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高等教育的雄心正被重新定义。“要在2030年前让至少一所越南大学跻身世界百强。”
这是越共中央政治局新近通过的第71号决议(Resolution 71)中写下的目标。
过去几年,越南的大学在QS和THE世界大学排名中屡有突破,如岘港的岘港大学(Duy Tan University)排名第127位,越南国家大学河内校区(VNU Hanoi)第161位,胡志明市国家大学(VNU HCMC)第184位,同德堂大学(Ton Duc Thang University)第199位,以及在THE榜单上排名第136位的胡志明市经济大学(UEH)。
五所大学进入亚洲前200,意味着越南正在从“区域边缘”走向“区域竞争”。但距离“世界百强”,仍隔着一条漫长的科研与制度鸿沟。
排名背后的现实:科研量、国际化、财政投入都不足
尽管越南高校的进步引人注目,但在分学科排名中,它们普遍位于301至400名区间。即便在表现最好的专业领域,如表演艺术与石油工程,也仅进入全球第51–100名的细分榜单。
正如越南大学排名研究小组代表阮永山(Nguyen Vinh San)所言,“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排名,而是要通过教育现代化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与科研能力。”
他指出,第71号决议不仅提出“排名”目标,更强调科研突破、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教育自主权四大方向。“关键在于集中资源,对最具潜力、最有承诺的大学进行战略性投资。”
他建议仿效中韩经验,设立类似“越南十所精英大学计划(10 Elite Vietnamese Universities)”,选出若干高校进行定向投入,并以科研成果与国际影响力为绩效考核标准。
专家共识:要跻身百强,必须改革“体制内”
教育学者阮禄教授(Nguyen Loc)认为,越南要实现高等教育突破,首先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排名与资助体系,让公立与私立高校都能参与竞争。其次,国家在高等教育上的投资必须增加。
“目前越南高教经费占GDP的比例仅为0.2%至0.3%,远低于世界银行建议的1%以上。”阮禄直言,没有资金,就无法建设实验室、无法培养研究生,更无力聘请世界级学者。
同时,学者们不约而同地强调:“大学自主权”是越南教育改革的核心。
前河内国家大学工科校区理事会主席阮定德(Nguyen Dinh Duc)举例说:“日本2004年推行大学法人化后,短短几年内,进入世界百强的大学数量从2所增至5所。”
他认为越南大学同样应拥有在学术、组织、人事与财务上的自主权,“否则一切改革都停留在文件上。”
科研产出差距:五年五万篇对一万篇
在学术产出方面,差距触目惊心。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y of Copenhagen)在2025年QS和THE中排名约100位,过去五年发表国际论文约5万篇;而越南最顶尖的几所大学,同期仅约1万篇。
此外,哥本哈根大学的师生比为5:1,国际学生比例达10%,国际教师比例高达30%,这些数字是越南优秀高校的8至10倍。
阮禄教授指出,“参与世界排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投入和专业管理。”他举例说,许多国际名校设有专门的“排名办公室”,负责数据搜集、成果整理与指标追踪,
而越南不少大学仅靠一两名行政人员兼职完成这一复杂任务。
要有科研设备,也要有人才土壤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科研教授黎保龙(Le Bao Long)则从科研基础设施角度提出警告。“如果实验室、研究所与博士培养体系不健全,科研产出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他指出,“研究生与年轻学者才是科研成果的主力军。”越南必须为他们提供资金、导师制度与国际合作机会。
与此同时,越南大学需要加速国际化,与全球院校及私营部门建立联合研究机制。“当教授、学生、项目、论文都走出去、引进来,大学的国际可见度自然提升,这也是排名的重要指标。”
然而,资金仍是最大障碍。他透露,世界前百大学的研究生培养与科研经费,每年可达数亿美元,
而越南的高教预算,远不足以支撑全球化竞争。相比之下,新加坡、中国与韩国高校吸引海外学者的薪酬与科研条件,已形成全球竞争力。
越南大学的“登山之路”
从数字看,越南大学正在一步步攀升;从现实看,山顶依然遥远。
五所跻身亚洲前200的大学,是越南高等教育20年来最大的突破,但距离“世界百强”的差距,不仅是科研数据的差距,更是体制与资源的鸿沟。
在“教育现代化”这个国家战略中,越南正面临一次真正的抉择——是继续平均分配式投入,还是押注少数有潜力的精英高校,打造能与世界对话的大学。
正如阮永山所说:“要培养精英,必须敢于集中资源。这不是短跑,而是一场关乎国家未来的马拉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