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以色列遭国际社会孤立说明什么
9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在9月下旬举行的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上,全世界见证了震撼一幕: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率先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次日法国、比利时等六国紧随其后,目前全球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已达157 个,安理会五常中仅剩美国仍在观望。
当时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联合国大会上表示,“每一条生命都是生命,我们有责任彼此保护”,说明跨越一年多的加沙冲突已迎来关键转折。曾经的西方盟友正集体转向,以色列的国际生存空间正被空前压缩。
外交孤立的背后,是实质性制裁的层层加码。欧盟正式推出制裁方案,对58亿欧元的以色列商品加征关税,制裁两名极右翼部长,并暂停2000万欧元直接支持。西班牙走得更远,宣布实施全面武器禁运,首相桑切斯直言此举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并呼吁欧盟采取集体行动。这种制裁不再是象征性表态,而是直击以色列经济与政治要害,折射出西方阵营的彻底分裂。
军事施压的升级更具标志性意义。向加沙运送救援物资的“全球坚韧船队”在希腊海域遭无人机袭击后,意大利立即派遣“法桑号”护卫舰驰援,西班牙也宣布从卡塔赫纳海军基地派出军舰。这些北约国家的军舰并非为以色列护航,而是将炮口对准了曾经的盟友。以色列陷入两难:继续袭击恐引发与欧洲海军的直接冲突,放任物资入境则意味着“饥饿战略”破产,其对加沙的封锁体系正被撕开缺口。
各国政府的转向,本质上是国内民意的强力倒逼。意大利梅洛尼政府虽拒绝承认巴勒斯坦国,但国内数十座城市爆发的示威游行迫使其一改强硬立场,派军舰为船队护航。希腊雅典数千民众高举巴勒斯坦国旗抗议,甚至迫使载有以色列游客的邮轮改道。即便是以色列最坚实的后盾美国,也出现了民意逆转,美联社民调显示,半数美国成年人认为以军行动过度,70%民主党支持者持此观点,多名参议员已提出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决议案。
内塔尼亚胡政府仍在叫嚣“不会有巴勒斯坦国”,但这种强硬已难掩孤立无援的窘境。从欧盟的制裁清单到地中海的军舰阵列,从西方的“承认潮”到美国的民意转向,以色列正被昔日盟友集体抛弃。当国际法与人道主义成为全球共识,当“两国方案”不再是空洞口号,以色列若继续执迷不悟,等待它的将是更严厉的制裁与更彻底的孤立。历史终将证明,任何践踏人权的行径,都终将被世界所唾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