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在国民党主席选举辩论会上,把“九二共识,一中各表”这句老台词,悄悄换成了“九二共识,与时俱进”。

选举在即,郑丽文在“九二共识”后加了四个字,不是“一中各表”

这四个字的变化,不光是修辞的转折,更像是一场政治语言的再包装。

她是想摆脱过去的模糊空间,给“共识”注入新意,还是试图模糊焦点,争取中间票源?

在国民党内部路线分歧愈发明显的今天,这场选举不只是党内权力的重新洗牌,也可能影响两岸关系的下一步走向。

传统“九二共识”站不稳了?

国民党曾靠“九二共识”维持两岸对话的基本盘。这是当年为了不撕破脸而设定的模糊共识,两岸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但各自表述这个“中国”指的是谁。于是就有了“一个中国,各自表述”这套组合拳,一边对大陆交代得过去,一边在岛内也能说得通。

选举在即,郑丽文在“九二共识”后加了四个字,不是“一中各表”

但问题是,这种“模糊”撑了十几年,到了今天,不但面对民进党的步步紧逼越来越难防守,自己内部也开始打架。

张亚中主张明确统一,要恢复“国统纲领”;郝龙斌则死守“一中各表”,强调“中华民国”的主体性;而郑丽文突然跳出来,说要“与时俱进”。

这其实反映出国民党一个尴尬的现实,靠模糊策略维系的平衡正在崩。一边是选票压力,一边是大陆的底线,“九二共识”这座老房子,摇摇欲坠。

选举在即,郑丽文在“九二共识”后加了四个字,不是“一中各表”

更现实的问题是,选民买账吗?根据岛内媒体的调查,超过六成民众不满意赖清德的两岸政策,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想谈统一。特别是在台海局势紧张的背景下,多数人更倾向于“维持现状”。

国民党要想重新赢得选民信任,就必须在“保和平”与“不触雷”之间找到一个更聪明的说法。

所以,郑丽文的“与时俱进”,看起来像是要在这个缝隙中找出路。

选举在即,郑丽文在“九二共识”后加了四个字,不是“一中各表”

三种路线

张亚中不绕弯子,直接主张“和平统一”。他想恢复“国统纲领”,签和平备忘录,甚至建议重新设立两岸协调机制。

这种说法在深蓝选民中有一定号召力,可是台湾主流社会目前对“统一”两个字依然很敏感。张亚中的主张太明确,可能会吓跑中间选民,也给民进党制造了攻击口。

选举在即,郑丽文在“九二共识”后加了四个字,不是“一中各表”

郝龙斌阵营代表游淑慧公开强调“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是底线。她试图守住蓝营基本盘,同时在中间路线里找突破。

但是她忽略了“各表”本身就缺乏共识,大陆从未正式接受“各表”,甚至明确表示反对“两个中国”的任何形式。国民党内部虽然喊得响,但这套说法能不能换来实质性的两岸对话?大陆方面恐怕并不买账。

郑丽文的做法就是不说那么清楚。她说,“九二共识”是基础,但不能原地踏步,得“与时俱进”。

选举在即,郑丽文在“九二共识”后加了四个字,不是“一中各表”

她反对“台独”,但也明确表示不支持台当局把防务预算拉高到GDP的5%。她提出的三点主张,听起来像是给自己贴标签,“不做麻烦制造者”、“不做地缘政治牺牲者”、“要成为和平缔造者”。

说白了,她试图在蓝绿之间拉出一条模糊但柔软的中间路线。不直接谈统一,也不回避中国认同,用“与时俱进”来包裹模糊空间。这种说法虽然没什么新内容,但在选举语言上,确实更容易让人“听得进去”。

“与时俱进”

郑丽文的“与时俱进”,更像是一个策略语言。她既没有像张亚中那样触碰敏感底线,也不完全走郝龙斌那条传统路线。

她用模糊表达来争取时间和空间,用“不表态”来避免“被攻击”。这在选举期间是种聪明的做法,但问题是,模糊能撑多久?

选举在即,郑丽文在“九二共识”后加了四个字,不是“一中各表”

从大陆的角度看,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始终是基本立场。北京一再强调,一个中国原则不容模糊。如果国民党继续打“中华民国”这张牌,甚至试图用“与时俱进”包裹“各表”的老调,可能会被视为在底线边缘试探。

选举在即,郑丽文在“九二共识”后加了四个字,不是“一中各表”

而从岛内反应来看,“与时俱进”说得太抽象,也容易让人觉得没有立场。选民或许不喜欢太激进的统一论述,但也不喜欢绕来绕去的模糊话术。特别是年轻选民,对“九二共识”这套话术的接受度越来越低。一个缺乏清晰主张的政党,很难重新赢得他们的信任。

更复杂的是美国因素。近年来,美国对台政策频频出手,不仅加码军售,还在高层互动上不断突破“红线”。国民党如果要重启两岸对话,必须面对这个外部变量。

选举在即,郑丽文在“九二共识”后加了四个字,不是“一中各表”

而“与时俱进”是否能在中美博弈中找到平衡?恐怕很难

郑丽文的策略,某种意义上是在给国民党找一个相对安全的落点。既不挑战大陆底线,也不完全走民进党的反中路线。

但这条线走得太窄,一旦国际局势剧烈变化,或者岛内风向转变,她的模糊表达可能很快就会失效。

选举在即,郑丽文在“九二共识”后加了四个字,不是“一中各表”

这场国民党主席选举,表面上是人选之争,背后其实是路线之争。张亚中要统一,郝龙斌守传统,郑丽文则想说点“新话”。但无论是哪一位,面对的现实其实都一样,两岸关系越来越紧张,岛内政治越来越撕裂,选民信任越来越稀薄。

“九二共识”依旧是基础,但怎么解释、怎么用,已经成了新的难题。郑丽文的“与时俱进”,是尝试给这份共识注入弹性,也是面对现实的一种妥协。但它究竟是走向合作的通道,还是另一次语言上的拖延战术,现在下结论还太早。

选举在即,郑丽文在“九二共识”后加了四个字,不是“一中各表”

可以确定的是,国民党如果不重新厘清立场,不在模糊与明确之间找到真正的平衡,就很难在岛内赢回民心,更难在两岸关系中争取主动。

选举在即,郑丽文在“九二共识”后加了四个字,不是“一中各表”

台海局势不等人,政治语言也不能只讲技巧。下一步怎么走,考验的不只是候选人的口才,更是整个政党的战略判断。

参考信息:国台办再次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和台海和平稳定的定海神针2024-12-25 10:26·中国台湾网

国民党主席选举呈“三强鼎立” 马英九表态支持世代交替2025-09-19 08:24·台海网

得军系票者将胜出?港媒:国民党主席选举郝龙斌、郑丽文对决2025-09-22 06:46·海峡导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