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婚前同居关系中财产如何划分
1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11月25日,最高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最高检副检察长表示,随着社会交往方式的多样化,检察机关依据刑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规定精神,将具有共同生活基础事实的婚前同居关系认定属于家庭成员关系,并将家庭成员身体伤害以外的精神虐待认定为家庭暴力行为,对受害者的保护更加立体全面。
“婚前同居认定属于家庭成员”,登上微博热搜。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同居伴侣属于“家庭成员”,那两人的财产算不算共同财产?同居伴侣有没有财产继承权?
一些孤寡老人,晚年由保姆照顾,时间一长,形成同居关系,成了事实上的老伴儿,那保姆打算离开老人时,是不是能分走一笔钱?或者等老人去世,会不会享有继承权?
顺着这个思路想,真是细思极恐,会不会出现蓄意谋杀?
目前看,其实不用担忧。
因为最高检已经强调,婚前同居认定属于家庭成员,是“依据刑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规定精神”。
也就是说,跟家庭财产分割的民法没啥关系。
笔者找到了权威的司法解释。
“人民法院出版社”官微2025年7月17日发布《同居财产析产应该遵循什么规则?‖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二深度解读》一文,该文摘自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的《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二)、涉彩礼纠纷解释理解与适用》一书,明确指出:
“根据我国目前《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夫妻共同财产的主体应是具有婚姻关系的夫妻。夫妻共同财产关系是典型的共同共有关系,系基于配偶身份而产生,只要双方当事人缔结了合法的婚姻关系,在没有约定实行分别财产制的情形下,婚后所得财产原则上属于夫妻共同共有。而在同居关系中,当事人无论在人身关系还是财产关系上都具有独立性,不同于合法婚姻关系,自然不应适用婚内所得共同制的法定夫妻财产制的约束,对于同居期间获得的财产也不能当然推定为共同所有。”
不过,文章也提到了,同居关系中毕竟存在情感、经济等方面的紧密联系,所以不能简单地以完全个人财产制或者完全的共同财产制来确定。
那么,关于同居的财产分割,遵循哪些原则呢?
两大基本原则: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无约定的区别情况处理。
而“无约定”情况,又有三大原则:“双方协商确定财产归属”、“各自所得归各自所有”、“共有财产以出资比例为基础,综合其他因素为补充”。
所以,按照目前的司法解释,即便婚前同居认定属于家庭成员,也没有必要担心孤寡老人被别有用心的人盯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文还提到,《同居案件若干意见》第12条还明确规定:“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未治愈的,分割财产时,应予适当照顾,或者由另一方给予一次性的经济帮助。”
那么,啥叫“非法同居关系”?
不用紧张,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同居关系。
笔者找到了,这个《同居案件若干意见》是上世纪80年代出的,带有一定年代色彩,这个80年代的《意见》还专门说了,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案件,“应首先向双方当事人严肃指出其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并“视其违法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民事制裁”,不过,需要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所以又有了带有救济性质的条款。
事实上,已有不少国家承认同居关系中的财产可在关系结束时进行分割。
例如在澳大利亚,若同居关系持续满2年,财产分割可参照离婚程序处理。但法院并非简单地均分财产,而是会综合考量双方的经济贡献(如收入、资产)与非经济贡献(如家务、育儿),以及未来需求(如健康状况、抚养子女的责任)等因素。此外,如双方已登记同居关系、育有子女,或一方贡献显著,则可能不受2年期限的限制。
在新西兰,持续3年以上的婚姻、民事结合或事实伴侣关系,在关系解除时,原则上双方均分共同财产。
美国各州对非婚同居关系的法律规定差异较大。以华盛顿州为例,处于“承诺亲密关系”中所获得的财产可类比婚姻财产进行分割,但相应债务也将一并分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