强硬的外交辞令都有力量。未来会有更多外国军官来中国学习,他们带走的不只是笔记本和技能,还有对中国的信任 —— 而这份信任,正是世界和平发展最坚实的基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