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楼在这个10月,注定不得宁静。
10月9日,国庆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国商务部接连发布两份公告,宣布对稀土相关技术及境外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份由商务部安全与管制局发布的公告明确规定,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等相关技术未经许可不得出口。
与此同时,商务部还发布了另一份公告,开创性地将管制范围扩展到境外——使用中国原产稀土技术或设备生产的稀土产品,再出口到第三国也必须经过中国审批。这一举措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管理进入了全新阶段。
管制升级
中国商务部这次发布的两份公告,展示了中国在稀土管理上的全面性与前瞻性。
根据第62号公告,稀土相关技术已被纳入出口管制范围。这不仅包括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等核心技术,还涵盖了生产线装配、调试、维护等全流程技术支援。
公告明确规定了“技术及其载体”的范围,包括设计图纸、工艺规范、工艺参数、加工程序、仿真数据等具体内容。
而第61号公告更是将管制触角延伸至境外。根据该公告,境外组织和个人在向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出口含有中国原产稀土元素或技术的产品时,必须获得中国商务部颁发的出口许可证。
这一规定创新性地建立了“长臂管辖”机制,确保了中国稀土技术和资源在全球流动中的可控性。
美国军工的“稀土依赖”
大洋彼岸,五角大楼对中国的稀土管制措施格外关注。美国军工复合体对稀土的依赖程度远超常人想象。
以美军主力战机F-35为例,每架需要超过900磅的稀土元素,这些稀土材料主要用于制造磁体和涂层,保证战机在高温环境下稳定运行。
没有这些稀土,战机将无法正常飞行。
美国的军事装备中,稀土无处不在。每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需要9200磅稀土,阿拉巴克级驱逐舰需要5200磅稀土。
据估计,美军87%的武器系统依赖中国管制的稀土。若稀土供应中断,五角大楼评估称“1000多种武器系统将受影响”。
美国国防部的《关键材料战略》报告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的稀土库存只能支持F-35的生产6个月。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战略短板。
技术鸿沟
美国并非没有稀土资源。事实上,美国本土有稀土矿床,加州的芒廷帕斯矿就是其中之一。但问题在于,美国缺乏稀土的精炼技术和能力。
目前,中国控制着全球70% 的稀土开采和90% 的精炼能力。特别是对于军事领域至关重要的中重稀土,中国的供应几乎具有垄断性。
美国的稀土分离纯度仅能达到60%,而军工级应用需要99.99% 的高纯度,这一技术被中国五大磁材厂垄断。
芒廷帕斯矿开采的稀土矿石,不得不先运到中国进行精炼,然后再运回美国使用。这种依赖关系构成了美国国防供应链的脆弱环节。
反制与应对
中国对稀土的管制并非突如其来。2025年4月,中国商务部已宣布对七种重要的稀土元素及磁体实行出口许可制度。
这一举措被视为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
美国方面曾试图改变这一局面。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国防部就投入了4.39亿美元来建设国内的稀土供应链。
2025年7月,五角大楼更是采取非常规手段,斥资4亿美元购入美国唯一稀土企业MP Materials的优先股,成为其最大股东。
但据《金融时报》报道,MP Materials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中国盛和资源,且该公司只能分离和加工轻稀土元素,无法处理同样重要的重稀土元素。
全球格局的重构
稀土之争揭示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和相互依存性。美国多年来的制造外包策略,如今正遭遇反噬。
中国已经从单纯的原料供应国,转变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在上海建立的稀土期货交易所,2024年交易量已占全球市场的60%,全球稀土定价权逐渐从伦敦东移。
与此同时,中国在稀土技术领域也在不断进步。中国的稀土专利总数已超过4万件,而美国仅为1.25万件。
在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得益于先进的梯度萃取技术和实时监测设备,稀土的回收率已从过去的35%提升到了92%。
面对中国的稀土管制组合拳,美国军工企业正在寻找应急方案。有报道称,美国不得不从退役的F-22战机上拆除磁体应对短缺。但测试显示,这样的替代方案会导致磁通量衰减12%,推力降低,效果远不如标准磁体。
稀土元素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尽管需求量不大,却不可或缺。在全球化格局深刻变革的今天,谁掌握了这些关键战略资源的供应链,谁就在国际博弈中多了一张王牌。
这场围绕稀土的博弈,早已超越了贸易争端的范畴,成为国家实力此消彼长的风向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