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板栗壳,凭什么要价300元?

一个被随手捡起的空板栗壳,一场由高压水枪喷出的冲突,一笔300元的“委屈赔偿”,让连云港花果山景区在这个国庆假期彻底“出圈”了。

“如果你觉得3.9元的馒头贵,应该努力赚钱;那么如果你连300元一个的板栗壳都觉得贵,是不是更该努力赚钱?”有网友在“花果山板栗事件”发生后,写下了这样一条辛辣的评论。

2025年10月2日,一名女游客在江苏连云港花果山景区游玩时,因好奇捡起地上一个空板栗壳,竟遭民宿老板娘辱骂、高压水枪喷射,最后在警方调解下“赔”了对方300元。

事件始于10月2日,一名女游客带着家人前往花果山景区游玩。

路边散落着一些带壳的板栗,从未见过板栗原样的她出于好奇,随手捡起一个空壳查看,随即丢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无心之举竟引来了一场风波。

一名民宿老板娘突然冲出来,厉声指责女游客“偷板栗”,还质疑他们一家是“逃票进来的”。

女游客急忙解释自己只是好奇看看,并没有拿走板栗,但老板娘完全不听解释。

冲突迅速升级,当游客试图用手机记录现场时,民宿老板娘竟然拿起高压水枪,直接朝女游客的母亲和外婆脸部喷射。

在阻止过程中,游客母亲推了老板娘手臂,对方顺势倒地。

倒地的老板娘声称自己怀孕两个月,可能“见红”流产,要求2000元赔偿。

最终在警方调解下,女游客一家在“害怕和委屈中”赔偿了300元才得以离开。

事件在网络上发酵后,涉事民宿曾通过账号回应,称已告知游客板栗为私人所有,并指责游客拒绝离开、吐口水和推搡。

然而,这一说法与游客拍摄的视频内容存在明显出入。

更引人关注的是各方机构的回应态度。

花果山景区管理处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他们(游客)不是偷盗”,但却强调“民宿是私人的,不归我们管理”。

当记者进一步询问处理结果时,景区一名工作人员甚至表示:“我们只负责票价咨询等事宜,具体结果我们不太清楚”。

当地警方一名工作人员证实:“当事人发的视频大部分是真实的”,但以“还在沟通”为由拒绝透露更多细节。

事件曝光后,网络舆论呈现一边倒的趋势,网友们纷纷为女游客鸣不平。

有网友直言:“就算人家捡你几个栗子,也不用伤害别人,更何况是在地上捡的”。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有网友爆料:“九月底去过花果山,漫山遍野到处都有荔枝树,随便地上都会掉一些栗子,就捡几个栗子上纲上线”。

许多网友对民宿老板的行为表示愤怒:“板栗壳本身毫无价值,凭什么要赔300元?这不是敲诈是什么?”

更让公众不满的是,连云港文旅部门曾在9月29日公开发文宣传“秋天来连云港别只逛景区!在花果山景区附近,随手就能捡到圆滚滚的板栗”,并邀请网友“快来解锁捡板栗的快乐”!

官方前脚鼓励捡板栗,后脚游客却因捡板栗壳被索赔,这种前后矛盾的做法让连云港文旅部门陷入了巨大的舆论危机。

这起事件表面看是一场偶发冲突,实则暴露了旅游市场多方面的管理漏洞。

民宿监管严重缺失。涉事民宿被曝并非首次违规,早在今年5月,它就曾单方面取消游客订单。

当时一名女士预订了该民宿两晚住宿,因咨询停车费等问题,民宿就单方面取消订单,导致游客经过长达6天、64次电话沟通才获得赔偿。

景区管理责任不明。游客是冲着“花果山景区”的名义而来的,纠纷也发生在景区范围内,景区方面却简单以“不归我们管”推卸责任。

权责界定模糊。景区内板栗树的归属权未有明确标识,私人权益与公共空间的界限模糊,为纠纷埋下了隐患。

舆情回应要诚恳。事件发生后,连云港文旅部门持续沉默,甚至限制评论区留言,这种“鸵鸟策略”只会加剧公众的不信任感。

商户管理应建立信用体系。对有多次违规记录的旅游商户,应纳入行业信用系统,防止“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而连云港文旅部门的社交媒体评论区,早已被“300元一个的板栗壳,要不起”和“高压水枪送温暖”等讽刺留言所占领。

更为讽刺的是,河南一家同名民宿惨遭“网暴”,不得不紧急发文澄清自己并非涉事民宿。

一颗小小的板栗壳,照出了旅游市场管理的诸多盲点,也砸碎了一个城市精心塑造的文旅形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